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服用激素导致骨质疏松该如何治疗?
骨质疏松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疾病,分为两种,一些常见于绝经后的女性或者老年人,还有一些患者是由于全身性疾病或者内分泌疾病引起的。骨质疏松主要危害是增加了骨的脆性,使人骨折的几率增加,从而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发生骨质疏松,有的是因为钙元素缺乏导致的,有的是因为长期服用激素类药物引起的,针对这种情况患者应该如何治疗呢?
我们都知道,激素药的长期应用是很多疾病治疗过程中难以避免的,比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结缔组织病等风湿免疫科疾病;肾小球肾炎、肾脏综合征等肾脏疾病;免疫性血小板减低等血液学疾病都会使用激素治疗,它的长期应用也确实给很多患者带来了副作用,比如库欣综合症、股骨头坏死、骨质疏松、向心性肥胖等等。
骨质疏松是激素使用中比较常见的副作用,所以,现在临床上常常在应用激素的同时使用维生素D、钙剂等药物辅助,这样可以促进钙元素的吸收。另外患者可以使用降钙素、双磷酸盐,这两个药物可以改善骨密度和质量,以降低骨质疏松发生的概率。如果情况不是很严重,可以多进行户外运动,多接触阳光和大自然,因为吸收紫外线也是补钙的方法之一。在饮食方面可以多吃含钙量高的食物,比如牛奶、鱼虾、猪骨头、海带、木耳之类的。
除了使用激素有可能会导致骨质疏松,还有其他是导致骨质疏松的原因。首先,也是最常见的就是性激素的分泌下降,比如更年期之后,女性雌激素的分泌直线下降,导致破骨细胞功能增强,从而出现骨流失加快,导致骨质疏松。另外,活性维生素D缺乏及PTH增高也是导致骨质疏松的重要原因,这和高龄之后胃肠道及肾功能减退导致维生素D及钙元素的吸收不良有关。
总的来说,激素确实可以导致骨质疏松的发生,而针对激素药物导致的骨质疏松,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更换其他的药物,或减轻药物的剂量等方法,只要患者经过治疗是可以治好的。但激素药物导致骨质疏松并不是唯一的原因,其他因素还有很多,临床治疗时要加以鉴别。
最后,祝每一位老年人都能拥有一个快乐的晚年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