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找医生

杨林萍

食物过敏与食物不耐受

食物过敏与食物不耐受

食物过敏和食物不耐受是有区别的,食物过敏发病来得快,症状明显属于急性病,而食物不耐受是比较缓慢的,症状不明显的一种慢性病。

食物过敏主要是由于食物中的某些成分引起了身体的过敏反应,虽然在症状上表现与食物不耐受有相似之处,但过敏,发病急,症状明显,而食物不耐受则症状隐秘,往往再吃到不耐受的食物素小时或数天后才显现,其影响可遍及全身各个系统,平时人们通常证实不到它的存在,是人体健康的隐形杀手。

食物过敏和食物不耐受相关的免疫球蛋白不同,过敏与免疫球蛋白 E 相关,食物不耐受则与免疫球蛋白 G 相关,孩子食物不耐受就是食物过敏吗?很多孩子被扣上食物过敏的帽子,因此被限制不能使用这种食物,不能接触那种零食,部分孩子甚至为此营养不良,严重影响了生长发育,专家指出事实上很多孩子并不是食物过敏仅仅是该食物的不耐受而已,咱们对食物不耐受并不了解,就把许多食物不耐受引起的现象也归类于食物过敏,它们两者是有区别的。到底食物不耐受和食物过敏是不是一种病呢?在这里,我可以告诉大家,食物不耐受和食物过敏完全是两种病,虽然在临床表现上很相似,但实际上这两种存在着很大的区别。

抗体不同

食物不耐受和食物过敏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它们两者使人体产生的抗体不同,前者为免疫球蛋白 IgG 介导,后者为免疫球蛋白 IgE 介导。也就是说当人体对食物感到不耐受时,会排出抗体小 G 来抵抗食物;而人体对食物过敏时,排出的是抗体小 E。一路是东北军,一路是西北军,各种守护的方位不同,职能也不同。

过敏原不同

食物过敏症通常由天然蛋白质所引起的,一般存在于鸡蛋,牛奶,花生,黄豆,坚果,小米及日一些鱼虾类等含有蛋白质较多的食物。而食物不耐受则不然。例如,很多宝宝喝了牛奶之后会吐,往往是因为宝宝体内缺少乳糖酶无法分解乳糖导致的乳糖不耐受症状。另外,有的宝宝吃了西红柿后嘴边会出现红红的小疹子,则是因为西红柿中含有大量的水杨酸,而水杨酸这种物质会使人体产生不耐受的反应。目前发现使人体产生不耐受反应的过敏原主要有乳糖、组胺以及水杨酸等几种。但由于食物中成分复杂,例如牛奶中既含有大量蛋白质,又含有乳糖,当宝宝出现过敏症状时,往往无法确定是蛋白质引起的食物过敏,还是乳糖导致的不耐受症状。

发作时间不同

食物过敏症状一般发生的比较迅速,往往在吃下食物几分钟就会出现不良反应,比如酒精过敏, 酒一下肚, 全身就会有不舒服的感觉。而食物不耐受症状一般是在进食后数小时到数天之后才会发现,而且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但由于一般宝宝吃过东西后就回去玩耍或睡觉,等宝宝自己表达或妈妈发现宝宝有不舒服的情况时一般都在几十分钟到一个小时之后,而在去医院时已经是数小时之后的事情了。所以初次发作时,宝妈和医生往往无法通过发作时间来判断是食物过敏还是食物不耐受。

症状不同

虽然食物过敏和食物不耐受都有可能引起皮疹和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疾病。但由于人体对食物不耐受时,抗体 IgG 与食物结合的中等分子免疫结合物可以阻塞肾小球(在《食物不耐受是什么》中提到过),造成肾小球滤过压升高,继发血压升高,血管壁扩张和胆固醇沉积,长期积累可以引发偏头痛炎症性肠病、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慢性胆囊炎、胆石症、慢性肝炎和肝硬化等一系列慢性疾病。

发病率不同

很多宝宝都发生过类似食物过敏的反应,但事实上,真正食物过敏的发病几率只有 1.5%,而食物不耐受的发病率在 50%之多。而且食物过敏多发生在儿童时期,成年人较少出现,而食物不耐受在儿童和成年时期都有可能发生。

另外,食物过敏可以通过药物脱敏治疗,但食物不耐受只能通过调整饮食。因此,当发生过敏症状时,宝妈一定要分辨清楚,以做好最佳的应对之策。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请联系jdh-hezuo@jd.com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相关文章

文章 缺铁性贫血

铁可影响儿童生长发育、运动和免疫等各种功能,因此,小儿缺铁及缺铁性贫血的早期诊断、及时干预对儿童的健康十分有意义。 儿童缺铁性贫血诊断标准 6个月~59个月 血红蛋白<110g/L 5~11岁 血红蛋白<115g/L 11~12岁 血红蛋白<120g/L 6个月以下的婴儿由于生理性贫血等因素,血红蛋白值变化较大,目前尚无统一标准,我国小儿血液会议(1989年)建议诊断标准为: 出生至28天 血红蛋白<145g/L 1-4个月 血红蛋白<90g/L 4-6个月 血红蛋白<100g/L 宝为什么会贫血? 先天准备不足 铁摄入不足,这是主要原因,不及时添加含铁较多的辅食,容易发生 生长发育快 食物搭配不合理影响铁的吸收 长期慢性失血致铁的丢失过多,如肠息肉、钩虫病可致慢性失血 怎么治疗? 轻度贫血(血红蛋白90-110g/L):食疗 中度贫血(血红蛋白60-89g/L):食疗+补充铁剂 重度贫血(血红蛋白<60g/L):食疗+补充铁剂+输血 主要预防措施 提倡母乳喂养,母乳中铁的吸收利用率较高。 做好喂养指导,不论是母乳或人工喂养的婴儿,均应按时添加含铁丰富且吸收率高的辅助食品,如精肉、血、内脏、鱼等,婴儿如以鲜牛乳喂养,必须加热处理,以减少牛奶过敏所致肠道失血。 婴幼儿食品(谷类制品、牛奶制品)应加入适量铁剂加以强化。 对早产儿,尤其是低体重的早产儿宜自两个月左右给予铁剂预防。 筛查很重要 对缺铁的高危儿童进行筛查,包括: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生后4~6个月仍纯母乳喂养、单纯牛乳喂养婴儿。早产儿及低出生体重儿建议生后3~6个月进行血红蛋白检测,其他儿童可在9~12个月时检查,缺铁的高危儿童建议每年检查1次,青春期儿童应常规定期检测。

