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弱视早发现早注意早治疗
弱视是在视觉发育期,由于单眼斜视、屈光参差、形觉剥夺或双眼高度屈光不正等异常视觉经验,造成单眼或双眼最佳矫正视力低于正常,或双眼视力相差2行以上,眼部无器质性病变,经过恰当治疗后视力提高。弱视是学龄前儿童较为常见的眼病,会严重地影响儿童双眼视觉的发育,如不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将造成终生的视力低下。
一、儿童弱视有哪些分类呢?
1.斜视性弱视
斜视性弱视经常发生为斜视眼、单眼弱视。斜视性弱视发病率高,占斜视1/2。这种弱视眼是斜视的后果,是继发的、功能性的,因而是可逆的。偶有少数原发性的,即使在最积极的治疗下,视力改善也不理想。
2.屈光参差性弱视
这类弱视是功能性的、可逆的。一般两只眼相差2~3.00D以上者,屈光度较高的一眼易形成弱视或斜视弱视的深度不一定与屈光参差的度数成正比,但与注视性质有关,旁中心注视者弱视程度较深。
3.屈光不正性弱视
这种弱视多数为双眼性,发生在没有戴过矫正眼镜的高度屈光不正的儿童。双眼视力相等或相似,多数近视在-3.50D以上,远视在2.50D以上,或兼有散光者。
4.形觉剥夺性弱视
本病是由于功能性障碍而发生的弱视,称为形觉剥夺性弱视。
5.先天性弱视
这种弱视发生在婴儿期,双眼视觉形成以前,预后较差。这种弱视眼底正常,有些先天性弱视继发于眼球震颤。
二、儿童弱视是怎么形成的?
儿童弱视是在视觉发育的关键期(3岁以内),存在一些异常的视觉经验导致的,如:1)如果一只眼斜视,则两只眼睛看到外界物体的像就不能同时出现在双眼相对应的视网膜位置上,斜视的这只眼睛就会受到抑制、成为弱视眼;2)如果两眼的屈光度相差较大(如一只眼近视300度,一只眼正常)时,外界物体在两只眼形成的物像的大小及清晰度就不一样,近视300度的这只眼就有可能成为弱视眼;3)如果患有先天性白内障、角膜混浊、完全性上睑下垂等这些可以影响光线进成为弱视眼。
三、弱视多好发于哪些人群?
1.有家族遗传的儿童:有研究表明,儿童斜视有一定的遗传因素,而小儿眼球发育关键期如果缺乏足够的视觉刺激,使视功能发育受到抑制,就容易形成弱视。
2.屈光不正的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多见于远视性屈光不正患者。
注:儿童长时间的用眼易导致屈光不正及屈光参差,进而导致弱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