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找医生

徐欣

这些习惯加速了大脑的衰老

这些习惯加速了大脑的衰老
这些习惯加速了大脑的衰老,保护大脑从现在做起
 
大脑是一个神奇的器官,在胎儿时期,约6个月的时候,胎儿的大脑表面就出现沟回,大脑皮层的层次结构也基本定型。在出生的时候,我们基本就拥有几乎一生中所有的神经元,然而人类的大脑却并非很快就成熟,需要一个缓慢的过程,才能达到成人的状态。据研究,我们的大脑发育,可能到30岁才稳定下来。
 
而当神经元数量从巅峰开始下降,大脑出现萎缩,脑血管开始老化,人们开始表现出记忆力下降、动作迟缓、运动震颤等症状,我们认为大脑开始了自己的衰老之路。
除了年龄的因素,不可抗力的让大脑走向衰老,还有这些因素也加速着大脑的衰老,如果能有效避免,我们能够有效的延缓大脑的衰老。
 
一、吸烟
吸烟除了对肺部有着明显的伤害,还会加速大脑的老化,长期抽烟的人除了容易造成肺癌,还更容易患中风心脏病
 
二、长期空气污染
大脑虽然只占身体体重的2%,但是耗氧量占全身耗氧量的25%,污染的空气没有充足的氧气可以供大脑工作,还含有很多的有害物质,容易造成大脑老化,记忆力减退。
 
三、暴饮暴食
暴饮暴食后会出现头晕脑胀的感觉,主要是加重了肠胃的负担,身体不断给肠胃提供能量加速消化,造成大脑供能减少,容易出现不适。
 
四、熬夜
熬夜以后人常感觉注意力无法集中,还会出现头痛,长期熬夜还会导致在睡眠障碍,让大脑无法得到有效休息,会损伤大脑神经元细胞,加速大脑衰老。
 
 
如何让大脑保持良好状态?
1、经常锻炼,适当的运动能预防老年痴呆,可以刺激脑细胞活性,并且在运动的时候,身体会产生内啡肽,可以改善情绪,减少抑郁的情绪。
 
2、饮食健康,肥胖人群在年老后更容易出现健康问题,并且出现记忆力下降的情况,保证健康的饮食,补充全面的营养素,能有效延缓大脑衰老。
 
3、保证一定的社交,孤独感会降低生活质量,增加抑郁症的风险,多与人交流,可以增加用脑的机会,多用脑,记忆力也会越好。一些退休人员,可能会出现一段时间的不适应,这个时候一定要加强与亲人朋友的交流,可以去寻找一些爱好活动,不要让大脑闲下来。
 
4、生活规律,有效的睡眠可以让身心舒适,大脑也能得到休息,早睡早起非常重要。
 
5、乐观的心态,心情对体内激素水平,新陈代谢都有影响,长期处于不好的心情,会削弱免疫系统的功能,保持年轻的心态,常常晒晒太阳,感受生活的美好,对健康也能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请联系jdh-hezuo@jd.com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文章 帕金森病的消化道起源假说

帕金森病是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的第二大神经退化疾病,在 60 岁以上的人口中的发病率为 1%,在 80 岁以上人口中的发病率为 4%。 目前因为帕金森病的具体病因不明,所以难以寻找到治愈帕金森病的方法,而在早期帕金森病运动症状出现的前几年里,病人就会出现早期的非运动症状,包括失眠、便秘、抑郁、嗅觉失灵等,随着病情的加重,会逐渐出现双手抖动、运动迟缓、姿势不稳、身体僵硬、肌肉无力和弯腰驼背等运动机能损伤的症状。 帕金森病有明显的大脑病灶,就是我们中脑中的一个区域叫黑质,黑质的神经元能够分泌多巴胺,这些多巴胺会参与我们的运动回路,让人们能够正常自主运动。当人们因肢体震颤确诊帕金森病的时候,大脑的黑质中约有 80%的神经元都已经凋亡了。 帕金森病的消化道起源假说 关于帕金森病的病因,曾经有一个大胆的假说,就是帕金森病最早的起源不是大脑而是消化道,这项假说听起来匪夷所思,却逐渐被很多人支持。 据研究表明,α-突触核蛋白的错误折叠并在大脑中堆积,是帕金森病发病的原因之一,而帕金森病患者的肠道中也堆积了这种蛋白,帕金森病患者往往在发病数年前就有便秘等肠道问题。 根据动物的帕金森病模型研究发现,给健康小鼠的肠道内注射α-突触核蛋白,可发现问题蛋白会通过迷走神经扩散至大脑,最终导致黑质神经元的凋亡。 而在另一个实验中,切断了小鼠的迷走神经,经过 7 个月后,小鼠没有表现出细胞死亡现象,说明迷走神经切断可以阻断α-突触核蛋白的扩散。 这项研究进一步说明了肠道问题与帕金森病之间的关联,为预防干预帕金森病提供了新的方向。 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徐欣

