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痢疾有何表现

进入夏季天气渐热,各种病原菌活跃起来,细菌性痢疾肠道疾病进入高发季。宝宝抵抗力弱,家长尤其要注意,一不小心就有可能被细菌钻空子。那么,细菌性痢疾有什么症状?是怎样引起的,该如何预防?

 
 
什么是细菌性痢疾?有何表现?
 
 
细菌性痢疾(bacillary dysentery)简称菌痢。是由志贺菌属(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四季均可发生,以6-9月最为凶悍。
 
 
 
由于痢疾杆菌各组及血清型间无交叉免疫,且病后免疫力差,因此易反复感染。一般为急性,如未及时治疗、正规治疗、使用药物不当等会延成慢性。因此,早诊断、早治疗是治愈的关键。
 
 
 
细菌性痢疾的发病特征为起病急、发冷、发热(可达39℃)、腹痛频发、腹泻、里急后重(就是患儿想拉又拉不多,总像是有没拉完的感觉)及排泄含有粘液、脓及血的稀粪便,再严重一点的话就是恶心、呕吐。
向本文作者提问
何诚·住院医师
何诚住院医师自营医生三甲可处方
南昌市第三医院整形外科
好评100%|接诊量7511|响应时长28分钟
擅长:熟悉掌握乳腺肿瘤整形科相关疾病:乳腺良恶性肿瘤,乳房整形。整形外科包括:一、整形修复科,主要包括先天和后天畸形,创面、疤痕修复,和体表肿瘤等。比如唇腭裂 、唇腭裂畸形修复、斜颈修复、疤痕整复,小耳再造,还有扩张器应用,都是属于整形外科的。二、美容外科,有眼部整形、眉部整形、鼻部整形、激光美容和微整形等。
¥19
问医生
#婴儿#概述#儿科#细菌性痢疾#急性细菌性痢疾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由感染志贺菌引发的肠道传染病,人群普遍易感,学龄前儿童和青壮年多发有腹痛、腹泻、粘液脓血便及里急后重等症状简介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由志贺菌引起的肠道传染性疾病。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终年散发,夏、秋季多见。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每日排便10~20次,但量多)、里急后重(急迫想要排便,但便排出或排便后仍有大便未排干净症状)及排粘液脓血便,可伴发热及全身毒血症状。主要病理变化直肠、乙状结肠的炎症和溃疡,部分志贺菌可破坏直肠、结肠、肾小球微血管中的内皮细胞,诱发出血性结肠炎、溶血性尿毒症等并发症。目前该病主要依靠药物治疗,大多数患者,经过及时规范治疗7~14天即可痊愈。症状表现:主要的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粘液脓血便及里急后重,可伴发热及全身毒血症状(如高热、惊厥、畏寒、寒战、头痛、头晕、全身关节、肌肉酸痛、乏力等),严重者可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甚至出现感染性休克和(或)中毒性脑病。诊断依据:临床医师除根据流行病学史,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外,还需通过血常规,粪便常规及粪便培养等检查确诊。细菌性痢疾有哪些类型?基于病症病理分型,细菌性痢疾可分为:普通型细菌性痢疾中毒性细菌性痢疾慢性细菌性痢疾[2]。按病程长短和病情轻重可分为:急性菌痢[1]。按毒血症和肠道肠道症状轻重可分为:(1)普通型(典型)菌痢(2)轻型(典型)菌痢(3)重型菌痢(4)中毒性菌痢慢性菌痢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慢性迁延型急性发作性慢性隐匿性是否具有传染性?是通过什么方式传染?直接传播:细菌性痢疾可通过物理接触患者或携带者生活用具直接传播。间接传播(粪-口途径传播):为主,志贺杆菌可经粪便排出,如饮用污染的水或进食受污染食物,还可通过苍蝇、口沫等间接传播。怎么预防?口服细菌性痢疾疫苗是否常见?本病常见。细菌性痢疾是我国常见的传染病之一,该病常见于学龄前儿童、青壮年及生活卫生条件较差人群,夏秋季多见。是否可以治愈?可以治愈。细菌性痢疾主要依靠药物治疗,一般患者经过7~14天的及时规范治疗可治愈。是否遗传?否是否医保范围?是
何诚·住院医师李鹏主任医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