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目前研究发现的恢复嗅觉的最简单、经济、有效的办法,没有之一!
如果你失去嗅觉超过两周或更久,嗅觉训练可以帮助您恢复嗅觉。
这是目前研究发现的恢复嗅觉的最简单、经济、有效的办法,没有之一!
嗅觉训练是每天主动地闻同样的四种气味,在每种气味上花20秒左右的时间。
就是这么简单,安全,且全球医生大力推荐,谁都可以做。
我们可以通过嗅觉训练,培养一个人的嗅觉能力,激发嗅觉的潜力,形成记忆,恢复嗅觉。
嗅觉训练的原理是什么?
研究表明,嗅觉上皮和嗅束具有独特嗅觉训练的原理是什么?
研究表明,嗅觉上皮和嗅束具有独特的神经可塑性,也就是说它们有着再生和恢复的潜力,我们可以利用这个特性,采取干预措施(即嗅觉训练)来调节嗅觉系统,改善嗅觉功能。
嗅觉训练应该怎么做呢?
1.主要材料:嗅觉训练主要使用苯乙醇(玫瑰)、桉叶醇(桉树)、香茅醛(柠檬)、丁香酚(丁香)4种气味;
2.步骤:每种气味闻10秒左右,在
闻两种气味之间需要间隔10秒钟:
3.训练时长:每次训练时长为5分钟;
4训练频次:在每天早餐前及晚上睡觉前各训练1次
5.重点:训练的推荐嗅觉障碍患者早期应用多种类、高浓度愉快的不同气味的物质进行不低干4个月的嗅觉训练。
向本文作者提问

陈敬国药师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药剂科
擅长:嗅觉味觉障碍性疾病,慢性鼻窦炎,睡眠医学等相关药物的临床使用。陈敬国,医学博士,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病院科学研究人员。2018年获得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药理学博士学位,其中2017年至2018年赴美国University of Colorado Anschutz Medical Campus耳鼻咽喉科公派留学一年,师从安舒茨医学院鼻科领域著名科学家Sue C. Kinnamon教授。2012年本科毕业于天津中医药大学。 研究领域 主要研究领域为嗅觉味觉障碍及慢性鼻窦炎的临床和基础的科学研究。 研究成果 作为主要项目实施人员承担或参与了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1项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资助项目,1项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共发表科技论文13篇,其中SCI论文8篇。 社会任职 美国化学感受科学协会(AChemS)会员。全球化学感官研究联盟(GCCR)成员,GCCR研究方案审核小组(SST)成员。 SCI期刊《Chemical Senses》审稿人。 社会影响 2021年3月16日,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病院陈敬国博士接受央视国际频道CGTN《Global Watch》节目专访,专访针对中国科学家参与全球新冠肺炎与嗅觉相关性的研究进行了报道 [3] [4] [5]。
问医生
#病因#康复训练#耳鼻喉头颈外科#嗅觉下降#失嗅#嗅觉倒错#嗅觉障碍
阅读数 19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因嗅觉通路各环节发生器质性或功能性病变引发表现为嗅觉功能下降、嗅觉丧失、嗅觉异常等以药物和手术治疗为主,功能性病变患者预后较好简介嗅觉障碍指在气味的感觉、传导及信息处理中,嗅觉通路各环节发生器质性(如嗅神经损伤等)和(或)功能性病变(如鼻腔鼻窦炎症等),导致的气味感知异常,临床较为常见。主要表现为嗅觉减退、嗅觉丧失、嗅觉缺失、嗅觉倒错等。以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为主,此外嗅觉训练对该病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经过规范化治疗,功能性病变患者大多可以治愈且预后良好;器质性病变、年龄较大的患者预后太理想[1]。症状表现临床表现包括嗅觉倒错(将一种明显气味错认为另一种气味)、幻嗅(患者可嗅到客观存在的气味,而出现愉快的情绪)、嗅觉过敏(对嗅气味刺激敏感性增加)、嗅觉减退、嗅觉丧失(指对气味刺激反应的完全丧失)、嗅觉缺失(指受到气味刺激后通常感觉产生,因而法鉴别气味)等。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表现,结合鼻内镜检查(器质性病变者可观察到鼻腔畸形或解剖异常的情况,此外亦可观测到鼻粘膜充血、水肿、存在异常分泌物等)、主观嗅觉检查(让患者辨别一些糖、醋等嗅剂,可出现嗅觉缺失或嗅觉倒错等的情况)、嗅觉诱发电位检查(当出现器质性损伤时可出现N2波消失,仅可记录到N1和P1波,且潜伏期明显延长,高于正常值上限等表现)、鼻窦CT(观察鼻窦腔内形态,用于排除肿瘤等病变)、MRI(观察脑内情况,判断嗅神经是否损伤)等进行确诊[3]。嗅觉障碍有哪些类型?1.嗅觉障碍按部位或性质通常分为:(1)传导性嗅觉障碍;(2)感觉神经性嗅觉障碍;(3)中枢性嗅觉障碍;(4)混合性嗅觉障碍[1]。2.根据病因分为:(1)器质性嗅觉障碍;(2)功能型嗅觉障碍。是否具有传染性?否是否常见?本病常见,嗅觉障碍的患病率约为3.2%~12.4%,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高[2]。是否可以治愈?可以治愈,功能性病变患者及早发现、及早行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大多可以治愈且预后良好;器质性病变、年龄较大的患者难以治愈,预后太理想。是否遗传?否是否医保范围?是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