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科科普之咽旁间隙感染
咽旁间隙感染一般是咽旁间隙化脓性炎症,刚开始可能是蜂窝织炎,继发形成脓肿,致病菌常见于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和肺炎球菌。咽旁囊肿发生是邻近器官感染蔓延引起,比如急性咽喉炎、急性扁桃体炎、扁桃体周围脓肿,都可以引起咽旁间隙的脓肿。如果是外伤或者医源性损伤,也可以引起咽旁间隙脓肿。这个病一旦发生,建议及早应用抗生素治疗,一旦发生咽旁间隙感染,患者咽痛会特别剧烈,伴有发烧、浑身乏力等其它不适。这个病需要与急性咽炎和扁桃体炎相鉴别,比急性咽炎、扁桃体炎症状更严重,一定要到医院就诊,让医生进行鉴别诊断。如果是咽旁间隙脓肿,一定要早期给予抗生素治疗。
咽旁间隙感染一般是咽旁间隙化脓性炎症,刚开始可能是蜂窝织炎,继发形成脓肿,致病菌常见于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和肺炎球菌。咽旁囊肿发生是邻近器官感染蔓延引起,比如急性咽喉炎、急性扁桃体炎、扁桃体周围脓肿,都可以引起咽旁间隙的脓肿。如果是外伤或者医源性损伤,也可以引起咽旁间隙脓肿。这个病一旦发生,建议及早应用抗生素治疗,一旦发生咽旁间隙感染,患者咽痛会特别剧烈,伴有发烧、浑身乏力等其它不适。这个病需要与急性咽炎和扁桃体炎相鉴别,比急性咽炎、扁桃体炎症状更严重,一定要到医院就诊,让医生进行鉴别诊断。如果是咽旁间隙脓肿,一定要早期给予抗生素治疗。
病因
咽旁间隙感染多为牙源性,特别是下颌智齿冠周炎,以及腭扁桃体炎和相邻间隙感染的扩散。偶继发于腮腺炎、耳源性炎症和颈深上淋巴结炎。
临床表现
咽旁间隙感染的局部症状主要表现为咽侧壁红肿、腭扁桃体肿大,肿胀可波及同侧软腭、舌腭弓和咽腭弓,悬雍垂被推向健侧。如伴有翼下颌间隙、颌下间隙炎症,则咽侧及颈上部肿胀明显。
患者自觉吞咽疼痛、进食困难、张口受限;若伴喉头水肿,可出现声音嘶哑,以及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和进食呛咳。可导致严重的肺部感染、败血症和颈内静脉血栓性静脉炎等并发症。
检查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总数升高。咽旁间隙位置深在,故宜行脓肿穿刺检查,以抽出脓液即可确诊。
鉴别诊断
临床上应注意与局部表现相类似的疾病,如咽侧部发展迅速的恶性肿瘤、囊性病变继发感染等鉴别。
治疗
口内途径切开引流术:对于张口无明显受限的患者,可在翼下颌皱襞稍内侧纵行切开黏膜层,进入脓腔,用盐水或1%~3%双氧水冲洗脓腔,用盐水纱条堵塞脓腔,次日更换敷料,并放置引流管或引流条进行脓腔局部引流。
咽旁间隙感染(pharyngeal space infection)是指发生在咽旁间隙的化脓性感染。咽旁间隙位于咽腔侧方,在咽上缩肌与翼内肌和腮腺深叶之间呈倒锥体形,由茎突及其上诸肌将间隙分为前后两部分,向下可达后纵隔。发病时,咽及颈部剧烈疼痛、吞咽困难、发音不清;前间隙感染因侵及翼内肌,故有牙关紧闭;脓液压迫喉部,可有喉头水肿,出现声音嘶哑、呼吸困难等;茎突后部分感染时可并发颈动脉鞘感染,易腐蚀颈动脉引起大出血。故临床早期即应积极抗感染治疗,脓肿形成后应尽早切开引流。
临床症状
喉痛、吞咽困难、颈部强直固定、高热、头痛等
