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属于秋季的第五个节气。寒露节气后,昼渐短,夜渐长,日照减少,热气慢慢退去,寒气渐生,昼夜的温差较大,晨晚略感丝丝寒意。那么,寒露节气怎么养生?哪些活动能够强身健体呢?下面为大家一一介绍。
寒露三候
寒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宾;二候雀入大水为蛤;三候菊有黄华。”
(1)一候鸿雁来宾:
大雁从白露节气后开始往南迁徙,到了寒露节气后就是最后一批南飞的大雁了,再往后就要进入寒冷的冬天了。
(2)二候雀入大水为蛤:
雀,翻译成小鸟。水,翻译成大海。古人看到蛤蜊的花纹和小鸟的纹路相似,认为到了寒露这天,飞鸟会深入大海,变成蛤蜊,飞物化为潜物躲避寒冷。
(3)三候菊有黄华:
寒露节气时秋菊开始绽放。
起居养生
寒露节气气温下降明显,空气变得更加干燥,感冒病毒的致病力也开始增强,患感冒人数增多。预防感冒要经常保持室内通风,还应坚持每天用冷水洗脸,增加机体耐寒能力,提高人体免疫力,预防感冒。
寒露过后,昼夜温差加大,人们早晚应添加衣物,特别要注意脚部保暖。足部是足三阴与足三阳经所过之处,如果脚部受寒,寒邪就会侵入人体,影响脾、肝、肾、胃、胆、膀胱等脏腑功能。足部保暖除了要注意穿保暖性能好的鞋袜外,还应养成睡前用热水洗脚的习惯。用热水泡脚既可预防呼吸道感染性疾病,还能使血管扩张,血流加快,改善脚部皮肤和组织营养,减少下肢酸痛的发生,缓解或消除一天的疲劳。
饮食养生
寒露时气候干燥,人易出现皮肤干燥、口唇干裂、舌燥咽干、干咳少痰、大便秘结等症状,故此时节宜多食滋阴润燥、养肺润肠食物,如蜂蜜、芝麻、银耳、莲藕、荸荠、百合、番茄、梨、香蕉、核桃等。应少吃辛辣食物,如辣椒、花椒、桂皮、生姜、葱及酒等。此外,寒露时宜常食甘淡补脾食物,如山药、大枣、粳米、糯米、莲子等。因寒露时节人的脾胃尚未完全适应气候的变化,因此不能急于进食肥甘厚味,否则易使脾胃运化失常而生火、生痰、生燥,更伤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