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又反复了,你还睡的好吗?

今天再和大家说说,关于失眠的事情。

  原本一个暑假,却因突如其来的一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打乱了人们正常工作、休息的节律,改变了很多人度假和生活的方式,原本应该热闹的街头却十分冷清,很多地区都不得已开启了“一场关门闭门宅居在家中的旅程“,疫情来临之际,焦虑、担心、恐惧、害怕等负面情绪成了人们心头的常客,在这种不安全感和心理应激的作用下,急性失眠症状非常常见。

  由于疫情防控的需要,没有了热闹的聚会,也没有了喧嚣的庙会,取而代之的是整天蜷缩在家里面,和外界隔绝。“宅”成为一件理直气壮的事情,很多人选择在家看电视、打游戏、看手机等方式消磨时光。而大多数年轻人更是昼夜颠倒,白天黑夜肆意挥霍。熬夜、睡懒觉、运动减少、无节制赖床等不良生活习惯进一步增加了失眠障碍发病的可能性。

  直到有一天,你发现,白天黑夜都无法入睡了,你开始醒悟,我失眠了???

  那一旦出现了失眠,应该怎么办?

  可以参考以下专业建议:

  1、关于服用镇静安眠药。

  如果原来曾经遵医嘱服用过镇静催眠药物,近期又再次出现失眠的症状,可以再次服用。但需遵从药物剂量最小化,短期服用、间隔用药原则,还需关注家中药品的有效期。。

  2、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

  每天同一时刻起床,一周7天都如此,这能帮助我们的身体拥有稳定的生物钟。尤其是目前疫情期间,不要熬夜到深夜,白天睡到中午,一直在床上呆着,这样会加重失眠的症状。

  3、建立良好的午睡习惯。

  白天尽量不要睡觉,做到只有晚上上床时间才睡。如果白天确实疲劳不能忍受,小睡的时间不应超过20分钟。

  4、适当的运动,坚持每天锻炼。

  根据自身情况,选择进行体育运动,比如广播体操、垫上运动、八段锦、太极拳、瑜伽等。每天不少于30分钟。时间尽量选择在下午4点之前,不要在睡前1小时内做激烈运动。

  5、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

  睡前1小时不做容易引起兴奋的脑力劳动或者是看引起兴奋的书籍和影视节目。避免边玩手机边睡觉、开灯睡觉、喝酒助眠等影响睡眠的行为。

  6、适度关注疫情。

  睡前1小时尽量避免查看与疫情相关的信息,避免睡前因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引起的失眠。睡前可以做呼吸放松练习、健康冥想、身体扫描等放松训练来缓解紧张情绪。

  7、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当睡眠问题严重时可寻求专业医生帮助,在专业医生指导下可短暂、按需使用助眠类药物,请勿自行服用助眠类药物及褪黑素类保健品。

向本文作者提问
晏铁峻·主治医师
晏铁峻主治医师三甲可处方
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精神科
好评100%|接诊量12325|响应时长12分钟
擅长:各种心身疾病、脑器质性精神疾病、躯体疾病伴发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神经症性障碍(抑郁、焦虑、恐怖、强迫、疑病、癔症、神经衰弱、失眠、功能性躯体不适)和记忆障碍(老年痴呆等)的诊治。
¥50
问医生
#概述#精神心理科#失眠#失眠#慢性失眠
阅读数 9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很难入睡和(或)保持睡眠状态,影响社会功能通常由压力、生活事件或良睡眠习惯造成轻症失眠经积极治疗一般可治愈简介失眠症是最常见的睡眠障碍,常表现为难以入睡或难以保持睡眠状态,或两者兼而有之,从而影响白天社会功能。失眠的人醒后仍会感到疲倦,失眠仅会影响精力和情绪,还会影响健康、工作表现和生活质量。通常短期(急性)失眠,多因压力过大或创伤性事件所致;而长期(慢性)失眠仅成为主要健康问题,也可能与其他疾病或药物有关。失眠的治疗有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两种方式。轻症失眠一般可治愈,主要通过改善睡眠习惯、解决与失眠有关的问题、认知行为疗法、药物疗法等;重症失眠治疗效果欠佳。症状表现:典型症状为夜间难以入睡、易醒、早醒、睡眠质量差等,由于睡眠质量差或缺乏,导致白天头昏、乏力、精神足、疲劳、注意力能集中等。诊断依据:凡连续三个月每周至少三晚出现睡眠质量差或睡眠足,且对患者的生活、工作、学习造成影响,即可确诊。失眠有哪些类型?根据失眠持续时间分为短暂性失眠、急性失眠、亚急性失眠和慢性失眠。是否具有传染性?是否常见?本病常见。18岁以上人群失眠症状总的患病率为32.2%,其中入睡困难为14.4%;间断性睡眠为22.9%;早醒为13.8%[1]。是否可以治愈?轻症失眠一般可治愈,主要通过物理治疗、改善生活方式、辅以药物治疗等;重症失眠治疗效果欠佳,一般通过药物治疗、改善生活及精神压力等缓解。是否遗传?否是否医保范围?是
晏铁峻·主治医师王默力主任医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1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