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警惕糖尿病患者的急性肾损伤风险增加

警惕糖尿病患者的急性肾损伤风险增加

糖尿病患者的肾脏疾病概念已经发生了变化,传统的 "糖尿病肾病"概念,主要基于白蛋白尿的阶段性进展,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和终末期肾病(ESKD),而如今对糖尿病肾病的复杂性和异质性有了更为细致的理解。在发生这种改变的同时,人们认识到急性肾损伤(AKI)的发病率正在迅速增加, 糖尿病患者比非糖尿病人群更容易发生AKI。有研究者提议, AKI应被视为糖尿病的一种并发症。基于此,从而可以开辟一条新的路径,来改善糖尿病和有肾脏疾病风险患者的诊疗。

 

糖尿病会增加AKI的发生风险

许多研究都得出以下结论: AKI在糖尿病患者中更为常见。一项针对449,524名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或瓣膜手术患者的评估中,发现糖尿病患者术后需要肾脏透析的风险显著增加。SWEDEHEART注册研究中2003年至2013年间接受CABG手术的36106名患者中, 1型糖尿病患者比2型糖尿病患者更常发生AKI。一项纳入>100万参与者的荟萃分析显示,估计肾小球滤过率(eGFRs)降低和尿白蛋白-肌酐比(ACRs)升高与AKI风险增加有关,但不论何种水平的eGFR或ACR,糖尿病患者的AKI风险均增加。

 

糖尿病患者的AKI发生率不仅增加, 在发生AKI后,病情似乎也更为严重。一项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的AKI需要透析的风险,比非糖尿病患者高约5倍。

 

最后,值得注意的是,糖尿病患者AKI风险的增加并不仅仅是衰老的原因,年龄对糖尿病AKI风险的影响并不像预期的那样简单。一项研究纳入了3471名糖尿病和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观察到 ≥80岁患者的eGFR降低和AKI风险间的相关性比年轻人更为明显。另一项注册登记研究发现,合并症、干预措施和某些药物对某些年龄组糖尿病患者的AKI风险有影响,但对其他年龄组没有影响。

 

为什么糖尿病会增加AKI的风险?

高血糖危象

除了糖尿病的长期并发症外, 糖尿病的急性高血糖并发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或高渗性高血糖状态[HHS]) 也可增加AKI的风险。在一项对94名因 "严重DKA"而进入重症监护室患者的回顾性研究中,47名患者(50%)在入院时就发生了AKI。在一项针对165名因DKA住院的1型糖尿病儿童的研究中,106人(64.2%)发生了AKI,其中两人需要血液透析。HHS患者中AKI的发生率还没有明确的定义,然而,HHS患者常出现脱水,这容易导致AKI。

 

降糖药物可能增加AKI风险,也可能降低AKI风险

有些糖尿病药物有可能增加AKI的发生风险,但药物对糖尿病患者AKI发病率增加的实际影响并不像预期的那样明确。支持RAAS阻断剂在AKI发生中起到主要作用的数据非常少。例如,一项队列研究中,纳入了570,445名参与者(303,761人使用ACEI或ARB),经过4.1年的随访,AKI的相对发生风险增加很小。然而, 双重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阻断剂治疗确实会增加AKI风险,因此不推荐使用

 

早期有人担心使用SGLT2抑制剂会增加AKI的风险,但目前得出的结论相反:SGLT2抑制似乎可减少AKI事件,三项独立的荟萃分析证实了AKI风险的降低。此外,在对两个队列人群的分析中,研究者发现 2型糖尿病患者服用SGLT2抑制剂,AKI的风险没有增加,而且有风险降低的趋势。即使在针对AKI高风险个体的随机对照试验中,也没有发现SGLT2抑制剂与AKI发生风险增加相关。

 

AKI是否会增加糖尿病患者的CKD风险?