徐欣

副主任医师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1640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得了帕金森,手抖总不好怎么办

得了帕金森,手抖总不好怎么办 帕金森患者的手部震颤是比较常见的,在早期帕金森病患者就会出现手抖的现象,长期的颤抖对生活影响比较大,会妨碍手部完成精细动作,书写、吃饭等等都会出现困难,到了疾病后期帕金森病患者的手抖会越来越严重,那么是怎么回事?一般出现手抖情况逐渐加重的情况,是由很多因素导致,可能有以下原因: 病情加重:帕金森病本身就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随着时间推移,病情会逐渐加重; 服药剂量不够:这时就需要去找医生增加药量; 没有根据医嘱服药:有些患者害怕长期服药会有副作用,就自己偷偷减少药物剂量,导致病情出现波动。 其实除了上面所说的原因,还有很多其他因素会导致手抖严重,但是患者不要着急,发现自己病情出现波动,最重要的就是及时去找医生沟通,来解决问题,调整药量。另外,有些患者会感觉自己手抖能不能自己增加点药物改善,这是不可以的,私自增加药物,不利于病情控制,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因为患者自己对疾病了解不够,多用药容易出现用药过度的情况,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患者在就诊前一定要注意记录好自己的用药情况,将自己每天用药的时间和剂量记录好,服药前服药后的感受,药物维持时间又多久,药效消失后自己有什么表现,什么状态都详细记录后,再去找医生调整药物的话,对病情的控制更好。 帕金森病属于慢性病,任何治疗手段都是在于改善患者症状,无法根治,所以患者能做的就是根据医生要求,按时按量服用药物,积极控制症状。如果药物调整后效果仍然不佳,那么也可以选择手术治疗的,现在帕金森病常用的手术是脑深部电刺激,通过在患者脑内植入电极,释放高频电刺激,调理异常神经元,可以有效改善帕金森病症状。 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徐欣

徐欣

副主任医师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1616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癫痫能否治愈?别把错误认知当真理

有一类人,平时看上去和正常人无异,突然之间会昏倒在地、神志丧失、四肢抽搐,甚至还会大小便失禁,这种毫无征兆的发病会对他们的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很多人不仅生活质量下降,心理也备受折磨,他们就是癫痫患者。 癫痫,是大脑神经元突发性异常放电,导致短暂的大脑功能障碍的一种慢性疾病。癫痫的发病率较高,但受到的重视不高,很多人还因对癫痫疾病的不了解,而对癫痫患者抱有"有色眼镜",那么一般人对于癫痫有哪些误解? 误解一:癫痫是绝症,没有办法治疗好 很多人都说得了癫痫没法治疗,吃药副作用大,所以不如放弃治疗,这完全就是误解。绝大多数的患者患癫痫,都是可以治疗的。根据临床研究可以看出,诊断癫痫的患者,如果接受正规、合理的抗癫痫药物治疗,70-80%患者病情都能得到控制,其中 50%~60%的患者经 2~5 年的治疗是可以痊愈的,可在医生指导下逐渐停药,可以和正常人一样的生活和工作。确实有部分患者会存在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情况,成为难治性癫痫,但是也可以通过手术治疗改善病情,所以绝对不要自己放弃治疗。 误解二:抗癫痫药物吃了,还是会发作,药物没有用 治疗癫痫的用药原则就是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用药时间要长,需要根据患者的反应逐渐调整剂量,期望达到既能控制病情不发作,还避免严重副作用。在这个过程中,出现癫痫发作,并不能说明药物没有效果,而是需要警惕是否出现了病情的波动,需要调整药物剂量,不要过早的失去信心,需要去找到原因,针对病因来治疗。 误解三:治疗时间短,症状控制不理想,频繁更换治疗方式 这种方式,不仅会耽误治疗时间,导致病情波动,还会造成经济上的浪费,抗癫痫的药物治疗,往往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起效,需要药物在血液中达到有效浓度,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如果频繁更换治疗方式,这种药物还没有达到有效血药浓度就更换了,会让癫痫病情容易出现波动,导致药物更难控制住病情。 癫痫其实没有那么可怕,患病的病友不要对治疗失去信心,一定要相信自己可以战胜疾病。 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徐欣

