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遇上高血压怎么办?别慌!2大方面教你轻松应对

端午节刚过,欧洲杯火热进行中。

相信很多朋友这段时间都会有各种各样的饭局,晚餐宵夜零食样样都不放过,时间久了,健康的身体都受不了。

看球是看爽了,吃也吃爽了……但在放肆吃喝之后,刻骨铭心的“痛”——痛风也随之而来,更可怕的是背后隐藏的“高血

压”也逐渐浮出水面。

高血压应该算是痛风相伴并发的常见疾病之一,有数据显示,在高尿酸血症及痛风患者中有45%~75%的人合并有高血压

  • 高尿酸血症与高血压容易并发的原因有三点:


1---共同的生活习惯导致

进食过量和运动不足会导致内脏脂肪型肥胖,胰岛素抵抗加重,肾脏尿酸排泄能力降低和钠离子排泄能力降低。


2---尿酸容易在肾脏沉积

尿酸值和血压变高后,尿酸在肾脏沉淀,影响肾功能,降低体内钠离子的排泄量;为了保持体内钠含量的浓度,心脏输出的

血液增加,诱发高血压。


3---相关药物导致尿酸上升

治疗高血压的药物中,含有能让尿酸值上升的成分,如:氢氯噻嗪、呋塞米等利尿药以及大剂量的阿司匹林等。

  •  同时患有高血压与痛风,该如何治疗?

当高血压和痛风同时存在时,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大大提高,故治疗方面应该综合考虑,保证既可协同降压,又不影响甚至

可降低血清尿酸的原则。

具体的措施如下:

  • 一般治疗

1、注意饮食

大量饮水(2~3L/天 )有利于尿酸的排泄;

少盐(2~5g /天) ,摄盐量与高血压发生率成正相关;

限制嘌呤摄入,禁食内脏、骨髓、浓肉汤、海味发酵食物, 适量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摄入。

2、适量运动

多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骑自行车,以出微汗为宜,防止剧烈运动

剧烈运动可使代谢产物乳酸增加,同时大量出汗,机体血液中水份减少,导致血流减少影响尿酸排泄,引起尿酸血症。如因

运动出汗过多时,应适量补弱碱性饮料。

3、生活方式

保持乐观的心情,良好的心态,规律作息、乐观养生的良好生活方式。

  • 药物治疗

1、选择具有降压作用的降尿酸药物

降尿酸药物包括促进尿酸排泄药物(苯溴马隆、丙磺舒、磺吡酮)与抑制尿酸合成药物(别嘌呤醇),根据患者的肾功能状况选择药物;

肾功能正常或轻度损害者,可用苯溴马隆和丙磺舒排尿酸;

中度以上肾功能受损者,则应该选用抑制尿酸生成的药物别嘌醇。


2、选择的降压药物具有协同降尿酸作用

有专家认为,对于高尿酸血症合并高血压患者,优先考虑利尿剂以外的降压药物氯沙坦钾和氨氯地平

氯沙坦钾具有促尿酸排泄的作用,并通过降低血尿酸水平使心血管事件减少13%~29%

氨氯地平是具有促尿酸排泄作用的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推荐使用。

综上所述,研究表明痛风与高血压病症在发病机制、病情危害以及预防和治疗密切相关。

因此对于痛风和高血压患者,应该进行综合的科学饮食指导及药物治疗,阻止病情的加重和发展,以免并发各种代谢疾病

参考文献:
[1]荆全荣."痛风合并高血压的治疗."内蒙古中医药 .(2009):28-29.Print.
[2]王树平."高血压合并痛风,选药有讲究."医师在线 .(2017):18.Print.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END·

希望大家动动手转发

让需要的朋友都能看到!

向本文作者提问
黄闰月·主任医师
黄闰月主任医师自营医生三甲不可处方
广东省中医院中医风湿免疫科
好评100%|接诊量65|响应时长1122分钟
擅长:类风湿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风寒湿痹、痹证祛风除湿、温经散寒),系统性红斑狼疮(自身免疫性疾病),强直性脊柱炎,痛风(高尿酸血症、老年人痛风、痛风性关节炎、祛风止痛、祛风通络、温经通络),干燥综合征,白塞病,免疫性不孕等风湿免疫病的中西医结合诊治。
¥300
问医生
#男性健康#女性健康#概述#一般治疗#痛风#高血压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有头痛、心悸、胸闷、恶心、呕吐等高血压症状主要有药物、介入治疗等,随病因同有差异若早期干预,死亡率高,3年病死率达50%以上简介肾动脉狭窄,是肾动脉主要分支或主干狭窄程度≥50%的肾血管疾病,发病率约占高血压患者的5%~10%,如果早期干预,3年病死率达50%以上,5年和10年存活率分别约18%和5%。其致病因素较多,比如先天性纤维肌性发育良、动脉粥样硬化、大动脉炎、高脂血症等。本病一般临床特异性表现,主要表现为肾性高血压或缺血性肾病,可有头晕、头痛、心悸、胸闷、视力减退、恶心、呕吐等高血压症状。治疗方案随病因同有差异,主要治疗方式为药物治疗、介入治疗等。对于患侧肾长径大于9cm且残留肾功能较好,狭窄的肾动脉已有侧支循环形成者,患者通过介入或外科手术后预后良好,重建血管后,残留肾功能可以稳定,甚至部分改善。对于患侧肾长径小于7.5cm或患者血清肌酐大于35.4umol/L者,则预后较差[1][2]。症状表现:本病通常会引起任何特定症状,主要表现为肾性高血压或缺血性肾病,可有头晕、头痛、心悸、胸闷、视力减退、恶心、呕吐等高血压症状。诊断依据:医师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如头晕、头痛、心悸、胸闷、视力减退、恶心等)、以及影像学检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血管内超声磁共振血管成像、螺旋CT血管成像等),提示肾动脉主要分支或主干狭窄程度≥50%,可做出诊断[3]。肾动脉狭窄有哪些类型?根据该病主要病因,可将此病分型为:纤维肌性发育良所致的肾动脉狭窄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肾动脉狭窄大动脉炎所致的肾动脉狭窄高血压所致的肾动脉狭窄高脂血症所致的肾动脉狭窄是否具有传染性?否是否常见?常见,发病率约占高血压患者的5%~10%[2]。是否可以治愈?可以达到临床治愈(通过相关治疗各种症状已经完全消失,或疾病本身并有痊愈,但是患者的生存质量已经得到明显改善)。有效治疗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治疗方案随病因同有差异,主要治疗方式为药物治疗、介入治疗等。是否遗传?否是否医保范围?是
黄闰月·主任医师张凌主任医师中日友好医院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