AKI增加CKD和终末期肾病风险

近十年来产生的大量流行病学数据表明,AKI并不是一种良性、自限性和可逆转的疾病,AKI会增加慢性肾病(CKD)、终末期肾病(ESKD)和死亡风险,而且这种风险随着AKI的发作次数增加和AKI严重程度而增加。

 

2012年发表的一项系统综述和荟萃分析强调了AKI与长期肾功能恶化或ESKD的关联。该报告综合了13项队列研究的结果,得出结论:AKI患者与无AKI患者相比,CKD和ESKD的发生风险均显著增加。

 

近期对200多万参与者进行的一项荟萃分析报告了类似的关联;AKI患者的新发或进展性CKD的HR为2.67,ESKD的HR为4.81,死亡的HR为1.80。AKI和CKD风险的这种相关性在糖尿病患者中也很突出,例如,在3679名糖尿病患者中,经过10年的随访显示,发生过AKI与无AKI相比,4期CKD的HR为3.56,之后每发生一次AKI,4期CKD的风险就增加一倍。

 

AKI增加蛋白尿的发生风险

最近的前瞻性研究也表明, AKI是未来发生蛋白尿的一个风险因素。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显示,在90614对有AKI和无AKI的匹配者中,有AKI与无AKI相比,尿液试纸检测阳性的OR为1.20-1.39。无论患者是否有潜在的糖尿病诊断,这种关联都存在。在对两个前瞻性队列的2048名参与者进行的多变量分析中,AKI与尿蛋白-肌酐比增加9%相关。

 

总结

随着对糖尿病长期风险的理解不断加深,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理解也不断发展。AKI可认为是糖尿病的一种并发症,不是一种良性和可逆性的疾病,AKI会增加CKD、ESKD、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和全因死亡率的风险。

 

改善AKI患者预后的策略,应该集中在 早期识别患者,提供支持性措施,以及消除任何诱发因素,在AKI的早期预测方面也已经取得了进展。除了血糖控制、RAAS阻断以及最近的SGLT2抑制剂外,临床试验中大多数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方法都未取得特别好的结果。这些试验成本高、耗时长,而且往往需要大量的患者来累积事件。鉴于AKI导致的糖尿病不良后果在不断增加,有理由认为针对这种急性并发症研发药物可能提供更好的获益。更好地了解糖尿病患者和实验模型中AKI的病理机制,可能为开发新的治疗方法开辟途径。与此同时,临床医生也应该对糖尿病患者AKI的风险和预后保持警惕。

 

参考文献:
Diabetes. 2020;69(11):2229-2237.

 

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医学中心

作者:杨超,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现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工作,研究方向为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研究。

京东健康出品,未经授权,不得二次转载。授权及合作事宜请联系jdh-hezuo@jd.com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相关文章

文章 高血压患者反复眼底出血怎么办?

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高血压患者数量逐年上升。眼底出血作为高血压的常见并发症之一,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本文将围绕高血压患者反复出现眼底出血这一现象,探讨其背后的原因以及如何进行预防和治疗。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眼底出血。眼底出血是指眼底的视网膜或脉络膜出现出血,通常表现为视力模糊、眼前有黑影等。高血压患者由于长期血压控制不佳,会导致眼底动脉硬化,从而增加眼底出血的风险。 那么,为什么高血压患者容易发生眼底出血呢?这是因为高血压会导致眼底动脉壁增厚、弹性降低,血液流动不畅,容易形成血栓,从而引发眼底出血。此外,高血压患者还可能伴随有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疾病,这些疾病也会加重眼底出血的风险。 针对高血压患者反复出现眼底出血这一现象,我们应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预防和治疗: 1. 严格控制血压:高血压患者应遵医嘱,按时服药,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以降低眼底出血的风险。 2. 改善生活方式:高血压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低盐低脂饮食,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以降低血压。 3. 定期检查:高血压患者应定期进行眼底检查,以便及时发现眼底出血等并发症。 4. 积极治疗其他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脂等,以降低眼底出血的风险。 5. 适当补充营养:高血压患者可以适当补充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素的食物,如绿叶蔬菜、水果、坚果等,以增强身体素质。 总之,高血压患者反复出现眼底出血这一现象应引起重视。通过合理的治疗和预防措施,可以有效降低眼底出血的风险,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健康饮食指南

87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人流与药流:哪种方式对身体伤害更小?