徐欣

副主任医师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1624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对疾病的恐惧,比疾病更可怕,帕金森病患者会遇到什么情绪的伤害?

帕金森病是一种老年退行性疾病,确诊帕金森病后,很多患者会对疾病产生恐惧的心理,再伴随疾病本身的症状,导致患者产生焦虑、失眠,抑郁等表现。有些患者因为情绪导致的负面影响甚至超过疾病本身带给患者的影响,而对疾病的羞耻感,紧张、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也容易导致帕金森病症状加重。 帕金森病属于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大多患者病情进展比较缓慢,虽然明显会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但是不会致命。如果接受正规合理治疗,大部分患者能够保留生活自理能力。但是不能正视疾病,心理上抵触治疗,认为治疗没有用,吃药害怕副作用,就会导致症状快速加重,病情进展快速。其实,只要帕金森病患者发现自己的心理问题,及时进行心理干预,是能得到改善的。 一、抑郁 抑郁是大多数帕金森病患者存在的非运动症状,但是在临床上容易忽视这个问题,患者会表现出经常哀伤、忧郁,对周围事情不关心,容易生气,也容易哭泣,感觉身体有很多不舒适的地方等等。 随着患者运动障碍的加重,患者难以完成之前的工作和活动,生活质量下降,心理负担则会更加严重,导致抑郁的情况会加重。 二、焦虑 约有 40%的帕金森病患者会伴有焦虑症,患者莫名其妙的感觉紧张、恐惧、心神不宁、没有办法集中注意力,伴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时,会表现出紧张、多汗、心律增加等。很多患者没有重视这些情绪的问题,等到出现明显躯体症状的时候才会就诊,往往耽误了宝贵的治疗时间。 早期患者可以采取保守的治疗措施,接受心理咨询和疏导,避免饮用咖啡因饮料,戒烟戒酒,可以缓解部分症状。而严重的情绪障碍,需要服用药物,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药物抗抑郁或焦虑情况,大部分患者能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患者的家属也应该多观察患者,给予足够的情感支持。 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徐欣医生说

徐欣

副主任医师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1609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手抖影响健康,如何积极治疗?

很多老年人上了年纪,都会出现手不自主地抖动起来,导致拿物品的时候不稳,杯子摔坏,如果有热水还容易出现意外。两只手抖个不停,吃饭、写字都会有影响,所以常常让老年人感觉很苦恼。其实手抖属于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现象,随着人年龄的增长,出现手抖的频率越高,我们需要客观的看待手抖的现象。 其实正常人也会出现手抖,比如在精神紧张、恐惧、情绪激动、剧痛及极度疲劳等情况下,就会出现手不自觉的小振幅无规律抖动。老年人出现手抖,可能是因为疾病导致,大多与大脑功能失调有段。临床的病因有帕金森综合征、小脑、脑干病变、脑缺血、痴呆等。大部分老年人出现手抖,很可能是因为患有高血压、动脉硬化或情绪受到刺激等因素导致,如果频繁出现手抖,一定要尽早去神经内科等科室做检查,明确病因,正确治疗。 帕金森病,主要是发生于老年人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除手抖外,还伴有动作缓慢,肢体僵硬,平衡功能差等症状。如果没有及时采取有效治疗,症状将越来越重。 特发性震颤,表现出手、头部等部位的姿势性和运动型震颤,往往在注意力集中、精神紧张、疲劳、饥饿时加重,部分患者可在饮酒后症状减轻,但不可使用这种方式治疗。 小脑性震颤,这主要是因为小脑损伤后出现的一种震颤,患者随意运动出现障碍,动作的开始、停止和改变方向受到障碍,患者在进行指鼻试验时,无法判别距离,方向发生偏移。 老年人发生手抖的情况,如果轻微的抖动,对生活影响不大的时候,不需要特别的治疗,往往通过一些心理调节就能得到改善。如果是病理性的,需要根据明确病情,定时服药治疗,有一部分患者属于药物难治性的震颤,还需要手术治疗,例如帕金森病、特发性震颤 患者,可以通过植入脑起搏器治疗,也就是脑深部电刺激术 DBS,通过在脑内特定的神经核团植入电极,释放高频电刺激,抑制因多巴胺能神经元减少而过度兴奋的神经元电冲动,从而减轻帕金森病症状。

