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天焦虑,身体哪里不舒服就以为得病,怎么回事?

王老师讲中医·首席健康管家
王老师讲中医
首席健康管家

在门诊经常碰到这样的患者,身体检查未见异常或者问题不大,但是总感觉自己患有某种疾病,情绪上比较焦虑,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

出现这种情况可分为一下几种原因:

1、患者以前有过某种疾病,以我所见到消化门诊的患者为例,很多胃肠疾病患者因为长时间受到病痛的折磨导致思想比较紧张,易焦虑,加之患者本人“心眼小”,总是总爱胡思乱想,在疾病治愈之后只要身体稍微一不舒服,就怀疑自己又得病了。

2、体质差异。有个别患者对疼痛或者疾病的耐受能力比正常人差,正常人感觉不是什么大事的异常感觉出现在这部分人身上则会让他们异常难受。不是因为这部分人娇气,而是他们疼痛中枢比较敏感。

3、精神处于焦虑抑郁状态。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活工作压力的增加使很多人精神上比较紧张,很多人处在焦虑抑郁的状态之中,旁人可以清晰的感觉到其焦虑抑郁,但是患者本人却从不承认。总是怀疑自己得病了,各种检查却没有异常的提示。这种情况下则需要及时采取心理或者药物治疗。

生活上可以通过一些活动来改善这种情况:

1、多从事一些劳动,不管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这样能转移患者的注意力,使之不要过分的关注自身感觉。在门诊碰到这样的患者我们也是建议她多干活,让自己忙碌起来,问题就迎刃而解。

2、适当的培养一些兴趣爱好。对于退休在家的老人因为突然的闲了下来总是会有不同程度的不适应,闲下来了总爱胡思乱想,问题就会随之而来。培养一些兴趣爱好,如下棋、跳舞、养花和动物等都有助于注意力的分散。

3、家人给予足够的关心,多开导患者,尽量不要激惹他们。

4、接受不完美的自己。人无完人,不要对自己要求太过苛刻,试着去享受生活。

5、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要心宽,凡事想的开,要使自己的主观思想不断适应客观发展的现实。要注意“制怒”,不要发脾气。

6、当你感到焦虑不安时,可以运用自我意识放松的方法来进行调整。如果处在焦虑抑郁状态比较严重的患者,一定要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耐心治疗。

#男性健康#女性健康#抑郁焦虑#焦虑抑郁状态
阅读数 21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发生于60岁以上特定人群的老年精神障碍疾病症状为情感低落、兴趣缺乏、自我评价过低等通过药物治疗、心理治疗,预后一般较好简介老年期抑郁症是指好发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以情感低落、兴趣缺乏、言语减少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老年期抑郁相关症候群。严重患者甚至会出现自杀倾向,对老年人生活质量造成极大危害。老年期抑郁症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单元,因为发病年龄的关系,临床症状与治疗有其特点,与老年人群自身躯体疾病、心理状态、社会环境等因素有关,故单独出来。通常通过药物治疗及心理治疗,一般患者可以消除相关症状,恢复正常生活,但容易复发。症状表现:老年期抑郁症患者主要表现为情感低落、焦虑、兴趣缺乏、言语减少、记忆力减退、自我评价过低等,严重者甚至产生自杀倾向。部分患者还会伴有精神运动性抑制、躯体疾病(疼痛综合征、消化道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较多等症状。焦虑、抑郁和激越的混合状态:老年患者对忧伤的情绪往往能很好表达,常用“用、意思”或表现为对外界事物动于衷,常否认或掩饰心情佳,甚至强装笑脸;兴趣索然:患者能体验乐趣;精力下降:主观上感到精力足、疲乏力,重者终日卧床事事需人扶持;自我评价低:患者认为自己一是处,自责自罪,绝望感和罪恶感,但一般表述;自杀观念和行为:老年人常明确表达,如可能说“打一针让我死吧”,却否认有自杀念头;心境昼夜节律改变:患者心境昼重夜轻;躯体或生物学症状:情绪反应仅表现在心境上,并且总伴有集体的某些改变,如食欲减退、口干、便秘等;认知功能障碍:老年抑郁常见记忆减退,计算力、记忆力、理解和判断力下降,又被称为抑郁性假性痴呆。诊断依据:根据症状,结合患者病史、家族史,及心理学量表测查(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老年抑郁量表、Cornel痴呆抑郁量表等)、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进行诊断。目前尚独立的老年抑郁症诊断分类,可根据DSM-5ICD-10相应的抑郁症诊断标准,进行识别和诊断。老年抑郁症有哪些类型?是否具有传染性?是否常见?是。本病为老年人群中最常见的心理障碍疾病,研究表明60岁以上老人抑郁症检出率高达10%,我国老年抑郁症的患病人数和比例在断增长[1]。是否可以治愈?可以治愈。该病通过规范有效的药物治疗及心理治疗,可以治愈,但易复发。是否遗传?有,本病与家族史有密切关系,遗传因素是诱发本病的重要因素。是否医保范围?是
王老师讲中医·首席健康管家黄金莎副主任医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