流产,作为避孕失败后的补救措施,一直是许多女性关注的焦点。其中,人流和药流是两种常见的流产方式。那么,人流与药流哪个对身体伤害更小呢?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人流和药流的原理。人流是通过手术器械将子宫内膜和胚胎组织刮除,达到终止妊娠的目的。而药流则是通过服用药物,使胚胎组织自然脱落,达到终止妊娠的效果。 从理论上来说,药流对身体的影响相对较小。因为药流不需要进行手术操作,所以不会像人流那样引起子宫穿孔等并发症。此外,药流的时间选择也比较灵活,通常在49天以内都可以进行。而且,时间越早进行药流,痛苦感也会相对减轻。 然而,药流并非完全没有风险。如果药流不成功,就需要进行刮宫手术,这可能会增加感染等并发症的风险。另外,药流的失败率虽然较低,但仍然存在,这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相比之下,人流虽然手术过程中需要打麻药,感觉不到疼痛,但毕竟是器械操作,存在一定的风险。如子宫穿孔、感染等并发症都有可能发生。 在选择人流还是药流时,建议您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医生的建议来决定。以下是一个真实的案例,供您参考。 小王是一位年轻的女性,因为避孕措施不当,意外怀孕。她非常担心人流对身体的影响,于是咨询了医生。医生根据她的情况,推荐了她进行药流。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小王的药流成功,身体恢复良好。 总之,人流和药流各有优缺点,选择哪种方式要根据个人情况来决定。希望本文能够帮助您更好地了解人流和药流,为自己的健康保驾护航。

医疗故事汇

109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糖尿病早期治疗策略与生活方式调整

糖尿病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其早期治疗至关重要。控制血糖是治疗糖尿病的核心,而早期治疗通常以口服降糖药物为主。随着病情的发展,可能需要使用胰岛素注射,同时配合饮食和运动控制血糖。 在糖尿病的早期阶段,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的症状,因此定期监测血糖至关重要。通过血糖监测,医生可以及时了解病情,调整治疗方案。同时,预防低血糖的发生也是治疗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案例分享:李先生是一位糖尿病患者,他在确诊初期选择了口服降糖药物进行治疗。在医生的建议下,他制定了合理的饮食计划和运动方案。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他的血糖得到了良好的控制。 除了药物治疗,饮食和运动也是糖尿病治疗的重要部分。合理的饮食可以控制血糖,减轻病情。运动可以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有助于血糖的控制。患者应根据自身情况,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运动。 总之,糖尿病的早期治疗至关重要。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定期监测血糖,控制饮食,进行适量的运动,以保持血糖稳定,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医疗新知速递

86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糖尿病足如何有效治疗?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时可能导致截肢。因此,了解糖尿病足的治疗方法至关重要。 首先,治疗糖尿病足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这包括评估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胰岛功能以及是否存在其他并发症等。盲目用药可能会延误病情,甚至加重病情。 治疗糖尿病足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 1. 药物治疗:包括使用降糖药物、抗生素等。 2. 饮食疗法:控制饮食中的糖分摄入,保持营养均衡。 3. 运动疗法:适当运动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增强体质。 4. 糖尿病教育:提高患者对糖尿病足的认识,增强自我管理能力。 5. 血糖监测:定期监测血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此外,患者还需要注意日常保养,保持足部清洁,避免受伤。如果出现足部感染、溃疡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以下是一个糖尿病足的治疗案例: 张先生,64岁,患有糖尿病20年。近期,他发现自己的脚趾出现了红肿、疼痛的症状,并伴有异味。经过检查,被诊断为糖尿病足。经过医生的综合治疗,包括药物治疗、饮食调整、定期换药等,张先生的足部状况逐渐好转,疼痛减轻,红肿消退。

