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太干净“更易得白血病?预防白血病的正确打开方式(一)

黄兰·对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风湿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等内科系统疾病都有一定了解和掌握。能处理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治。
黄兰
对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风湿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等内科系统疾病都有一定了解和掌握。能处理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治。
 
“不干不净,吃了没病”竟有了科学依据?!
 
提起儿童白血病,我们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家里近期装修了、甲醛超标、电离辐射、食品污染、环境污染……
 
总之和周围环境太脏肯定脱不了干系!
 
但近日发表的一篇文章似乎推翻了这一观念。英国伦敦癌症研究所(ICR)进化与癌症中心主任、著名白血病研究员Mel Greaves博士提出了强有力的证据,证明大多数儿童急性白血病是通过“基因突变”和“接触感染”两个阶段引起的,而在“接触感染”过程中,早期缺乏对微生物的接触会增加儿童患白血病的风险。英国纽卡斯尔大学癌症中心、转化和临床研究所Christine J. Harrison博士在述评中提出:“太干净”也不好,改变生活方式,接触微生物反而可以预防白血病。
 

 
白血病是最常见的儿童肿瘤
 
 
 
根据《国家儿童肿瘤监测年报2020》数据显示,白血病在儿童肿瘤中占首位,对儿童造成的损害远远超过其他疾病。近年来儿童白血病发病率有逐渐上升的趋势,每一个患病儿童家庭饱受经济和精神压力的同时,孩子也承受着病痛的折磨。
 
根据2020年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15岁以下儿童每10万中就有4~5个患有白血病,我国每年新增确诊白血病约40万人,其中37.4%为18周岁以下未成年人,每年新发白血病18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约有1.5万人,发病高发年龄段是2至7岁。
 
随着医疗的进步,虽然白血病早已不是不治之症,但是治疗周期长,治疗费用高,且给孩子带来巨大的痛苦。为了保护孩子远离白血病,我们大多数的做法是为他们提供更为安全干净的环境——
 
公共场合戴口罩,从外面玩耍回来要立刻洗手消毒;水果要洗好多遍,所有餐具每周消毒;玩具也必须每天擦洗;家里打扫的一尘不染,还要喷上消毒水……
 
对于预防白血病,医疗措施和治疗手段的作用不言而喻,但让孩子完全远离“脏乱的环境”真的有用吗?
 
“问题不是感染,而是生命早期缺乏感染。”
 

B细胞前体ALL二次打击模型:两个阶段共同作用导致前体B细胞淋巴细胞白血病
 
Greaves博士认为,大多数儿童白血病病例都起源于出生前。在白血病发展的第一阶段起始于胎儿出生前的遗传性病变(隐匿的ALL前克隆),这使其出生后患白血病的风险增加。但是在这些遗产性病变中,只有1%会最终导致儿童发展成白血病。
 
第二阶段由常见感染触发,出生一年内如果缺乏由于周围环境而产生的自然感染,可能会导致免疫系统功能障碍,导致后期对常见感染产生异常免疫应答,触发次级突变,进而发展为ALL。
#概述#皮肤性病科#皮肤症状#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慢性髓样白血病 (M98630/3)#脐血病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红白血病是白血病的一种表现为贫血、发热、肝脾肿大、反复感染等死亡率高,难治愈,通过药物化疗延长生存期简介红白血病是白血病的一种。白血病是一类造血干祖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红白血病是很少见的病例,占急性白血病的3%~5%,其中60%~70%为男性患者。[1]临床表现为贫血、发热、肝脾肿大、反复感染等,较难治愈,常通过一般治疗和药物化疗以减缓患者病程发展,延长患者寿命,预后佳。症状表现:典型症状有贫血、发热、肝脾肿大、反复感染等。诊断依据:依据患者有贫血、发热、肝脾肿大、反复感染等典型症状,结合骨髓穿刺:得到骨髓中红系细胞>50%,且常有细胞形态异常,异形的原粒细胞或原始和幼稚单核细胞>30%。血中原粒细胞或原始单核细胞>5%,骨髓非红系中原始粒细胞>20%。上述标准即可确诊。红白血病有哪些类型?是否具有传染性?否是否常见?罕见,急性红白血病是很少见病例,占急性白血病的3%~5%,其中60%~~70%为男性患者[1]。是否可以治愈?难治愈,可通过一般治疗和药物化疗延长生存期。是否遗传?否是否医保范围?是
黄兰·对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风湿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等内科系统疾病都有一定了解和掌握。能处理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治。邹善华主任医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