杨林萍

主任医师

上海医大医院

1316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地中海贫血预后和并发症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可能有哪些并发症? 多种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并发症是由铁过载引起,其原因是无效红细胞生成促进了过度的铁吸收,而长期输血可使其进一步加剧。 心肺并发症 重型、中间型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患者有发生多种心肺并发症的风险,包括心力衰竭、心包炎、心律失常和肺高压。这些并发症可能由低氧血症、贫血、糖尿病 血管疾病和铁过载共同造成。 肝功能受损 铁过载可以导致肝功能受损,如果不治疗最终会发生肝硬化。 内分泌并发症 重型、中间型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导致多种内分泌并发症的风险增加,包括糖尿病、性腺功能障碍伴青春期延迟和不孕不育,以及甲状腺功能障碍。骨骼并发症 中间型、重型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的主要骨骼并发症与髓外造血和骨髓红系增生有关。这可导致骨质减少/骨质疏松 、过早肢体缩短、骨骼成熟延迟以及面部和其他骨骼结构改变,从而导致容貌和牙齿异常以及病理性骨折。 深静脉血栓 重型、中间型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患者的深静脉血栓风险增加,脾切除可进一步增加这种风险。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患儿需要多休息,饮食富有营养,定期复查随诊。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患者日常生活管理要注意什么? 预防感染,均衡饮食,注重营养,多休息。年龄较大的儿童,可喝茶从而减少铁的吸收。适当补充叶酸,预防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预防骨质疏松:鼓励中到高强度的体力活动; 避免吸烟; 摄入足够的钙、锌和维生素D;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导致 糖尿病 风险增高,应注意糖尿病的早诊早治。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病情需要日常监测哪些指标? 定期复查 血常规 、 铁蛋白 、生长发育及骨发育、 视力听力 及听力。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有哪些特殊注意事项? 氧化性药物(如 乙酰水杨酸 等)加重 贫血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患者要避免服用。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怎么预防? 遗传咨询 夫妻双方在结婚前,应到妇幼保健院等机构进行婚前咨询。 产前检查 孕早期(孕 11~13周+6 天)用绒毛 穿刺 进行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的基因检测。孕中期(孕 15~22 周)行羊膜腔穿刺,>22周者可抽取胎血,行基因和血液学诊断。旨在减少患儿的出生。

杨林萍

主任医师

上海医大医院

924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轮状病毒

幼儿肠道黏膜屏障作用较弱,轮状病毒可突破胃肠道屏障进入血液,突破血脑屏障,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在这些患儿中,可在其血液、脑脊液及粪便中同时检测到轮状病毒 RNA,并从轮状病毒脑炎患儿脑脊液、血液中检出轮状病毒特异性 IgG 抗体,从而证实轮状病毒感染后病毒血症的存在及其对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可能。 轮状病毒肠炎并发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可表现为良性惊厥、无菌性脑膜炎、脑病综合征等,但以良性惊厥最常见。 此类患儿通常有以下特征: 1~2 岁高发,多发生在冬季(集中在 11 月、12 月及来年的 1 月); 患儿既往体健,无惊厥发作史,无癫痫家族史,个别有高热惊厥家族史; 惊厥发生于肠炎病程的第 1~3 天,以第 3 天最多,惊厥发作形式以全身性发作为主,单次或多次发作,惊厥发生时无热或低热,持续时间短,易控制,无惊厥持续状态发生; 无颅高压症状及神经系统阳性体征; 血糖、电解质、脑 CT、脑电图检查正常,大便轮状病毒抗原阳性,大便培养阴性; 随访 1~2 年未有复发,预后好。 目前对于轮状病毒肠炎即发良性惊厥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主要有四种假说: 轮状病毒肠炎后引起的病毒血症会使患儿惊厥阈值降低,从而出现与状态相关的发作。 小儿大脑发育不成熟,大脑细胞在一定外因影响下,如腹泻、呕吐,导致大脑异常放电。 轮状病毒肠炎合并良性惊厥的患儿脑脊液中 NO 浓度大大高于化脓性脑膜炎、脑炎、高热惊厥的患儿,故 NO 可能在轮状病毒感染患儿发生惊厥中起到一定作用。 轮状病毒肠炎即发良性惊厥本身就是一种轻度脑炎,因为在此类患儿脑脊液中检测到了轮状病毒基因以及特异性 IgG。 此类患儿治疗尚无特殊疗法,可给予干扰素 a1b 等抗病毒治疗,积极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控制惊厥等对症治疗,惊厥控制后可不给予抗癫痫药物治疗,预后好,对患儿精神运动发育无不良影响。

杨林萍

主任医师

上海医大医院

1333 人阅读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