徐欣

副主任医师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1309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神经调控之翘楚-----修复我将折断的翅膀

记一名帕金森患者的亲身感受 我是一名有着 13 年病史的帕金森患者,三年前我在当地医院做了 DBS 手术,原以为病情有所好转,能够像正常人一样自由行走,但事与愿违,手术后病情并没有得到改善,几年来多次去当地医院进行调控、调药,病情仍不见好转,而且还有了进一步恶化的趋势,具体表现为:四肢僵硬,物理关期时间长,每天只能活动 2 至 3 小时,而且行动迟缓,还伴有异动、抽搐等症状。病情的折磨,生活质量的降低和医治无助的绝望每天伴随着我,真有一种生不如死的感觉。 “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在一次偶然的帕友群聊天中,有热心的帕友告诉我可以到解放军总医院找徐欣主任看看,我抱着试一试的想法,经过帕友的帮助,联系上了徐欣主任的助理,她非常热情的咨询了我的情况,并对如何来京就医看诊作了详细说明。2021 年 6 月 2 日我顺利来的北京,住进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京东医疗区医院,当天徐欣主任就对我进行了第一次调控,于是,神奇的一幕发生了,第二天我的症状发生了巨大变化,浑身僵硬,抽搐、异动等症状明显减轻,行走步态大有好转,最不可思议的是我的物理关期现象明显消失,几乎 24 小时都可以行走。经过几天的调控,调药治疗,我已经可以像正常人一样行走了,你能想象我可是坐着轮椅来到医院的啊?从失望、绝望到充满希望竟然在这短暂的几天内发生了神奇的转换。 我是第一次接触徐欣主任,多年来的病痛折磨使我几乎丧失了生活的勇气,经徐欣主任的调控治疗后,我又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通过她的治疗,我的病情发生了神奇的转变,我被徐欣主任精湛的医术所震惊,这么多年的病痛在她那轻声细语中,弹指一挥间得到了化解。我极力赞叹她的水平高超,她却平谈的说:“机器是医生的工具,要治疗疾病首先要充分了解患者的情况,要细致入微,注意观察才能抓住重点,对症治疗,自然会药到病除。”看到桌上的病人档案厚厚的一摞,我能够体会到“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的含义,也为她平易近人的态度,精益求精的要求所感动。徐欣主任无愧于神经调控领域之翘楚,部队医院之精英。 医生是人类最崇高的职业,“医者仁心”是从医者的基本标准,而高超精湛的医术则是治病救人的必要手段。徐欣主任精湛的医术,和蔼可亲的态度,平易近人的热情让我终身难忘,是她修复了我行将折断的翅膀,给了我自由飞翔的能力,她对于我来说就是救苦救难的观音菩萨。 愿徐欣主任医疗团队再接再厉,用优质的服务,精湛的医术,弘扬救死扶伤的精神,造福于民。 一位来自湖南的帕金森患者 2021 年 6 月 7 日

徐欣

副主任医师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1310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预防癫痫复发,生活上应该注意哪些细节呢?