医疗新知速递

82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下肢皮肤瘙痒的成因与预防措施

下肢皮肤瘙痒是许多人在日常生活中都可能遇到的问题。瘙痒的原因多种多样,首先需要排除一些系统性疾病,如糖尿病、肝胆疾病、血液病等。冬季皮肤干燥,尤其是老年人,更容易出现瘙痒的情况。 除了这些常见的原因,过敏也可能是导致皮肤瘙痒的罪魁祸首。例如,对粉尘、尘螨、毛织物等过敏,都可能导致皮肤出现瘙痒症状。此外,近期食用海产品、饮酒等也可能引发皮肤瘙痒。 针对下肢皮肤瘙痒的治疗,可以采用抗组胺类药物。此外,以下预防措施也非常重要: 1. 避免使用过热的水和肥皂洗浴,以免刺激皮肤。 2. 不要搔抓患处,以免加重瘙痒症状。 3. 选择纯棉织物,保持被褥的柔软清洁。 4. 生活要有规律,避免吸烟、饮酒、食用辛辣食物。 以下是一个真实案例:李先生是一位中年男性,最近一段时间,他发现自己的下肢皮肤经常出现瘙痒的情况,尤其是在冬季。经过医生的诊断,李先生被诊断为过敏性疾病引起的皮肤瘙痒。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和调整生活习惯,李先生的瘙痒症状得到了明显改善。

健康百科

107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一型糖尿病的成因及治疗策略

一型糖尿病,也被称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其病因复杂,至今尚未完全明确。但研究表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以及自身免疫因素是导致一型糖尿病的主要因素。 遗传因素:一型糖尿病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研究发现,具有某些遗传基因的人更容易患上一型糖尿病。 环境因素:病毒感染、饮食结构等因素可能触发一型糖尿病的发病。 自身免疫因素:自身免疫系统攻击胰岛β细胞,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 除了上述因素,一型糖尿病的发病还与年龄、性别等因素有关。 一型糖尿病患者需要长期接受胰岛素治疗,并定期复查各项指标,如尿糖、血糖、血脂、肝肾功能、糖化血红蛋白等。通过调整胰岛素用量、控制饮食、规律运动等方式,可以有效地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张先生是一位一型糖尿病患者,他在患病初期,因为对疾病认识不足,未能及时接受规范治疗,导致病情加重。后来,他来到医院,在医生的指导下,开始了规律的治疗和复查。通过调整胰岛素用量、控制饮食、规律运动等方式,他的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明显提高。

健康饮食指南

79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糖尿病:如何有效控制血糖水平?

糖尿病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治疗和控制的难度一直困扰着广大患者。 目前,糖尿病的治疗主要依靠药物和饮食控制,但由于糖尿病的类型多样,治疗方案也有所不同。 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需要终身注射胰岛素来维持血糖稳定;而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则可以通过口服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来控制血糖。 此外,饮食控制也是糖尿病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患者需要遵循低糖、低脂、高纤维的饮食原则,避免食用过多的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 除了药物治疗和饮食控制,患者还需要定期进行血糖监测,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以下是一个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案例: 李先生是一位50岁的糖尿病患者,被诊断为2型糖尿病已有5年时间。起初,李先生通过饮食控制,血糖水平基本稳定。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血糖水平逐渐升高,甚至出现了低血糖的症状。 在医生的建议下,李先生开始服用口服降糖药,并定期进行血糖监测。同时,医生还为他制定了详细的饮食计划,指导他如何合理安排饮食。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和调整,李先生的血糖水平得到了有效控制,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明显改善。 糖尿病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患者需要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才能有效地控制血糖,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医者荣耀

103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脑梗塞综合治疗方案探讨

脑梗塞,作为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发病原因复杂,动脉粥样硬化是其中较为常见的病因之一。 面对脑梗塞的治疗,我们应采取综合措施。首先,血压的控制至关重要,应将其控制在接近正常范围,避免过低。对于糖尿病患者,严格控制饮食,坚持降糖治疗,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是关键。 此外,对于血黏稠度过高的情况,可以考虑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100毫克,每日一次),并静脉滴注低分子右旋糖苷及丹参以改善血液循环。在急性期,适当使用甘露醇可以防止脑水肿。值得注意的是,急性期最好住院治疗。 脑梗塞患者在开始几天,尤其是5-7天内,病情可能加重,这是由于脑水肿的原因。一般来说,5-7天后病情会逐渐好转。对于进食困难的患者,可以适当使用鼻饲流质饮食。同时,注意翻身防止褥疮的发生。 以下是一个真实案例:张先生,65岁,患有糖尿病和高血压。近期,他出现了言语不清、右侧肢体无力等症状,经诊断为脑梗塞。经过积极的治疗和护理,张先生的病情得到了控制,并逐渐恢复了日常生活。

