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人们对“扁平足”均不会陌生,日常生活中也有诸多人患有这样的病症。若能够精准把控扁平足的诱发原因,则可对该项疾病予以预防,特别是在青少年群体中,一旦存在扁平足现象,必将会对自身生活、活动造成影响。
专家从以下层面分析青少年扁平足的预防工作。扁平足是由哪些病因导致的?
扁平足(flat foot )是因足纵弓降低、塌陷导致的病症,还可称为平足症、平底足,使之诱发足骨形态改变、韧带挛缩、肌肉萎缩和慢性劳损等条件下的足痛表现。现代医疗领域尚未明确扁平足的诱因,但却已知该病和遗传因素存在相关性,即在病理检查中,足跗骨未存在发育畸形,但距跟、距舟、舟楔关节等部位关节囊韧带处于松弛状态,于足部负重状态下面临距骨内旋、前端移位现象,降低足纵弓,长此以往导致跟骨外翻,加重足纵弓降低现象。医学领域可将扁平足致病诱因划分为以下几类:①遗传因素;②先天性踝骨形态畸形;③足部外伤、慢性损伤;④足内外在肌力较差、痉挛、麻痹。
患有扁平足都有哪些症状呢?
可将扁平足划分为柔软型扁平足、痉挛型扁平足,症状表现如下:
- 柔软型扁平足:作为扁平足初期发病表现,足弓外观未存在任何改变,但长时间行走、劳累等状态下自感足部疼痛/疲劳,疼痛,足底及脚背等部位肉眼可见肿胀,舟骨结节处表现为压痛感,皮肤组织较为红肿,足内翻存在行为限制,但在充足休息后可恢复正常,症状、体征可消失。
- 痉挛型扁平足:是青壮年群体常见表现,诸多情况下是因姿势性扁平足处理不到位导致的,行走/站立过程中疼痛较为严重,可见八字步,腓骨长肌表现为强直性痉挛,足活动受限,舟骨结节彻底塌陷,较为严重时会出现足部痉挛。该类型的扁平足及时休息充足,疼痛也难以改善,个别情况下还会对腰背部、髋部、膝关节等部位造成累及性疼痛。
同时,依据病情严重度还可将扁平足划分为 3 类,但足纵弓改变情况需要在负重状态下呈现。①轻型,足纵弓表现为轻微降低;②中型,足纵弓消失;③重型,不仅表现为足纵弓消失,还存在足内侧缘凸起状态,个别情况下表现为跟腱短缩、足外翻等状况。
扁平足的危害都有哪些呢?
- ①若青少年存在扁平足,则会在日常活动期间面临跟腱炎、足底筋膜炎、足底疼痛和膝盖骨腱炎、踇趾外翻、腰痛和颈痛等状况。
- ②还会诱发脚跟受伤,原因为:扁平足患者常见内八字行走姿势,且在脚趾朝外、鞋跟外侧和内侧磨损的同时,诱发脚跟受伤。
- ③难以长时间行走、运动。若为扁平足患者,则会因长期行走、过度运动出现足部软组织使用过度的现象,继而诱发炎症,而关节部位更是因受力不均导致疼痛。
- ④阻碍正常脊椎发育。原因为:扁平足因足纵弓支撑力的缺失,存在舟骨塌陷的现象,且在足底韧带拉长、受力不均等情况下,走路时极易出现脚跟内旋问题,使之在影响脚跟、后小腿、膝盖等部位的同时,诱发膝盖内弯,最终进展为功能性短腿,较为严重时还会对骨盆造成影响,出现大腿、骨盆倾斜等状况,使骨盆、尾椎骨出现下移。
患有扁平足应该怎么办?
4.1 按摩
- ①预先对小腿外侧肌肉予以按摩,借助推法、揉法和擦法、滚法等手法施行肌肉按摩操作,特别为胫前肌、腓骨长肌,共 3-5 次,直至酸胀感,按摩穴位为足三里、解溪和阳陵泉;
- ②再按摩小腿后侧肌肉,特别为三头肌、胫后肌,穴位为昆仑、承山和太溪,手法由浅至深,共 5-6 次;
- ③足底按摩。借助刮板/中指弯曲施行足底刮足操作,直至脚部内侧发热,常规情况约为 5-7min;再通掌根对足底进行擦拭,随后对患者足底部进行足踩、足蹬操作,均为 5-7min。
