衰老还好,老无所依才是真的可怕!
人生是场旅程,不到最后一刻,谁都没法评价是好是坏。
但当终点临近之时,又有很多老人,遭遇着记忆消散、儿女远离的窘境,他们甚至为操劳一生的儿女赌上最后了资本——房产证。
受访者 | 北京 大兴区 张艳芳阿姨
线索提供机构 |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
文 | 黑凤梨
一步,一步
一无所有
红楼梦中有一句唱词:“赤条条来去无牵挂。”基本道破我们的一生:降生时光溜溜的来,死亡的时候,什么都带不走。
但衰老的人,如秋季的黄叶,总也想着落叶归根、魂归故里,再也难以接受漂泊的生活。
76岁的张艳芳阿姨住在大兴区旧忠桥,这是一个写字楼,90多平米,她和身患阿尔兹海默病的老伴两个人住。
“现在的房子是闺女给租的,前不着村后不着店,买个菜也不方便。”张阿姨总想着让闺女再给找个城里的房子,但是总是联系不上,联系上了态度也不太好。
“最起码要住在自己的房子里!但闺女把我的给卖了!”张艳芳阿姨说。
82岁的老伴儿,确诊痴呆症已经11年了,3年前的一次检查,还查出了头部有个肿瘤。医生考虑到年纪大,病情发展也慢了,就没给予手术。那之后,老伴儿渐渐就不说话了,还会哭着尿,哭着撒。
老伴儿病情在发展,也就这么伺候着。19年初,女儿把张阿姨住了30年的房子变卖、抵债之后,本来饱经风霜的老两口,真正变成了风中摇曳的孤舟!
年过半百的女儿
采访的时候,是下午的两点半,电话那头的张阿姨语调缓慢,通话环境也很安静。张阿姨说:“其实,照顾你叔叔也还好,他不是那种很闹的痴呆,就是傻呵呵的,你让他干啥还能干点,只是自己不能主动而已。”
张阿姨有白内障,这几年,看东西越来越模糊,去医院的次数也多了。今年50岁的大女儿,开了个饭店,变卖张阿姨的房产也是为了生意,自然,照顾二老的责任,也落在了她的身上。
那次,张阿姨去医院复查眼睛,把家里老伴儿的饭菜放在床边,就打电话找大女儿。饭店安顿一下,匆匆接上张阿姨的女儿,出租车上一直在打电话,最后,没等到张阿姨领完药,大女儿匆匆的就离开了医院。
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生活里总是一地鸡毛。饭店的欠债,用了自己老爹妈的房子抵了,落下了“不孝的罪名”;成年的儿子,面临毕业、找工作;还要面对母亲的埋怨、父亲的病情、赡养的费用……
很遗憾,我们没能联系到张阿姨的女儿,但是在阿姨句句的埋怨中,也能看到了中年人的不易和无法周全。
管中窥豹
老龄化的中国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截至2017年底,中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已达到2.4亿人,占总人口的17.3%,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1.58亿人,占总人口的11.4%。
联合国的传统标准是一个地区60岁老人达到总人口的10%即被视为老龄化社会,新的标准是65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7%,无论是以哪一个标准衡量,中国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的进程。
以老年人口增多为例,目前每个年轻人除了自己的开支外,还需要平均每人负担0.41个老人或小孩的开销,到2030年的时候,平均每个年轻人将负担0.5个老人或小孩的开支,到2050年时将负担0.8个,负担相当于加重了一倍!
老年人不能自理,生活质量差,就像张阿姨和老伴儿;第一批“年轻人”也逐渐步向老龄,比如张阿姨女儿;年轻人又压力山大,比如笔者……
我们能做什么
作为个体:像我们年轻人,还是要积极投身于老年事业中去,关注老年人身心健康,孝顺父母,多了解社会照护机构及政策。
作为组织: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是民政部和全国老龄办领导下的为全国老年人服务的民间慈善组织,它的前身就是中国老年基金会,成立于1986年5月。
数十年来,组织一直争取海内外关心中国老龄事业的团体、人士的支持和帮助,协助政府积极推进中国老年社会福利、医疗卫生、文化体育、老年教育等各项事业的发展,加强同国际老龄组织、友好机构及人士的联系,促进相互间的合作与交流。
世界上只有3种:老人、将要变老的人、终将变老的人。
我们无法选择衰老的进程,但我们可以提供关爱、关注与关心!
希望张阿姨能够尽快找到舒适的住宿环境,缓解母女关系!
也希望更多人关爱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京东健康携手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联合发起“空巢行动”公益项目,欢迎点击「下方图片」进入公益活动页面,参与阿尔茨海默症免费早筛,快速了解详细的建议。Dr.京希望有更多人关爱在疾病中痛苦挣扎的老年痴呆病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