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评价

京东互联网医院·慢病小病不排队,名医专家在身边。
京东医生
京东医生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胃肠道疾病,其特征是反复腹痛或腹部不适和排便习惯异常。根据一项全球荟萃分析,大约5%-22%的总人口患有肠易激综合征,而在中国这个数字是5%-10%。此外,IBS的发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这主要归因于快节奏的社会生活和工作压力,以及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变化。根据罗马IV标准,IBS患者可分为IBS伴腹泻(IBS-D)、IBS伴便秘(IBS-C)、混合型IBS(IBS-M)和无法分类IBS(IBS-U),其中IBS-D是最常见的亚型,占40%。

图(网络无版权图片)

 

目前,尚无公认的治疗方法可以阻止肠易激综合征的进展,也没有明确的说法可以解释肠易激综合征的机制。常用的抗痉挛药、止泻药、抗抑郁药、5-HT3受体拮抗剂、抗生素等常规药物治疗不能达到满意的临床疗效,有些甚至与心血管事件和缺血性结肠炎的发生风险有关。

因此,越来越多的IBS患者转向中医治疗,以缓解症状。中草药和针灸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它是以中医系统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基础的。以往关于中医和针灸治疗IBS-D症状的综述阐明了其明确的症状改善作用,本文结合文献资料,对中医治疗IBS-D进行简要分析,以供临床参考。

 

筛选结果

经过筛选,本文对21项研究结果进行归纳分析,涉及1834名患者,其中929名接受针灸配合中医治疗,905名接受对照组治疗。有10篇研究详细描述了中医标准,其中最常见的标准是肝郁脾虚证,共6个试验。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1例,单中心随机对照试验20例,患者年龄30~102岁,平均年龄31~48岁。治疗疗程从2周到2个月不等,其中有一项研究没有报告治疗持续时间;有4个试验有随访记录分别为4周至6个月的随访。

从剂型上看,实验组有18例采用汤剂,其余3例采用中成药。关于给药途径,20个试验采用单独口服给药,其余1个试验采用口服和灌肠联合给药。其中,痛泻要方应用最广泛,其次是逍遥散,半夏泻心汤和参苓白术散。

针灸方面,13项试验采用常规针灸,6项采用常规针灸结合艾灸。有两个是采取电针疗法。最常用的6个穴位依次为足三里、天俞、太冲、三阴交、上巨虚、中脘穴。对照组治疗方法包括西药治疗,其中排在前两位的是匹维溴胺片(PBT)和蒙脱石(MP)。同时,另外三个试验使用西药联合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CGECC)。

结果表明,与单纯西药治疗或西药结合中药治疗的对照组相比,针药结合能提高临床疗效(RR1.29,95%CI1.24~1.35,P<0.00001)。在纳入的试验中,有5项根据症状评分来评估腹痛的改善情况。结果表明,针刺配合中药对腹痛的缓解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结果还进行了按穴位分层的亚组分析,结果显示普通针刺配合中药治疗腹痛明显优于对照组;三项研究评估了腹胀评分,而一项研究提到了腹胀或不适评分,所有这些都被汇集在一起。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能更好地改善腹胀和不适症状。在此基础上,还进行了按穴位分层的亚组分析,结果表明,普通针刺配合中医治疗较对照组能显著缓解腹胀和不适;在纳入的研究中,有4项对腹泻评分进行了评估,综合结果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腹泻症状明显改善。

 

结果讨论

通常情况下,针灸有助于在不引起不良反应的情况下取得明显的、快速的疗效,但它的作用是相对局限的。而中药有广泛而持久的作用,但也有一些与药物有关的副作用的报道。一些荟萃分析表明,单用针灸或中药治疗可获得更满意的临床有效率,对特定症状(如腹痛、腹泻、腹胀)的改善更大,而明显的副作用比对照组少,针刺配合中药在增强疗效、缩短疗程、延长疗效、减少副作用等方面具有协同作用。荟萃分析结果表明,综合疗法能改善上述因素,明显改善西医难以达到的一般症状。汇集的数据显示,针灸结合中医可能是治疗IBS-D的更合适的方法。

此外,21项纳入试验的治疗方案不同,通过系统分析,可以制定最合适的针灸和中药组合,以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在针灸中,足三里(ST36)、天枢(ST25)、太冲(LR3)、三阴交(SP6)、上巨虚(ST37)、中脘(RN12),在健脾止泻、疏肝止痛方面发挥了重要的综合作用。另外,最常用的经络是足阳明胃经、足厥阴肝经、足太阴脾经、任脉和足太阳膀胱经。人体脏腑经络,常以下列方式结合:合穴与前募穴相合,背俞穴与前募穴相合,背俞穴与合穴相合;例如,足三里(ST36)和中脘(RN12),脾俞(BL20)和舒天(ST25),或脾俞(BL20)和足三里(ST36)等。

在纳入的文献中其中18项采取了中药治疗,其中痛泻要方是调和肝脾的一个代表方,其中一半的研究都有相关的应用,疗效和安全性都有保障,其作用机制与抑制肠黏膜肥大细胞活化,下调蛋白酶激活受体-2(PAR-2)和癌基因fos的表达、降低肿瘤坏死因子-mRNA和白细胞介素-6的水平有关。除此之外,中药灌肠也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其适应性和安全性更高。

针灸结合中药可以达到令人满意的协同作用,这可能归因于以下几个方面。(1)能通过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有效调节内脏器官;增加目标器官的兴奋性并扩大微血管循环,从而增加单位时间内灌注的目标器官的量。(2)可以影响相应器官细胞表面的受体,以上调与中药相容的受体的表达,从而增强受影响器官细胞与中药之间的亲和力。这一过程可能是影响针灸和中药协同作用的主要因素。

研究也揭示了针刺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作用机制,实验数据表明,电针足三里能抑制波形蛋白表达水平,调节胃肠运动。此外,动物实验表明止泻作用与交感神经兴奋的调节有关,交感神经兴奋反过来会减少肠嗜铬细胞(ECs)的数量、结肠色氨酸羟化酶(TPH)的表达以及肠易激综合征-D大鼠粪便和结肠组织中5-羟色胺的含量。另外,通过针灸刺激可降低肠易激综合征大鼠脊髓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NR2B亚单位水平,从而对抗内脏敏感性。

 

 

 

参考文献:Evidence-Based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 ID 7680963

 

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医学中心

 

作者简介:徐彤,南京中医药大学,肛肠科硕士研究生,主治中医师,研究领域为慢性肠道疾病的治疗和预防,发表相关论文4篇。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地区推荐专家
患友问诊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0
0
0
药品使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