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找医生

娄永亮

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冠心病,全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冠脉进行性狭窄,甚至堵塞,造成心肌缺血,损伤,坏死的一种心脏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残致死率,是目前严重危害我国人民生命健康的头号杀手。

 

促成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很多,主要有:

  • 高血压
  • 高血脂(主要指低密度胆固醇脂蛋白)
  • 高血糖
  • 肥胖
  • 吸烟
  • 高脂饮食
  • 缺乏运动
  • 过量饮酒
  • 某些血液指标升高(如 C 反应蛋白)
  • 脑血管病史/外周血管病史
  • 男性
  • 年龄
  • 家族史

除了性别、年龄和家族史是不可控危险因素以外,其他大部分的危险因素都是可控的,所以冠心病的预防和治疗主要就是控制可以控制的危险因素。

 

上述冠心病危险因素促进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脂质斑块的发生、发展(图 1),逐渐造成冠状动脉的管腔狭窄,当狭窄达到一定程度(>70%),可出现心肌缺血,从而导致心绞痛症状,典型的心绞痛多在活动或情绪激动发作,部位位于胸骨的中下段的压榨样疼痛,可放射至肩颈部、上肢或背部(图 2),持续时间多在数分钟到半小时内,可伴有出汗。需要强调的是,很多时候心绞痛并不典型,可能在休息时出现,部位也可仅仅位于肩部、上肢、颈部或者脸颊部,有些病人误认为是肩周炎或者牙痛,容易误诊。当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脂质斑块破裂诱发血栓形成时可使原来狭窄的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导致急性心肌梗死,这是心血管内科的危急重症,可导致恶性心律失常、心泵功能衰竭甚至心脏破裂心源性猝死,具有很高的死亡率,也是目前普通人群猝死最主要的原因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请联系jdh-hezuo@jd.com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文章 冠心病的治疗

那么得了冠心病应如何治疗呢?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 非药物治疗:戒烟限酒,清淡饮食,运动减肥; 药物治疗:抗血小板聚集(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替格瑞洛);扩张冠状动脉(硝酸甘油、单硝酸异山梨酯);血压控制(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血脂控制(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血糖控制(胰岛素、口服药);溶栓治疗(仅在急性心肌梗死时) 血管重建(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心肌梗死时):冠脉介入治疗(支架植入)、冠脉旁路移植(搭桥,主要适用于严重冠脉多支病变时) 需要特别指出,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症状是剧烈持续的胸痛,冠心病病人如果胸痛持续时间超过半小时不能缓解(不管是否含服硝酸酯类、救心丹等药物),极可能不仅仅是心绞痛,而是出现了急性心肌梗死,应该立即呼叫 120,进入急性心肌梗死救治绿色通道,尽快进行急诊冠脉介入术开通闭塞的冠脉,挽救生命。 一定记住: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不要犹豫,越早救治,效果越好,死亡率越低。另外,基层医院没有急诊介入手术条件,可先行溶栓治疗,也有较高的血管再通率。

娄永亮

主治医师

宽城满族自治县医院

1280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冠心病,全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冠脉进行性狭窄,甚至堵塞,造成心肌缺血,损伤,坏死的一种心脏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残致死率,是目前严重危害我国人民生命健康的头号杀手。 促成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很多,主要有: 高血压 高血脂(主要指低密度胆固醇脂蛋白) 高血糖 肥胖 吸烟 高脂饮食 缺乏运动 过量饮酒 某些血液指标升高(如 C 反应蛋白) 脑血管病史/外周血管病史 男性 年龄 家族史 除了性别、年龄和家族史是不可控危险因素以外,其他大部分的危险因素都是可控的,所以冠心病的预防和治疗主要就是控制可以控制的危险因素。 上述冠心病危险因素促进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脂质斑块的发生、发展(图 1),逐渐造成冠状动脉的管腔狭窄,当狭窄达到一定程度(>70%),可出现心肌缺血,从而导致心绞痛症状,典型的心绞痛多在活动或情绪激动发作,部位位于胸骨的中下段的压榨样疼痛,可放射至肩颈部、上肢或背部(图 2),持续时间多在数分钟到半小时内,可伴有出汗。需要强调的是,很多时候心绞痛并不典型,可能在休息时出现,部位也可仅仅位于肩部、上肢、颈部或者脸颊部,有些病人误认为是肩周炎或者牙痛,容易误诊。当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脂质斑块破裂诱发血栓形成时可使原来狭窄的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导致急性心肌梗死,这是心血管内科的危急重症,可导致恶性心律失常、心泵功能衰竭甚至心脏破裂,心源性猝死,具有很高的死亡率,也是目前普通人群猝死最主要的原因

娄永亮

主治医师

宽城满族自治县医院

1279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骨质疏松症的分类

骨质疏松一共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占90%,其中又分为老年性骨质舒松和绝经后骨质疏松。老年性骨质疏松是人到老年后必然会出现的骨质疏松,绝经后骨质疏松是女性在绝经后到61岁以前发生的骨质疏松。 第二类是继发性骨质疏松,占10%,是由于疾病、药物等其他因素引起的骨质疏松。 第三类是特发性骨质疏松,较罕见,主要见于8-14岁青少年或成年人,多有家族遗传史或由哺乳原因引起

娄永亮

主治医师

宽城满族自治县医院

1302 人阅读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