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射病现场急救(三)
④体内降温。用4-10℃生理盐水胃管灌洗(Imin内经胃管快速注入,总量10ml/kg,放置Imin后吸出,可反复多次);成直肠灌洗(深度不小于6cm,以15-20ml/min的速度注入总量200-500ml,放置1-2min后放出,可反复多次),灌肠时注意灌入速度不宜过快。快速静脉输注4℃的冷盐水也可实现有效降温,尤其适用于存在脱水的EHS虑者,常作为综合治疗的一部分。参考相关文献,本共识建议60min内输注25ml/kg或总量1000-1500ml的4℃生理盐水。该方法的关键是保持较快的输注速度,否则达不到降温效果。同时应注意监测核心温度,使其不低于38.5℃。若现场无冷盐水可供,可使用室温生理盐水亦有助于降温。
⑤药物降温。由于热射痢发病早期多存在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因此在现场救治中不建议使用药物降温,包括非甾体类药物及人工冬眠合剂。
快速液体复苏应在现场快速建立静脉通路,首选外周较粗的静脉,建立外周双通道液路,优选套管针而非钢针,因后者不易固定。如有条件也可建立骨髓腔液路。输注液体首选含钠液体(如生理盐水或林格液),在补液的同时可补充丢失的盐分。本共识建议,在现场第1小时输液量为30ml/kg或总量1500-2000ml(如已启动冷盐水降温,其量应纳入总量管理),之后根据息者反应(如血压、脉搏和尿量等)调整输液速度,维持非肾衰竭患者尿量为100~200ml/h,同时避免液体过负荷。应避免早期大量输注葡萄糖注射液,以免导致血钠在短时间内快速下降,加重神经损伤。
气道保护与氧疗应将昏迷患者头偏向一侧,保持其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气道内分泌物,防止呕吐误吸。对于意识不清的患者,禁止喂水。如已发生呕吐,应尽快清理口腔分泌物。对于大多数需要气道保护的热射病患者,应尽早留置气管插管;若现场无插管条件,应先用手法维持气道开放或置入口咽/鼻咽通气道,尽快呼叫救援团队。如条件允许,现场救治过程中应持续监测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首选鼻导管吸氧方式,目标是维持SpO2≥90%。若鼻导管吸氧未能达标,应给予面罩吸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