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找医生

魏培元

炎症性肠病(IBD)

炎症性肠病(IBD)

是指原因不明的一组非特异性慢性胃肠道炎症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 )、克罗恩病(CD)和未定型结肠炎

(IC )。其中,UC 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症,病变主要累及结肠黏膜和黏膜下层,大多从远端结肠开始,逆行向近段发展,可累及全结肠甚至末端回肠,呈连续性分布,临床主要表现腹泻、黏液血便、腹痛。

CD:为一种慢性肉芽肿炎症,病变呈穿壁性炎症,多为节段性、非对称分布,可累及胃肠道各部位,以末段回肠和附近结肠为主,临床主要表现腹痛、腹泻、瘘管和肛门病变。

IC:指结肠病变既不能确定为 CD 又不能确定为 UC 的结肠病变,病变主要位于近段结肠,远段结肠一般不受累,即使远段结肠受累,病变也很轻。

IBD:患儿均可合并不同程度的体重下降、生长迟缓和全身症状。依据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消化学组儿童炎症性肠病协作组 2010 年制定的《儿童炎症性肠病诊断规范共识意见》,本病诊断标准如下:

1BD 疑似病例诊断:患儿腹痛、腹泻、便血和体重减轻等症状持续 4 周以上或 6 个月内类似症状反复发作 2 次以上,临

床上应高度怀疑 IBD。IBD 常合并:(1)发热;(2)生长迟缓、营养不良、青春发育延迟、继发性闭经贫血等全身表现;(3)关节炎、虹膜睫状体炎、肝脾肿大、皮肤红斑、坏疽脓皮病等胃肠道外表现;(4)肛周疾病如皮赘肛裂肛瘘肛周脓肿。身表现;(3)关节炎、虹膜睫状体炎、肝脾肿大、皮肤红斑、坏疽性脓皮病等胃肠道外表现;(4)肛周疾病如皮赘、肛裂、肛瘘、肛周脓肿。

UC:

临床依据:根据以下临床表现和检查结果诊断 UC,确诊 UC 应符合(1)+[(2)或(3)]+(4);拟诊 UC 应符合

(1)+(2)或(3)。

(1)临床表现:持续 4 周以上或反复发作的腹泻,为血便或黏液脓血便,伴明显体重减轻。其他临床表现包括腹痛、里急后重和发热、贫血等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可有关节、皮肤、眼、口及肝胆等肠外表现。

(2)结肠镜检查:病变从直肠开始,连续性近端发展,呈弥漫性黏膜炎症,血管网纹消失、黏膜易脆(接触性出血)、伴颗粒状外观、多发性糜烂或溃疡、结肠袋囊变浅、变钝或消失(铅管状),假息肉及桥形黏膜、肠腔狭窄、肠管变短等。

(3)钡灌肠检查:肠壁多发性小充盈缺损,肠腔狭窄,袋囊消失呈铅管样,肠管短缩。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请联系jdh-hezuo@jd.com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文章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

临床表现: 足月儿生理性黄疸多于生后 2~3 天出现,4~5 天达高峰 黄疸程度轻重不一,轻者仅限于面颈部,重者可延及躯干、四肢和巩膜 粪便色黄,尿色不黄,一般无症状 如经皮测胆红素超过 8mg/d,也可有轻度嗜睡或纳差 黄疸持续 7~10 天消退。早产儿由于血浆白蛋白偏低,肝功能更不成熟,黄疸程度较重,消退也较慢,可延长到 2~4 周。实验室检查血清胆红素主要是未结合胆红素增高,其增高的生理范围随日龄而异。足月儿脐血小于 2.5mg/dl,24 小时内<6mg/dl,48 小时小于 9mg/dl,72 小时内及以后<12.9mg/dl。早产儿 24 小时内,小于 8mg/dl,48 小时内<12mg/d,72 小时内<15mg/dl。红细胞、血红蛋白、网织细胞都在正常范围。尿中无胆红素或过多的尿胆原。肝功能正常。