预防癫痫复发,生活上应该注意什么? 大多数接受手术的患者术后预后情况都是不错的,很多患者都不会再发作,但是有一些因素,如疲劳、饮酒、熬夜、疾病等都是有可能导致癫痫复发的,那么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生活规律,充足的睡眠能保护大脑皮层神经细胞,避免熬夜、疲劳。 饮食清淡,避免过度刺激的食物,如咖啡、可乐、辛辣等兴奋性饮料和食物。不要抽烟、喝酒,含有咖啡因、麻黄碱的药物也可能诱发发作。 按时按量服药,服药一定要正规,不要听信一些广告宣传,自行服用一些偏方,土方,还需要定期门诊随访。 尽量避免游泳、开车、登山、高空作业等,因为发作具有不确定性,以免出现意外。 避免精神刺激,不要玩刺激类游戏,减少闪光刺激。

徐欣

副主任医师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1310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癫痫术后,为什么还要吃药?医生为你解答

癫痫术后,为什么还要吃药,医生给你解答 癫痫是大脑神经元突发性异常放电导致大脑功能障碍的一种慢性疾病,癫痫发作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大多数患者在发病初期会选择药物治疗,经过正规的抗癫痫药物治疗,约有 70%的患者发作能得到有效控制,其中 50-60%的患者经过 2-5 年治疗可以达到痊愈,而经过长期药物治疗不但没有治疗好,反而病情逐渐加重的,就可以通过手术治疗。 很多人会有疑惑,为什么我都做完手术了,医生还要让我吃药?这是因为术后往往还是要有很多措施来巩固治疗,药物和手术治疗并不矛盾,如上文提到的,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多数病情较重,除了主要的致痫灶,可能还有比较广泛的次级致痫灶,手术也并不能大范围切除这些轻微病变的脑组织,如果那样做了,患者可能癫痫不会发作但是脑功能会出现明显的损伤。这些次级致痫灶往往还是需要继续通过服用抗癫痫药物来控制发作的,通过长时间药物治疗,往往能够得到缓解甚至痊愈。 所以术后回家的患者还需要遵从医嘱,继续服用药物,患者还需要定时随访和检查,医生可以在复诊时再根据患者情况调整药物种类、剂量。家属往往也应该督促检查患者是否按时吃药,避免少服、漏服和多服。患者也不要自己更换药物和剂量,如果觉得自己病情有变化,需要调整药物种类或剂量,一定要在有经验的专科医生指导下操作。 什么时候能停药呢? 外科治疗后 2 年癫痫没有发作,长程视频脑电图基本正常,经过医生评估后可以考虑逐渐减药或停药,停药的过程也是缓慢的,患者一定要听从医嘱,不要自己盲目改变剂量。

徐欣

副主任医师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1309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帕金森患者出现头晕、双下肢无力,要注意体位性低血压!

帕金森出现头晕、双下肢无力,注意体位性低血压 帕金森病起病隐匿,进展缓慢,早期会出现肢体静止性震颤或肢体僵直、行动缓慢,但是到了中晚期,特别是患有高血压的帕金森患者,经常会出现头晕、双下肢无力、视物模糊的表现,这时候一定要注意,可能是体位性低血压的表现。 什么是体位性低血压? 体位性低血压是指因为体位改变,如卧位突然站立出现站立不稳、头晕目眩等表现。通常认为,卧位转成站立位后收缩压下降20毫米汞柱或舒张压下降10毫米汞柱,即为体位性低血压。 为什么帕金森病患者会出现体位性低血压? 1、主要和帕金森病有关,帕金森病患者中脑黑质残存的多巴胺能神经元中含有路易小体(Lewy body ),路易小体出现在下丘脑、迷走神经背核、交感神经节等自主神经区域,会造成体位性低血压这种非运动症状,中晚期帕金森病患者出现这种症状的可能性更高。 2、帕金森药物导致,左旋多巴和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均有降血压的作用。 3、同高血压患者使用高血压药物有关。 4、因为帕金森病药物和高血压药物联合用药有关。 5、长期缺少蛋白饮食,这主要与左旋多巴有关,服用左旋多巴治疗的患者,要注意控制蛋白质的摄入量,避免蛋白质与左旋多巴的相互作用,蛋白质的摄入量不要超过0.8g/kg/天。 体位性低血压对患者有什么影响 体位性低血压对患者影响还是比较大的,因为头晕,患者不愿意站立,不愿意运动,会减少患者的社交,增加独处时间,而独处会加重帕金森病的症状。 头晕常伴发其他脑部供血不足的症状,出现全身无力、视物模糊,严重时出现晕厥,导致摔倒的意外事件。 进食后出现体位性低血压,患者会想要休息,可能打乱患者睡眠节律,导致患者出现睡眠障碍。 出现体位性低血压,要怎么办? 1、患者要经常测量血压,要反复测量不同体位的血压,服药前卧位测量,3分钟内站立再次测量,服药后30-40分钟,再次测量血压,一边早期诊断,对症治疗。 2、减少降压的因素,将降压药和抗帕金森药物分开服用。 3、必要时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干预。 4、患者改变体位的时候可以动作缓慢一些,不要过猛过急,并且避免久蹲。 5、合理饮食,减少咖啡因、酒精和糖的摄入,可多饮水,不要暴饮暴食,保证身体补充充足的营养物质,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摄入。 6、对于有下肢静脉曲张的老年人应该穿高腰弹力袜或高腰腹带,增加静脉回流。