4.2 矫正操
借助矫正操的运用,能够在促进血液循环的同时,强化足底韧带弹性及肌力,预防足纵弓降低或消失。具体为:
- ①足尖、足跟行走锻炼,各部位行走长度在 2m 左右,交替进行,共 3-6 组/日;
- ②足内侧、外侧行走锻炼,行走长度及次数和足尖、足跟锻炼相同。但在行走锻炼过程中,因保持躯体正直,切勿随意摇摆,足尖行走过程中应确保足趾着地;
- ③足趾屈伸锻炼、足内外翻锻炼。要求患者取坐卧位,左右足施行屈伸锻炼,共 8 拍/组,动作应满足连续轻快的原则;
- ④足趾钳物锻炼,用脚夹瓶盖、橡皮和小海绵等锻炼;
- ⑤足踩器械锻炼,双足距离应和肩部宽度相持平,以足弓站在接力棒或体操棒上,通过双手扶杆的方式施行短期锻炼;在鹅卵石地界处可光脚行走。
4.3 矫形足垫
若为姿势性扁平足、舟骨突出等青少年,或年龄较大的痉挛性扁平足,可使用成品足垫,由于该类足垫是由聚氨酯、胶海绵等高弹性软性材料构成,可将足纵弓垫高约为 1.5-2.0cm,跟部厚度增加 1cm 左右;若表现为足纵弓降低、跟骨外翻、舟骨突出的青少年,可依据石膏模型定制最佳的矫形足垫,因该类足垫是由热塑板材构成,能够将患足置于合理位置,使之在撑起足纵弓的同时,保持足跟、前足中立位,随着足部畸形的改变可更改为软垫,且复查时间为 3 个月-6 个月,若患者未存在扁平足症状可停止使用/间歇使用矫形足垫。
预防扁平足,应该做些什么?
- (1)增强体育锻炼。体育锻炼能够有效提高足部肌肉和韧带肌力,且在肌力逐步增加的背景下保持足纵弓正常结构,预防塌陷。例如:青少年可增加跑步、跳绳和芭蕾舞等体育锻炼,不仅可保持足部肌肉、韧带屈曲伸展状态,还可增强韧带力量。
- (2)鞋。在鞋子选择过程中,应满足大小合适的原则,确保胶布存在活动空间,禁止穿劣质鞋、吃力不均的鞋子,以防导致足外翻,最终进展为扁平足。而在青少年群体中,更应禁止穿厚底鞋,由于脚趾、脚掌难以正常活动,行走过程中也未存在趴地动作,无法起到足底肌肉、韧带锻炼的效果。
- (3)合理运动、调整负重量。对于青少年群体,合理的体育锻炼能够预防扁平足,但应循序渐进,切勿随意增加运动量和运动时间。例如:年龄在 9 个月以上的婴儿,不可过早下地行走,也不可长时间站立;若年龄在 11-12 岁,虽是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但肌肉发育相对缓慢,禁止因身材过高而从事成年人体力劳动,特别是在 15 岁以下的青少年,更应禁止负重练习。即在体育锻炼过程中,应以跑跳运动为核心,但应保证落地动作的合理性,即由前掌落地,借助弹性缓冲的作用减轻足部冲击力;若在长途拉练、远足期间,应适当增加休息次数,对运动量予以调节。

有疑问?在线咨询专业医生
获得专业医疗建议,无需等待预约
患者在两天内运动量过大,出现全身疼痛,担心是否有骨折或其他问题。
就诊科室:足踝外科
总交流次数:15

张涛
副主任医师
大邑志昌骨科医院
患者一个月前骨折复位后,肿胀未消退,复位后未做外固定,现寻求医生建议。患者已年迈,行动不便。
就诊科室:足踝外科
总交流次数:33

张涛
副主任医师
大邑志昌骨科医院
脚部疼痛,无红肿,怀疑崴脚,询问检查建议。患者男性28岁
就诊科室:足踝外科
总交流次数:11

张涛
副主任医师
大邑志昌骨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