魏培元

主治医师

开封市祥符区妇幼保健院

1304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新生儿常见生理现象

1、胎便: 新生儿生后不久即可排出胎便,呈墨绿色,3~4天内转为过渡性大便,若生后24小时未见胎便,宜进行检查以排除先天性畸形如肛门闭锁或巨结肠等。 2、生理性体重下降: 新生儿体内含水占体重的65%~75%,出生数天内由于吃奶少及胎便排出丢失较多的水分,可以导致体重较出生时下降4%~7%,但不应超过出生体重的10%。 3、生理性黄疸: 多在生后2~3天出现,4~5天达高峰,足月儿7~10天消退,早产儿可延长到2~4周。 4、新生儿红斑: 常在生后1~2天内出现,皮疹呈大小不等、边缘不清的红色斑丘疹,散布于全身,新生儿无不适感,几天内迅速消失,可能为过敏所致。 5、中毒性红斑: 也常在生后1~2天内出现,红色斑疹中间有一似脓点样黄色颗粒,无需处理,自行消失,为宫内胎毒造成。 6、粟粒疹: 在鼻尖、鼻翼、颊、颜面等处,常可见针头样黄白色的粟粒疹,脱皮后自然消失,为皮脂腺堆积引起。 7、汗庖疹: 炎热季节,常在前胸、前额等处见针头大小的白色疹子,又称白痱,因新生儿汗腺功能欠佳所致。 8、青记: 一些新生儿在背部、臀部常有蓝绿色色斑,此为特殊色素细胞沉着所致,俗称胎记或胎生青痣,随年龄增长而渐退。 9、橙红斑: 为分布于新生儿前额和眼睑上的微血管痣,数月后可消失。 10、头颅血肿: 新生儿出生后头顶一侧或两侧有囊性肿块,质软、波动、表皮不红、边界清楚,不超过颅骨中线,为出生时颅骨受产道挤压所致,不能揉搓,若血肿过大或有增大趋势,可用云南白药或三七粉外敷,通常需2~3个月内机化消散。 11、视网膜出血: 有分娩困难者有时可见球结膜下出血或虹膜边缘一周呈红紫色,多因毛细血管瘀血或破裂所致,可在数日后吸收。 12、“板牙”或“马牙”: 牙龈上可见粘液包囊的黄白色小颗粒,由上皮细胞堆集所致,可存在较长时期。 13、彭氏珠: 硬腭中线上可见大小不等(约2~4mm)的黄色小结节,亦系上皮细胞堆集而成,数周后消退。 14、假月经: 一些女婴在生后5~7天可有血性分泌物从阴道流出,是由于分娩后母体雌激素对胎儿影响中断所致,若量大可用止血剂。 15、红色尿: 生后2~5天的新生儿可于排尿时啼哭并见尿液染红尿布,这与白细胞分解较多使尿酸盐排泄增加以及小便较少有关,持续数天后消失。

魏培元

主治医师

开封市祥符区妇幼保健院

1306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为什么新生儿容易呕吐?

①食管蠕动功能不成熟,食道下端括约肌松弛。②胃容量小,胃壁肌肉发育不成熟,排空时间延迟。③胃呈横位,幽门肌相对肥厚。④消化道自主神经调节机制不成熟。⑤消化道对激素及酶的反应迟钝,各种消化酶功能较差。

魏培元

主治医师

开封市祥符区妇幼保健院

1280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我38以上发热,想了解退热贴的使用方法和其他物理降温方式。患者女性8个月29天

就诊科室:小儿内科

总交流次数:6

医生建议:对于发热患者,38℃以上可以使用退热贴进行物理降温,38℃以下可以通过擦浴、多喝水等方式进行物理降温。请注意,退热贴的使用时间不超过8小时,使用频率视具体情况而定。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多休息,多喝水,避免过度劳累,合理使用退热贴,以帮助身体恢复健康。

魏培元

主治医师

开封市祥符区妇幼保健院

查看详情

宝宝肚脐上出现出血,已经两天,未去医院检查,如何处理?患者男性9天

就诊科室:小儿内科

总交流次数:33

医生建议:对于新生儿脐部出血,首先要判断是否为脐炎引起的。如果出血不多,可以使用肚脐包或纱布绷带固定脐带,并保持干燥,避免接触水。消毒时使用碘伏,每次涂擦三遍。如果出血多,应立即就医,可能需要注射维生素K1来帮助止血。家长需要注意消毒和护理,避免脐炎的发生。

魏培元

主治医师

开封市祥符区妇幼保健院

查看详情

接种新冠疫苗后27个小时出现面部发痒、流鼻涕和轻微鼻塞的症状,体质较弱,容易出汗,求助于医生。患者男性17岁

就诊科室:小儿内科

总交流次数:34

医生建议:新冠疫苗接种后出现的面部发痒、流鼻涕和轻微鼻塞等症状通常不需要特殊处理,建议减少运动,注意观察,暂时不要用任何药物。如果病情有加重的倾向,应及时到预防接种机构查明原因。对于体质较弱、容易出汗的情况,建议加强营养,劳逸结合,适度锻炼,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

魏培元

主治医师

开封市祥符区妇幼保健院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