徐欣

副主任医师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1311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这些习惯加速了大脑的衰老

这些习惯加速了大脑的衰老,保护大脑从现在做起 大脑是一个神奇的器官,在胎儿时期,约6个月的时候,胎儿的大脑表面就出现沟回,大脑皮层的层次结构也基本定型。在出生的时候,我们基本就拥有几乎一生中所有的神经元,然而人类的大脑却并非很快就成熟,需要一个缓慢的过程,才能达到成人的状态。据研究,我们的大脑发育,可能到30岁才稳定下来。 而当神经元数量从巅峰开始下降,大脑出现萎缩,脑血管开始老化,人们开始表现出记忆力下降、动作迟缓、运动震颤等症状,我们认为大脑开始了自己的衰老之路。 除了年龄的因素,不可抗力的让大脑走向衰老,还有这些因素也加速着大脑的衰老,如果能有效避免,我们能够有效的延缓大脑的衰老。 一、吸烟 吸烟除了对肺部有着明显的伤害,还会加速大脑的老化,长期抽烟的人除了容易造成肺癌,还更容易患中风或心脏病。 二、长期空气污染 大脑虽然只占身体体重的2%,但是耗氧量占全身耗氧量的25%,污染的空气没有充足的氧气可以供大脑工作,还含有很多的有害物质,容易造成大脑老化,记忆力减退。 三、暴饮暴食 暴饮暴食后会出现头晕脑胀的感觉,主要是加重了肠胃的负担,身体不断给肠胃提供能量加速消化,造成大脑供能减少,容易出现不适。 四、熬夜 熬夜以后人常感觉注意力无法集中,还会出现头痛,长期熬夜还会导致在睡眠障碍,让大脑无法得到有效休息,会损伤大脑神经元细胞,加速大脑衰老。 如何让大脑保持良好状态? 1、经常锻炼,适当的运动能预防老年痴呆,可以刺激脑细胞活性,并且在运动的时候,身体会产生内啡肽,可以改善情绪,减少抑郁的情绪。 2、饮食健康,肥胖人群在年老后更容易出现健康问题,并且出现记忆力下降的情况,保证健康的饮食,补充全面的营养素,能有效延缓大脑衰老。 3、保证一定的社交,孤独感会降低生活质量,增加抑郁症的风险,多与人交流,可以增加用脑的机会,多用脑,记忆力也会越好。一些退休人员,可能会出现一段时间的不适应,这个时候一定要加强与亲人朋友的交流,可以去寻找一些爱好活动,不要让大脑闲下来。 4、生活规律,有效的睡眠可以让身心舒适,大脑也能得到休息,早睡早起非常重要。 5、乐观的心态,心情对体内激素水平,新陈代谢都有影响,长期处于不好的心情,会削弱免疫系统的功能,保持年轻的心态,常常晒晒太阳,感受生活的美好,对健康也能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

徐欣

副主任医师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1312 人阅读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