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溃疡怎么治,分类,治疗选择
口腔溃疡(又称复发性阿弗他溃疡、复发性口疮)就是常见的口腔黏膜疾病的代表,发病率居口腔黏膜病之首。而且疾病具有周期性、复发性、自限性的特征,好发年龄为 10-30 岁,女性较多。
分型
1.轻型口疮
该型约占 80%,最多见。溃疡较小,数目不多,1~5 个,孤立散在,直径为 2~4mm,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楚。好发于唇、颊等处非角化区粘膜。
具有红、黄、凹、痛的临床特征,即病损表面覆盖黄色假膜,周围充血红晕带、中央凹陷、疼痛明显。
溃疡的发作周期长短不一,可分为发作期(前驱期-溃疡期)、愈合期、间歇期。
前驱期黏膜局部不适、触痛或灼痛。约 24 小时后出现白色或红色丘疹状小点,2~3 天后上皮破损,进入溃疡期,再经 4~5 天后红晕消失,溃疡愈合,不留瘢痕。发作期持续 7~14 天,可不治而愈。
间歇期因人而异。一般初发间歇期较长,以后逐渐缩短。
2.重型口疮
溃疡大而深,多单个发生,直径可达 10~30mm,深及粘膜下层直至肌层,似“弹坑”状。好发于颊、咽喉、软硬腭交界处等口腔后部粘膜。
周边红肿隆起,基底较硬,但边缘整齐清晰,表面有灰黄色假膜或灰白色坏死组织。
初始好发于口角,其后有向口腔后部移行趋势,如咽旁、软腭、腭垂等,可影响说话和吞咽。常伴低热乏力等全身不适症状和病损局部区域的淋巴结肿痛。
发作期可长达月余甚至数月,有自限性。疼痛较重,愈后可留瘢痕,甚至造成舌尖、腭垂缺损或畸形。
3.疱疹样口疮
溃疡小而多,可达数十个,直径小于 2mm,像天上的星星,数也数不清,以舌腹、口底多见。
邻近溃疡可融合成片,黏膜发红充血,疼痛较重。唾液分泌增加,可伴头痛、低热、全身不适等症状。有自限性,愈后不留瘢痕。
重型口疮和疱疹样口疮占复发性口疮的 20%。
治疗
以消除病因、增强体质、对症治疗为主。
轻症:如溃疡复发次数少、疼痛可耐受,不治疗或以局部药物治疗为主。
中度的溃疡:优先选择局部治疗,可以局部使用糖皮质激素、止痛剂、抗炎制剂。
重型的溃疡:可以糖皮质激素局部黏膜下注射。
顽固病例:可全身短期应用糖皮质激素。
免疫功能低下:可选用免疫增强剂。
需要注意的是,经久不愈,大而深的舌头溃疡,有可能是一种癌前病损,极易癌变,应建议患者转上级医院做活检明确诊断。
1.局部治疗
主要目的是消炎、止痛、防止继发感染、促进溃疡愈合,是改善溃疡症状的最有效的方法。常用的药物有:
- 消炎类药物
- 膜剂:如口腔溃疡膜,用时先将溃疡处擦干。
- 软膏或凝胶:如 0.1%曲安松龙软膏。
- 含漱剂: 0.25%金霉素溶液、0.02%氯已定(洗必泰)溶液、0.1%高锰酸钾溶液、0.02%呋喃西林溶液等。
- 含片:如溶菌酶含片、杜米芬含片、复方西地碘片(华素片)。
- 止痛类药物
- 适用于疼痛难忍严重影响进食和生活质量的情况。如利多卡因凝胶、喷剂。
- 局部封闭
- 适用于经久不愈或疼痛明显的腺周口疮。如用曲安奈德混悬液加入等量的 2%利多卡因注射于溃疡下部组织内,每 1~2 周封闭 1 次。
- 中成药
- 如冰硼散、西瓜霜、口腔溃疡散、青黛散、养阴生肌散等。
2.全身治疗
目的在于对因治疗,减少复发,争取缓解。
- 肾上腺皮质激素
- 如口服泼尼松(强的松)、地塞米松片。
- 免疫增强剂
- 适用于细胞免疫功能降低或缺陷者,如转移因子。
- 其他治疗药物
- 维生素:如溃疡发作时给予口服维生素 C、复合维生素 B。
- 微量元素:如血清锌含量降低可给予 1%硫酸锌糖浆、硫酸锌片。
- 中成药
- 如黄连上清片、牛黄解毒丸、口炎清颗粒、肿痛安胶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