治疗原则
咽旁脓肿初期可仅为蜂窝织炎,尚无脓液形成,宜采用足量广谱抗生素治疗,颈部使用热敷,或可使其消退。脓肿已形成,则应施行切开排脓术。
流行病学
暂无确切的流行病学数据,本病多见于儿童。
严重性
咽旁间隙感染如处理不及时,可导致严重的肺部或颅内感染、败血症和颈内静脉血栓性静脉炎等并发症,可危及生命。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重要提醒
1、持续高热、寒战;2、伴咯血;3、伴咽喉剧痛,患者不能张嘴、吞咽、伸舌等;4、意识障碍;5、出现其他紧急情况。以上均须紧急处理。
咽旁间隙感染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咽侧壁红肿、腭扁桃体肿大,肿胀可波及同侧软腭、舌腭弓和咽腭弓,悬雍垂被推向健侧。如伴有翼下颌间隙、颌下间隙炎症,则咽侧及颈上部肿胀明显。患者自觉吞咽疼痛、进食困难、张口受限;若伴喉头水肿,可出现声音嘶哑,以及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和进食呛咳。可导致严重的肺部感染、败血症和颈内静脉血栓性静脉炎等并发症。
咽旁间隙感染有几个原因:1、上下颌磨牙区发生急慢性根尖周炎时,大量细菌产生的炎性分泌物会穿破骨壁扩散到咽旁间隙。2、下颌智齿冠周炎急性发作时,炎性物质会入侵多个组织间隙引起咽旁间隙感染。3、咽部的扁桃体发炎时,葡萄球菌、链球菌等数量上升,可引发咽旁间隙感染。4、翼下颌间隙等发生感染时,可扩散到相邻的咽旁间隙。4、少量腮腺炎、耳源性炎症和颈深上淋巴结炎,也能造成咽旁间隙感染。
抗感染,全身给予大剂量抗生素及支持疗法,必要时给氧;引流,一经穿刺抽出脓液或血性脓液,应立即采取口内或口外途径切开引流。尽量选用口内径路,由翼下颌稍内侧纵行切开,建立引流;若患者张口受限,由下颌角以下弧形切开,向前上内分离进入脓腔建立引流;积极治疗原发灶。
咽旁间隙(parapharyngeaspace)位于咽腔侧方的咽上缩肌与翼内肌和腮腺深叶之间。前为翼下颌韧带及颌下腺上缘;后为椎前筋膜。间隙呈倒立锥体形,底在上为颅底的颞骨和蝶骨,尖向下止于舌骨。由茎突及附着其上诸肌将该间隙分为前后两部,前部称咽旁前间隙,后部为咽旁后间隙。前间隙小,其中有咽升动、静脉及淋巴、蜂窝组织。后间隙大,有出入颅底的颈内动、静脉,第9~12对脑神经及颈深上淋巴结等。咽旁间隙与翼颌、颞下、舌下、颌下及咽后诸间隙相通;血管神经束上通颅内,下连纵隔,可成为感染蔓延的途径。
(一)发病原因
咽部、扁桃体及牙龈等邻近组织急性炎症的扩散,或经血液循环,或经淋巴途径进入咽旁间隙而致化脓性感染。
(二)发病机制
主要感染途径有:
1.邻近组织急性炎症的直接侵袭如下颌智齿冠周炎、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炎、急性鼻炎及鼻窦炎。其他如颈椎、乳突、颞骨乳突或岩部的急性感染也可引起。
2.邻近组织脓肿的直接蔓延或穿破如位于后、下方的扁桃体周脓肿、咽后脓肿、腮腺脓肿、磨牙区脓肿、贝佐尔德脓肿等。
3.咽或口腔手术时操作不当如扁桃体切除术或拔牙时,注射麻醉剂时将致病菌直接带入咽旁间隙;施行扁桃体周脓肿切开排脓时,误将咽上缩肌穿破,致使脓液进入。
4.损伤器械或异物损伤咽侧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