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能把血压降下来?

李建华医生·心血管疾病的相关科普
李建华医生
心血管疾病的相关科普

降血压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很多养生专家,很多茶叶补品,很多“砖家教授”,都会吹嘘自己的一套东西会降低血压,但你们要记住,降低血压和把血压控制达标是两回事,降低了血压以后,血压还在正常范围以上的话,高血压对我们的危害还会持续存在,所以,降低血压和血压达标要相互配合,才能减少危害!

一、怎样才能降低血压?

能够降低血压的方法有很多,在我国非药物干预控制血压的共识中,已经明确的可以降低血压的方法和方式至少有以下这些内容:低盐饮食、控制体重、戒烟限酒、适量运动、良好心态、规律作息等,都可以有效的把血压降低。但刚才已经降到,降低血压不等于血压达标,要把血压控制达标,很多时候都需要依赖降血压的重要措施——口服药物!

二、可以通过不吃药降压吗?

既然可以降低血压的方法方式那么多,那么能不能不吃药而只是通过这些方式来控制血压到正常范围以内呢?当然可以,只要能够保证我们的血压达标,如果真的不吃药也能达标,何乐而不为呢?但不吃药来控制血压正常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我们反而需要警惕哪些通过所谓的“保健品”“养生茶”内添加降压药物使得血压达标的忽悠们。血压达标才是硬道理,如果能不吃药而血压正常,那就肯定是求之不得了。

三、这些情况必须要使用降压药?

需要使用降压药的情况,也就是我们启动降压治疗的时机,和很多因素有关系。首先血压为二级或者是二级以上的高血压患者,需要立即启动降压质量。其次如果合并心脑血管等疾病的高危人群,即便是血压为一级也需要启动降压治疗。再者就是,有很多时候,降压药的使用是为改善患者疾病预后而使用的,此时的降压药启用需要根据患者的疾病和并发症来说,而不能单纯依靠血压。

看懂了吗?降低血压的方法可能很多,但无论什么方法,把血压控制达标,使得疾病获益最大化,才是用降压药的核心所在。关注我们,每天都有更新的科普推送给您!我是有思想有态度的李医生,关注我们,每天都有不一样的科普推荐给您!关注我们,关注心脏健康,关注心理健康,关注身体健康,关注不一样的科普平台!

#概述#检查#药物治疗#高血压
阅读数 13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有头痛、心悸、胸闷、恶心、呕吐等高血压症状主要有药物、介入治疗等,随病因同有差异若早期干预,死亡率高,3年病死率达50%以上简介肾动脉狭窄,是肾动脉主要分支或主干狭窄程度≥50%的肾血管疾病,发病率约占高血压患者的5%~10%,如果早期干预,3年病死率达50%以上,5年和10年存活率分别约18%和5%。其致病因素较多,比如先天性纤维肌性发育良、动脉粥样硬化、大动脉炎、高脂血症等。本病一般临床特异性表现,主要表现为肾性高血压或缺血性肾病,可有头晕、头痛、心悸、胸闷、视力减退、恶心、呕吐等高血压症状。治疗方案随病因同有差异,主要治疗方式为药物治疗、介入治疗等。对于患侧肾长径大于9cm且残留肾功能较好,狭窄的肾动脉已有侧支循环形成者,患者通过介入或外科手术后预后良好,重建血管后,残留肾功能可以稳定,甚至部分改善。对于患侧肾长径小于7.5cm或患者血清肌酐大于35.4umol/L者,则预后较差[1][2]。症状表现:本病通常会引起任何特定症状,主要表现为肾性高血压或缺血性肾病,可有头晕、头痛、心悸、胸闷、视力减退、恶心、呕吐等高血压症状。诊断依据:医师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如头晕、头痛、心悸、胸闷、视力减退、恶心等)、以及影像学检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血管内超声磁共振血管成像、螺旋CT血管成像等),提示肾动脉主要分支或主干狭窄程度≥50%,可做出诊断[3]。肾动脉狭窄有哪些类型?根据该病主要病因,可将此病分型为:纤维肌性发育良所致的肾动脉狭窄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肾动脉狭窄大动脉炎所致的肾动脉狭窄高血压所致的肾动脉狭窄高脂血症所致的肾动脉狭窄是否具有传染性?否是否常见?常见,发病率约占高血压患者的5%~10%[2]。是否可以治愈?可以达到临床治愈(通过相关治疗各种症状已经完全消失,或疾病本身并有痊愈,但是患者的生存质量已经得到明显改善)。有效治疗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治疗方案随病因同有差异,主要治疗方式为药物治疗、介入治疗等。是否遗传?否是否医保范围?是
李建华医生·心血管疾病的相关科普张凌主任医师中日友好医院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