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挫伤后如何处理?
挫伤是由于身体局部受到钝器打击而引起的组织损伤。轻度损伤不需特殊处理,经冷敷处理24小时后可用活血化瘀叮剂,局部可用伤湿止痛膏贴上,在伤后第一天予以冷敷,第二天热敷。约一周后可吸收消失。较重的挫伤可用云南白药加白酒调敷伤处并包扎,隔日换药一次,每日2-3次,加理疗。
二、脱臼后应如何急救?
脱臼即关节脱位。一旦发生脱臼,应嘱病人保持安静、不要活动,更不可揉搓脱臼部位。如脱臼部位在肩部,可把患者肘部弯成直角,再用三角巾把前臂和肘部托起,挂在颈上,再用一条宽带缠过脑部,在对侧脑作结。如脱臼部位 在髋部,则应立即让病人躺在软卧上送往医院。
三、发生骨折怎么办?
骨折肯定需要去医院接受治疗,但送医之前的应以处理也是非常重要的。
1、判断骨折:出现以下3中情况中的一种可以确认为骨折。受伤的肢体出现缩短、成角、延长;正常情况下四肢不能活动的部位,受伤之后出现不正常的活动;出现断骨摩擦音或者断骨摩擦感;
2、常见骨折分为两种,一种是皮肤不破,没有伤口,断骨不与外界相通,称为闭合性骨折;如果骨折伴有伤口,应该立即用干净的布片、衣物覆盖伤口,然后用布带包扎。包扎时,不宜太松也不宜太紧。太紧可能导致受伤的肢体缺血坏死,太松又达不到止血的目的。另一种是 骨头的尖端穿过皮肤,有伤口与外界相通,称为开放性骨折。骨折端露在伤口外面的,不要把骨折端塞回伤口内,以免引起内部感染。应用消毒纱布 对伤口作初步包扎、止血后,再用平木板固定送医院处理。
3、止血:确认骨折之后,应该立即在骨折处离心脏较近的一端用布条捆绑肢体,松紧要适中,既要限制血管中血液的流速,又不能把血管完全堵死。
4、临时固定:骨折后肢体不稳定,容易移动,会加重损伤和剧烈疼痛,可找木板、塑料板等将肢体骨折部位的上下两个关节固定起来。断骨应该尽可能保持受伤后的状态,不要移动。固定时应该遵循上肢屈肘,下肢伸直的原则。固定材料不要与皮肤直接接触,要用棉花等柔软物品垫好。如一时找不到外固定的材料,骨折在上肢者,可屈曲肘关节固定于躯干上;骨折在下肢者,可伸直腿足,固定于对侧的肢体上。怀疑脊柱有骨折者,需早卧在门板或担架上,躯干四周用衣服、被单 等垫好,不致移动,不能抬伤者头部,这样会引起伤者脊髓损伤或发生截瘫。昏迷者应俯卧,头转向一侧,以免呕吐时将呕吐 物吸入肺内。怀疑颈椎骨折时,需在头颈两侧置一枕头或扶持患者头颈部,不使其在运输途中发生晃动。

有疑问?在线咨询专业医生
获得专业医疗建议,无需等待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