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闷 1 周,加重 5 小时
现病史
患者 1 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不适,位于心前区,呈游走性,可自行缓解,未给予特殊处理,未予重视。 5 小时前无明显诱因再次出现胸闷,位于心前区,持续不缓解,程度较前加重,伴出汗,伴后背放射痛,自行含服 “ 保心丸 ” 未见明显缓解,无黑曚晕厥,无发热,无咳嗽咳痰,无恶心、呕吐,无腹痛腹胀,今为求进一步诊治,家属遂送至我院急诊就诊,行心电图提示急性前壁心梗( V1~V6 导联 T 波高尖, V1~V6 导联 ST 段抬高) , TnI < 0.163ng/ml↑ 、肌红蛋白定量 234.8ng/ml↑ 、 CKMB4.03↑ng/ml↑ 、 NT-proBNP142.0pg/ml↑ , D 二聚体正常,血糖 9.4mmol/l↑ ,血常规 +CRP : WBC13.40x10^9/l↑ 、嗜中性粒细胞 82.6%↑ 、淋巴细胞 11.7% ,余大致正常,淀粉酶、脂肪酶、肌酐、 ALT 、 AST 、电解质(血钾 3.94mmol/l )凝血常规大致正常,立即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氯吡格雷负荷量,急行冠脉造影见冠脉呈左优势型; LAD 、 LCX 双开口,开口处未见明显狭窄; LAD :近段完全闭塞,远端血流 TIMI3 级; LCX :内膜不光滑,近中段可见 50-60% 弥漫性狭窄, OM1 、 OM2 、 OM3 开口及近段均可见 70-90% 弥漫性狭窄,血流 TIMI3 级; RCA :发育细小,近中段可见 50-80% 弥漫性狭窄,血流 TIMI3 级。经家属同意后予以干预 LAD 闭塞病变,送入 3.0*20mmSYNERGY 支架至 LAD 近段病变处,复造影支架内无残余狭窄,血流 TIMI3 级,手术顺利后以 “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 收入 重症监护室 治疗。
既往史
有高血压病史 10 余年,最高血压 168/96mmHg ,长期服用苯磺酸氨氯地平 1#qd po 控制血压,自述血压控制可(具体不详)。
查体
T: 36.6℃, P: 101 次/分, R: 19 次/分, BP: 139/78/mmhg。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清楚,对答切题,查体合作。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无出血点及瘀斑。双侧颈部、锁骨上、腋下等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头颅无畸形,双眼睑无浮肿,眼球活动自如,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 0.3cm ,直接、间接对光反射灵敏。外耳道无脓性分泌物,乳突无压痛。鼻窦区无压痛,鼻唇沟对称。口唇无发绀,伸舌居中,扁桃体不大。颈软,颈静脉充盈,肝颈静脉回流征阴性。气管居中,甲状腺不大。胸廓无畸形,胸壁无压痛。两肺呼吸运动度基本对称,语颤正常,叩诊呈清音,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明显干湿罗音,心前区无异常隆起,未及震颤,心界不大,心率 101 次/分,律齐,心音无亢进、分裂,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未扪及水冲脉。腹部平坦,未见肠形及胃肠蠕动波,全腹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触及,叩诊鼓音,肝区及双肾区无叩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不亢进。直肠、肛门、外生殖器未检查。脊柱呈生理性弯曲,棘突无压痛。四肢无畸形,关节无红肿,双下肢无浮肿。四肢肌力 V 级,肌张力正常。腹壁反射、双侧膝反射存在。双侧巴氏征阴性,克氏征、布氏征阴性。
辅助检查
心电图提示急性前壁心梗( V1~V6 导联 T 波高尖, V1~V6 导联 ST 段抬高) , TnI < 0.163ng/ml↑ 、肌红蛋白定量 234.8ng/ml↑ 、 CKMB4.03↑ng/ml↑ 、 NT-proBNP142.0pg/ml↑ , D 二聚体正常,血糖 9.4mmol/l↑ ,血常规 +CRP : WBC13.40x10^9/l↑ 、嗜中性粒细胞 82.6%↑ 、淋巴细胞 11.7% ,余大致正常,淀粉酶、脂肪酶、肌酐、 ALT 、 AST 、电解质(血钾 3.94mmol/l )凝血常规大致正常 .
初步诊断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PCI 术。 心功能 Ⅰ 级( killip )。 高血压 2 级,很高危组。
诊断依据
1.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心功能 I 级( Killip 分级):患者 62 岁男性,因 “ 胸闷 1 周,加重 5 小时 ” 入院。心电图提示急性前壁心梗( V1~V6 导联 T 波高尖, V1~V6 导联 ST 段抬高) , TnI < 0.163ng/ml↑ 、肌红蛋白定量 234.8ng/ml↑ 、 CKMB4.03↑ng/ml↑ 、 NT-proBNP142.0pg/ml↑ ,造影见 LAD 近段完全闭塞, LAD 病变处植入支架 1 枚。患者双肺未闻及干湿性啰音,目前血压正常,故考虑此心功能分级。
2. 高血压 2 级,很高危组:既往高血压病史 10 余年,最高血压 168/96mmHg ,长期服用苯磺酸氨氯地平 1#qd po 控制血压,自述血压控制可。患者老年,有心肌梗死,故考虑该分组。
鉴别诊断
1. 急性肺动脉栓塞:可表现为胸闷、心悸、气促,但常伴有胸痛、咯血、紫绀、低氧血症,患者无此表现, EKG 未示 SITIIIQIII , D- 二聚体:正常,可能性小,行全胸片、肺 CT 以排除。
2. 主动脉夹层:胸痛一开始即达高峰,常放射到背、肋、腰腹部和下肢,两上肢的血压和脉搏可有明显差别,可有下肢暂时性瘫痪、偏瘫和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表现,但无血清心肌坏死标记物升高等表现。该患者表现不符,基本可排除该诊断。
诊治经过
入院后予以内护 I 级,低盐低脂饮食,心电监护,监测血压;予以双联抗血小板聚集(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临时予以替罗非班微泵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内皮功能、稳定粥样斑块(瑞舒伐他汀);目前多巴胺应用中,暂不予 ACEI 、 CCB 、硝酸异山梨酯类药物;营养心肌(丹红);预防应激性溃疡(泮托拉唑)等综合征治疗。 入院后 冠脉造影见冠脉呈左优势型; LAD 、 LCX 双开口,开口处未见明显狭窄; LAD :近段完全闭塞,远端血流 TIMI3 级; LCX :内膜不光滑,近中段可见 50-60% 弥漫性狭窄, OM1 、 OM2 、 OM3 开口及近段均可见 70-90% 弥漫性狭窄,血流 TIMI3 级; RCA :发育细小,近中段可见 50-80% 弥漫性狭窄,血流 TIMI3 级。经家属同意后予以干预 LAD 闭塞病变,送入 3.0*20mmSYNERGY 支架至 LAD 近段病变处,复造影支架内无残余狭窄,血流 TIMI3 级,手术顺利 ,患者症状逐渐缓解,住院 9 天,上级医师查房后予以带药出院。
临床诊断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PCI 术。 心功能 Ⅰ 级( killip )。 高血压 2 级,很高危组。
分析总结
此例患者,有高血压史,有胸闷、胸痛症状,入院心电图,心肌标志物异常,行冠脉造影考虑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予以支架植入后症状缓解,顺利出院。急性心肌梗死最突出的临床症状,就是剧烈胸疼,疼痛位于胸骨后或心前区,呈压榨样疼痛,或闷痛绞痛感,程度重,发作时还伴随有大汗,恶心,呼吸困难等不适,疼痛还会向肩部,背部以及上腹部放射。急性心梗最重要的检查首选心电图,既经济实惠又有效,此外确定有无心梗,还可借助肌钙蛋白检查,肌钙蛋白属心肌内一种蛋白质,心肌细胞出现坏死,则蛋白释放至血液当中,通过肌钙蛋白检测可发现心肌梗死或有助于判定病情,其他还可进行心脏彩超、血常规、血糖检查辅助诊断,条件允许者还可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判断狭窄或堵塞部位,为治疗提供依据。心梗患者出院以后建议在 2~3 个月是不要上班,三个月以后可以半休,半年以后可以全天的上班。还要定期的进行复查,在出院后一个月,三个月,六个月,十二个月都要进行复查。进行康复训练时,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心脏的评估情况来制定患者的活动,要循序渐进,不要操之过急。在饮食方面要忌暴饮暴食,要少食,不要吃容易引起腹胀的食物,要吃富含营养的食物。