未来医疗领航员

93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糖尿病治疗:二甲双胍、饮食控制与运动的重要性

糖尿病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治疗和管理对于患者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二甲双胍作为治疗糖尿病的一线药物,具有降低血糖、改善胰岛素抵抗等作用。然而,仅依靠药物治疗是不够的,患者还需要通过饮食控制和规律运动来辅助治疗。 在饮食方面,患者应避免摄入过多含糖量高的食物,如甜饮料、糖果等。同时,合理搭配膳食,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的摄入,有助于控制血糖。 运动也是糖尿病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律的运动可以增加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血糖水平。患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游泳等,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 此外,患者需要定期测量血糖,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调整用药和饮食方案。对于一些口服药物控制不佳的患者,可能需要胰岛素治疗。 以下是一个真实案例:张先生,45岁,患有糖尿病多年。起初,他仅依靠药物治疗,但血糖控制不稳定。后来,在医生的指导下,他开始注重饮食控制和规律运动,并定期测量血糖。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的血糖水平得到了明显改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提高。

医学奇迹见证者

104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如何有效预防和治疗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作为一种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困扰。其症状包括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缺血坏死、高血糖以及伤口不愈合等问题。 针对糖尿病足的治疗,首先要看内分泌科医生,严格控制血糖水平。血糖的稳定是预防和治疗糖尿病足的关键。 如果伤口出现感染,反复不愈合的情况,则需及时就医,必要时可能需要外科医生介入,进行截肢手术。 以下是一个糖尿病足患者的真实案例:李先生患有糖尿病多年,近期出现脚部疼痛、麻木等症状。在医生的指导下,他积极控制血糖,同时接受伤口清创治疗。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李先生的病情得到了明显改善。 除了药物治疗,日常生活中还需注意以下几点: 1. 保持良好的血糖控制,定期监测血糖水平。 2. 适度运动,增强下肢血液循环。 3. 保持足部清洁干燥,避免足部受伤。 4. 定期修剪指甲,防止脚趾甲嵌入肉里。 5. 选择合适的鞋袜,避免足部受压。

AI医疗先锋

108 人阅读
查看详情
相关问诊

我想了解如何正确使用司美格鲁肽注射液来治疗我的2型糖尿病。

就诊科室:药剂科

总交流次数:15

医生建议: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司美格鲁肽注射液可以有效控制血糖。请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皮下注射,初始剂量为0.25mg,每周一次。4周后可以增加到0.5mg,最大剂量为1mg。同时,注意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避免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除了药物治疗外,合理饮食和适量运动也是控制血糖的重要措施。

查看详情

我想了解如何正确使用降血糖药,尤其是二甲双胍类药物。平时有怕热的症状,想知道晚上睡觉前是否可以服用?

就诊科室:药剂科

总交流次数:9

医生建议:2型糖尿病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饮食、运动和药物治疗。二甲双胍是一种常用的口服降血糖药,起始剂量为500mg,随晚餐服用,最大剂量为2000mg。需要整片吞服,不能咀嚼。每周可增加500mg的剂量,直至达到最大剂量。如血糖控制不佳,可改为每天2次,每次1000mg随餐服用。请注意监测血糖,遵循医嘱和药品说明书的指导。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空腹或睡前服用,减少不适症状的发生。

查看详情

我想了解消渴病的用药情况,特别是消渴丸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就诊科室:药剂科

总交流次数:30

医生建议:对于消渴病,尤其是2型糖尿病患者,消渴丸是一种有效的治疗选择。然而,在使用过程中,需要遵循医嘱,注意用药剂量和频率。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合理饮食、适当休息和定期监测血糖水平,也是非常重要的。

查看详情
快速问医生
隐私保障 · 不满意可随时结束咨询 · 全程无推销
立即咨询
plus免费
健康小工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