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求心理治疗前的注意时项
近年来,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节奏明显增快,精神压力也越来越大,对精神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心理治疗也被越来越多的人知晓并接受。那么,在寻求心理治疗前需要了解些什么呢?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心理治疗方式?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些心理专业人士的建议和忠告。
首先,在寻求心理治疗前,得了解心理治疗的适应症和适应人群,即出现什么样的情况需要寻求心理治疗、什么样的人需要寻求心理治疗。在面对心理不适或者心理障碍时,很大一部分人群不想治疗或觉得没必要治疗,而其家属却觉得他们有必要接受专业的心理帮助。在这种情况下,心理治疗对这部分人群来说是不合适的,因为这部分人群本身没有寻求心理帮助的意愿。当然,如果能够在家属的说服下前来面询,在心理治疗的初始访谈阶段,治疗师便能与求助者建立治疗联盟,提升其接受心理治疗的意愿和能力。因此,心理治疗适应对象应符合以下几点:
- 罹患了所谓轻型精神障碍,即民间所说的心理障碍的个体,患有精神医学诊断里面的轻中度抑郁障碍、焦虑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强迫障碍等,还有大部分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在急性症状缓解后也是可以适用心理治疗的,但对于精神分裂症的谱系障碍在一般情况下是不合适的,对他们来说应注重于恢复或改善社会功能的心理康复。
- 求助者要有区分自己与外界或他人的基本能力,也就是说,求助者越是能察觉到自己遭受的精神症状和痛苦与自身的内在心理冲突,那么就越倾向于愿意接受心理治疗的帮助,也越能在心理治疗的过程中与治疗师合作,取得一定效果。
- 求助者具备一定的领悟能力、言语表达和沟通能力,这就是为什么心理治疗不适合严重的精神异常状态的个体的原因。对于儿童罹患抑郁、焦虑等情绪障碍时,由于表达能力有限,在治疗过程中会采用沙盘、绘画等技术。
其次,要了解心理治疗与药物治疗的配合关系以及心理治疗是怎样发挥治疗作用的。很多求助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希望仅通过心理治疗能够帮助自己解决心理上的痛苦,从而对药物表示怀疑、担心,避免服用精神科类的药物。其实,精神科常用的抗抑郁和抗焦虑药物并没有求助者和家属想象的、或者偏听偏信的那样可怕。只要求助者遵从医嘱服用,药物治疗通常是非常有效的治疗途径。用药后的副作用应咨询精神专科医生,而不是仅仅看说明书或听信非专业人员的说法。在大多数情况下,心理治疗与药物治疗是一对组合,对大多数求助者来说都是需要的。心理治疗发挥治疗作用的关键是通过治疗关系实现的,就是治疗师与求助者在治疗设置下建立的一种合作关系。心理治疗并不是只把心理痛苦告诉治疗师,然后等治疗师给你建议和指导,甚至为你做决定,而是求助者与治疗师一起去发现自己心里痛苦的内在原因和特定的规律性,然后逐渐发展出能够应对现实困难和减轻心理痛苦的能力与方法。因此,心理治疗发挥是需要一定时间的。
最后,如何寻找到合适自己的心理治疗师呢?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途径寻找具备专业胜任能力的心理治疗师:
- 精神专科医院和综合医院的心理门诊,可以通过医院的官方网站查阅到相关的科室和出诊的医师或治疗师的信息。
- 大学中对外开放的心理咨询中心。如果求助者本人就是在读的大学生或研究生,可以在本校的心理咨询中心直接申请免费的心理咨询帮助。
- “中国心理学会注册系统官方网站”。求助者或家属可以试着在网上或微信公众号寻找距离自己生活所在地区最近的心理师获得专业的帮助。
- 若寻求私人机构的心理咨询服务,最好是在经过具有精神专科医生或医疗机构的心理门诊初步的诊断和评估后,并在充分了解该机构及私人从业者的专业背景、资质和能力之后,谨慎选择和决定。
- 通过网络获取心理帮助,这样可以节省时间,但是需要了解的是通过网络提供的心理帮助并不应该是首选的,特别是在初始访谈阶段,会对求助者的心理评估出现偏差,对以后的治疗技术和干预方式产生影响。而且接受过系统专业训练的治疗师也不会给求助者提供这种非专业性的心理治疗服务。但如果由于地域限制和交通不便等因素,不得不采取网络的形式接受心理治疗,那也应该是定期面询与网络视频相结合的方式。
总之,在寻求心理治疗前,一定要积极了解心理治疗的适用范围及人群、正确认识心理治疗与药物治疗的配合关系、寻找适合自己的心理治疗师并主动配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