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甲太短易患甲沟炎,剪成这种形状才最“安全”
几乎人人小时候都听过一句话:要讲卫生,勤洗手、勤剪指甲……
我们被告知指甲太长容易藏污纳垢,滋生细菌,因此很多人会把它们剪得很短,甚至是“贴着肉边”剪。
皮肤科专家提醒,这种看似“好习惯”的做法其实是错误的,过度修剪会让指(趾)甲“扎”进肉里,造成嵌甲,甚至是甲沟炎,让人疼痛难忍。
《生命时报》采访专家,告诉你剪指(趾)甲的正确方法,让你远离嵌甲这种钻心的痛。
受访专家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皮肤科主任 高艳青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主任医师 王东生
指甲剪太短当心甲沟炎
指(趾)甲是表皮角质层细胞增厚而形成的板状结构,位于手指、足趾远端的背侧面,长在手上的是手指甲,长在脚上的是脚趾甲。
我们以手上的指甲为例,小小的指甲包含了复杂的结构:
- 露在外面的部分称为甲体,也就是通常说的指甲盖儿。
- 甲体深面部分的称为甲床。甲床是指甲深面的基底部分,是衍化的表皮,起到保护指甲以及其与皮肤交界的作用,其下真皮具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 藏在皮肤深面部分的称为甲根。甲根的深部为甲母基。甲母基是甲的生长点,如果被破坏,指甲将不能生长。
- 甲根浅面和甲体两侧的皮肤隆起,称为甲皱襞。作为甲周的皮肤,能对指甲起到保护作用。
- 甲皱襞与甲床之间的沟称为甲沟。
指甲剪得太短,甲周皮肤就可能会将指甲的末端覆盖起来,指甲容易出现长进肉里(嵌甲)的现象。
由于嵌甲造成甲沟组织损伤,导致疼痛、红肿;再加上某些不良的卫生习惯,甲沟藏污纳垢,很容易引起甲沟组织感染,临床上叫“甲沟炎”。
出现甲沟炎,会加重嵌甲症状,疼痛更加明显,陷入恶性循环。
嵌甲症状较重,或者是已经发展为甲沟炎,严重时会破损化脓,可能出现感染扩散甚至是败血症,一旦出现需及时到皮肤科就诊。
正确剪指甲记住3步
指甲剪短了会得甲沟炎,剪不到位、留得过长,容易藏污纳垢、滋生细菌。剪指甲记住以下几步,避免健康隐患。
1 剪前温水泡一下
一些人的指甲又厚又硬,剪的时候不但费力,还容易伤到手指。
在剪指甲前,可以先泡温水一分钟左右,让指甲吸水软化,不但省力好剪,指甲也不会四处乱飞;如果嫌泡水麻烦,洗澡后也是剪指甲的好时机。
2 剪时留出1毫米
修剪时要先中间后两边,这样容易掌控长度。不能剪得太深、太短,让指甲尖露出1毫米左右小条白边。修剪指甲有个“最安全”的形状:最好剪成方形,前端是一条直线(如下图),而非圆弧状。
尤其要注意在剪脚趾甲时不能太深,不要向甲沟内修,多留一些在外面,才能避免甲沟炎。
3 磨平尖锐边角
剪完后,在边角稍作修剪,再用指甲锉把尖锐的边角打磨光滑。一般来说,成年人的指甲建议一周修剪一次。
另外,如果因为肤质或者季节原因导致皮肤干燥,指甲边容易长出倒刺,这时不能随意撕扯,应该用指甲刀修剪平整,再涂上护手霜、凡士林等保湿。
关于指(趾)甲的6个真相
同样是“甲”,手上和脚上的生长速度一样吗?指甲上有白点是不是病了?手指甲开裂怎么办?
手指甲长得更快
甲的生长速度取决于许多因素,季节、手指长短、用手习惯等等都会影响。
手指甲生长速度平均每日0.1毫米,大约6个月完全更新一次,脚趾甲的生长速度较慢一些,为指甲的1/3~1/2,约为每天0.035~0.05毫米,需要一年半才能完全更新一次。
有白点不是病
当指甲根部基质细胞不能正常角质化时,它们仍然会被新指甲“顶”到前面去,形成常见的白点。
这在医学上叫“点状白甲症”,多是由甲根受损造成,比如指甲被夹了,有时候吃手和修剪也会导致轻微损伤;还可能因为轻微的感染或过敏,或特定药物的副作用。
不管这些创伤从何而来,通常来说,指甲上的小白点不需要任何治疗,并且会随着指甲的生长而消失。
指甲和头发的蛋白质相同
指甲是角蛋白构成的,这种物质也存在于皮肤和头发中。指甲的平均厚度约为0.3毫米,相当于100~150层角蛋白。
其中有相当数量的硫原子(一种含有硫的氨基酸),它能增强角蛋白的强度,指甲硬的人所含的这种氨基酸浓度更高。
指甲盖儿不会呼吸
很多人认为指甲盖儿需要呼吸,其实,指甲是由死细胞组成的,并不能“呼吸”,但角质层和甲床需要氧气、维生素和矿物质来滋养,因此建议少涂指甲油。
美甲让指甲很受伤
美甲使用的粘着剂有一定的腐蚀性,长期、频繁美甲,可引起甲面失去光泽、甲变脆、变黄,还可能引起甲癣、甲沟炎等。指甲油等化学物质具有刺激性外,可能导致过敏。
建议不要频繁进行美甲,也别轻易刮去指甲的角质,过敏体质的人最好避免美甲。
避免"杀手"清洁剂
我们的手总是在不停地“劳动”,难免要接触洗洁精、洗衣粉、洗手液等清洁剂,在接触之前,最好戴上塑胶手套,保护指甲的油脂和水分。
有些人的指甲会开裂,建议保持指甲清洁,可适当涂抹保湿霜,含磷脂质或天然乳酸的护手霜可预防指甲开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