有疑问?在线咨询专业医生
获得专业医疗建议,无需等待预约
文章 慢性病患者

袁振武
主治医师
灵寿县中西医结合医院
文章 胃腺癌

袁振武
主治医师
灵寿县中西医结合医院
文章 年轻患者出现胸闷,胸疼要小心

袁振武
主治医师
灵寿县中西医结合医院
文章 胃溃疡

袁振武
主治医师
灵寿县中西医结合医院
文章 卒中防治的知识误区

袁振武
主治医师
灵寿县中西医结合医院
文章 预防眩晕发作

袁振武
主治医师
灵寿县中西医结合医院
文章 胃癌的预防

袁振武
主治医师
灵寿县中西医结合医院
文章 胃癌合并出血治疗

袁振武
主治医师
灵寿县中西医结合医院
文章 消化系统为首发HIV诊治

袁振武
主治医师
灵寿县中西医结合医院
文章 肋软骨炎怎样治疗?

袁振武
主治医师
灵寿县中西医结合医院
肚子疼、呕吐,疑似胃炎。患者女性20岁
就诊科室:中医消化科
总交流次数:18

袁振武
主治医师
灵寿县中西医结合医院
胃部不适,反酸水,胃胀痛,已服用三个月中药,效果不明显。患者男性20岁
就诊科室:中医消化科
总交流次数:28

袁振武
主治医师
灵寿县中西医结合医院
患者因肚子疼、肚子胀气、反酸水等症状咨询医生,疑似胃部炎症,想了解是否与肝脏有关。患者女性43岁
就诊科室:中医消化科
总交流次数:17

袁振武
主治医师
灵寿县中西医结合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