经典有效的近视防控方法OK镜的局限性
今天我们来聊一聊OK镜应用的一些局限性。
首先是年龄,专家共识明确规定8岁以下儿童禁止配戴。尽管在下面补充如果配戴者属于禁忌证人群,或屈光度数超适应证范围,但又有特殊戴镜需求,必须由经验丰富的医师酌情考虑,经与配戴者或未成年配戴者监护人充分沟通后,签署特殊知情同意书,并加强对配戴者眼部安全的监控。我们在临床上也确实碰到过一些这样需求的患者,但是你不是大拿,这样的事我们应该转诊给大拿去做。
第二就是就是角膜曲率,指南规定角膜曲率在39.00~48.00 D之间,但是这个角膜曲率范围是比较广的,结合需要矫正的屈光度,塑形后对应OK镜的基弧,所以角膜太平或太陡,也就是角膜曲率太低或太高,都是影响塑形效果的。通俗地讲,中央角膜太平压不下去,中央角膜太陡压得不稳定,所以就不能应用了。
第三是角膜散光过大,也就是角膜两个垂直子午线上的弯曲度不一样,逆规散光对OK镜的验配影响更大。散光会造成OK镜在角膜上的不稳定。尽管环曲面OK镜和加大OK镜的直径可以解决部分大散光的问题,但是仍然相当部分的患者是不能达到验配要求的。
第四是角膜形态外的因素,如眼睑张力对OK镜镜片的影响,睑裂的大小、眼睑力量不均衡或上睑太紧可能不适合OK镜。
第五是眼压的影响,眼压过高不光影响近视的进展也影响OK镜塑形的效果。
#预防#检查#眼科#近视
阅读数 22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有健康问题,立即提问
3元提问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表现为看远处物体模糊,视近物正常通过佩戴框架眼镜、角膜接触镜或手术治疗矫正定期检查视力,关注眼底,防止视力进一步退化简介近视是屈光正的一种类型。当眼睛处于放松状态时,平行光线进入眼内,光线有聚焦到视网膜上,而是聚焦在视网膜之前,导致视远处物体模糊清。这通常是由于眼球前后径过长,或角膜过度弯曲、晶状体屈光力增加造成的[1]。症状表现:典型临床表现为看远处物体模糊,视近物正常。诊断依据:根据近视典型症状,并结合专业的视力检查、自动电脑验光等方法,可进行诊断。国际近视研究协会将近视的诊断阈值设定为≤-0.50D[1]。*注:视力检查结果提示“-0.50D”,即为生活中通常所称的近视50度。近视有哪些类型?近视常见的分类方式有三种:1.按屈光成分分类,近视可分为:屈光性近视(由晶状体等屈光因素改变引起的)、轴性近视(最为常见);2.按病程进展和病理变化分类,近视可分为:单纯性近视(近视度数一般在600度以内)、病理性近视(一般近视度数略高,伴有眼底并发症等,如夜间视力差、闪光感);3.按近视度数分类,近视可分为:轻度近视(近视50度~300度)、中度近视(近视300度~600度);高度近视(近视度数≥600度)。是否具有传染性?是否常见?近视在生活中非常常见。近年来,全球近视人数呈快速增长趋势,其中青少年近视呈发病早、进展快、高度近视比例增加的趋势。世界卫生组织2019年发表的《世界视力报告》显示,全球近视人数约为26亿,其中19岁以下近视者约有3.12亿,并特别指出:中国城市青少年近视发病率较高,达67%[2][3]。是否可以治愈?近视一旦产生,法治愈,需要终身进行视力矫正。视力的矫正一般对正常生活有特别影响。是否遗传?是。是否医保范围?否。

大家还在看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