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小知识:您知道萎缩性胃炎是可以逆转的吗?

萎缩性胃炎也称慢性萎缩性胃炎,以胃黏膜上皮和腺体萎缩,数目减少,胃黏膜变薄,黏膜基层增厚,或伴幽门腺化生和肠腺化生,或有不典型增生为特征的慢性消化系统疾病
 
常表现为上腹部隐痛、胀满、嗳气,食欲不振,或消瘦、贫血等,无特异性。是一种多致病因素性疾病及癌前病变。
 
既往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形成后,病变部位萎缩的腺体不能恢复,病变不能逆转,从而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不能治愈。
 
但是临床与实验的研究进展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若早期发现,及时积极治疗,病变部位萎缩的腺体是可以恢复的,其可转化为浅表性胃炎或被治愈,改变了以往人们对慢性萎缩性胃炎不可逆转的认识。
萎缩性胃炎有一定的癌变几率
根据国内多年随访资料分析,其绝大多数预后良好,一般认为其癌变率是:
 
5〜10年癌变率3%〜5%,10年以上 10%,
 
轻度异型增生10年癌变率2.5%〜11%,
 
中度异型增生10 年癌变率4%〜35%,
 
重度异型增生10年癌变率10%〜83%。
 
其中重度萎缩性胃炎伴中、重度肠上皮化生及重度不典型增生者,或伴癌胚抗原阳性的患者,癌变率更高,应引起高度重视,定期随访,每3〜6个月复查胃镜一次。
 
手术后萎缩性残胃炎者因其长期受胆汁反流的刺激,癌变率亦较高,应积极采取措施,减轻碱性反流液的刺激,预防癌变的发生。
 
3条措施防癌变
目前慢性萎缩性胃炎尚无直接药物预防其癌变,但是祛除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及纠正其病理状态,起到预防胃癌发生的作用。
 
1、要及时内镜下切除高危的癌前病变
内镜下切除较重的癌前病变黏膜是有效的预防胃癌的手段。
 
与传统手术比较,内镜下治疗不仅疗效相当,而且创伤小,并发症少,费用相对低廉。
 
因此被推荐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包括重度异型增生和原位癌)的首选治疗方法。
 
主要包括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
 
2、及时根除幽门螺杆菌
 
 
 
幽门螺杆菌是引起胃炎,促发胃癌的罪魁祸首。幽门螺杆菌的 细胞毒性因子会导致胃黏膜发生增生性或萎缩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患者胃癌发病率是非感染的3-6倍,杀灭幽门螺杆菌可有效预防癌变。
 
特别是在胃癌高发区,根除H.p对于轻度慢性萎缩性胃炎将来的癌变有较好的预防作用。根除H.p对于癌前病变组织病理学的好转有利,可以明显减缓癌前病变的进展,并有可能减少胃癌发生的危险。
 
也就是说,即使不能逆转,也能维持现状,遏制病情继续发展。
 
3、定期复查很重要
 
萎缩性胃炎是“胃病”恶变的温床,萎缩性胃炎患者会发生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癌变等。因此萎缩性胃炎患者需要定期复查胃镜。
 
对于有反酸烧心、食欲不振,疼痛,痞满等症状,要积极对症治疗,予以抑酸剂、粘膜保护剂、抑制胆汁反流,促胃动力药物等,以消除症状为目的,防止病情发展。
 
定期复查胃镜很重要,一般建议的复查频度为:
 
1.萎缩性胃炎不伴肠化生和异型增生者可每1~2年作内镜和病理随访,
 
2.中~重度萎缩或伴肠化生者每1年随访一次,
 
3.轻度异型增生(活检并非取自癌旁)每6个月随访一次,
 
4.重度异型增生者需立即复查内镜和活检病理检查,必要时手术治疗或内镜下局部治疗。
向本文作者提问
彭泽鸿·住院医师
彭泽鸿住院医师自营医生可处方
长沙市开福区浏阳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消化内科
好评99%|接诊量5162|响应时长2分钟
擅长:专攻及擅长胃炎,各种肠炎,胃溃疡,腹痛,腹胀,腹泻,便血,便秘,消化功能不全,消化道肿瘤,肠息肉,食管癌,反流性食管炎,幽门螺杆菌感染,胆囊炎,脾大,黄疸,各种消化内科疾病,胆汁反流性胃炎,肝硬化,肝炎(乙肝,丙肝),肠结核,克罗恩病,肠癌,胃癌,胰腺炎,胰腺脓肿,肝血吸虫病,胰腺癌,胆囊结石,胆囊癌,结直肠炎,结直肠癌,自身免疫性肝病,肝衰竭,肠道血管畸形。来本人消化内科诊所就诊时,每月6日,16日,26日图文问诊有半价义诊活动(第一次就诊),并赠送复诊(第二次就诊)半价优惠券!以及擅长各种内科系统疾病及用药(呼吸系统:感冒,发烧,咳嗽,咳痰,上呼吸道感染,下呼吸道感染,肺炎,肺结核,肺癌;心血管系统: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急慢性心衰,感染性心内膜炎;肾内科:急慢性肾炎,尿毒症,慢性肾功能不全,糖尿病肾病;内分泌科疾病:糖尿病,甲亢,甲减;血液系统疾病:各种贫血,三系减少)
¥15
问医生
#萎缩性胃炎
阅读数 25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幽门螺杆菌感染、药物、酒精等为常见病因特异性症状,易治愈,有癌变的风险分餐制有助于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简介萎缩性胃炎是由于胃黏膜反复损伤修复后,导致黏膜腺体发生局限性或广泛性的减少、萎缩及黏膜变薄的一种胃部疾病。萎缩性胃炎的发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用药当、心肝肾疾病、自身免疫异常等有关,患者症状表现一,部分患者可明显症状。萎缩性胃炎的治疗关键是去除病因,通过根除幽门螺杆菌、抑酸、保护胃黏膜等治疗来缓解症状和预防癌变,但复发率高,易治愈,部分萎缩性胃炎可演变为胃癌。症状表现:萎缩性胃炎患者症状表现一,部分患者明显症状,常见的症状为消化良的表现,如上腹部饱胀适感、隐痛、钝痛、烧灼感、食欲振、反酸、嗳气、恶心等。诊断依据:萎缩性胃炎可根据胃镜见胃黏膜呈萎缩性病变,及病理组织学检查显示胃黏膜腺体萎缩即可明确诊断。萎缩性胃炎有哪些类型?1.根据萎缩性胃炎是否伴有化生分为:非化生性萎缩性胃炎化生性萎缩性胃炎2.根据新悉尼系统分类可分为:多灶性萎缩性胃炎自身免疫性萎缩性胃炎3.根据胃黏膜腺体萎缩的范围可分为:胃窦为主萎缩性胃炎胃体为主萎缩性胃炎多灶性萎缩性胃炎萎缩性全胃炎4.根据病理组织学检查可分为:轻度萎缩性胃炎中度萎缩性胃炎重度萎缩性胃炎是否具有传染性?是,导致萎缩性胃炎的原因之一幽门螺杆菌,具有一定的传染性。通过什么方式传染?幽门螺杆菌主要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口-口途径或粪-口途径传播。怎么预防?注意食品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推行分餐制,避免口对口喂食。是否常见?萎缩性胃炎常见。我国胃镜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比例约为17.7%,我国幽门螺杆菌感染比例为52.2%。是否可以治愈?萎缩性胃炎易治愈。是否遗传?是是否医保范围?是
彭泽鸿·住院医师苏琳副主任医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