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疾病多为反复发作、慢性迁延,每一次复发都有可能导致患者大脑的永久性损伤,认知功能进一步受损,社会功能进一步下降,对于患者及家属而言,复发意味着病情的恶化和多次强制性的住院治疗,必须承担更大的经济负担和情感压力;对于医务工作者来说,复发会增加治疗的难度,以及最终预后的不理想。精神科疾病如果长期得不到及时治疗,会导致一些并发症的到来,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及精神健康。因此,应注意对精神科疾病及早的治疗,有效预防精神疾病的复发已经成为一个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常见的精神科的并发症有:
一、并发肺结核
因为精神科的病人具有生活懒散、行为退缩,饮食不主动,孤僻、少动等症状,常常导致营养状况下降及机体抵抗力差,所以容易导致并发结核病,如肺结核及肠结核等,这样的病人一定要送由有经验的医师给予治疗。如并发肺结核,首先应该请精神科医师和结核科医师会诊,看看两个病的各自严重程度如何,如精神科病情已趋近稳定,而肺结核正处于活动期,则应到结核病医院住院治疗,并由精神科医师提供精神科治疗的具体方案;如果相反,则应到精神病医院治疗;如果两种病都很重,则应由两个科的医师通过会诊进行协商。一般来说,当两种病都很严重时,在治疗上甚为棘手,而且存在着很大的矛盾,如肺结核需要充分休息,而精神疾病患者往往兴奋躁动或受幻觉妄想支配而到处乱跑,从而促使结核病病情的恶化;严重的肺结核患者躯体衰弱使精神病的治疗用药又受到很大限制,因此这样的病人一定要及时送医院,并由有经验的医师给予治疗。目前我国较大的精神病医院都设有结核病区,可收治这一类病人。在 50 年代以前,精神病患者的结核患病率很高,而近 20 年来随着精神科医疗水平的提高及精神医学的发展吗,精神病并发肺结核的患病率正逐年下降。
二、合并肝脏疾病
肝脏是人体代谢的异物的重要器官,也是药物和毒物损害的主要靶器官。由药物引起肝脏组织和功能的改变称为药源性肝病,这在精神科疾病治疗过程中比较常见。目前,我国较完善的精神病医院都设有收治肝炎的传染病区。当精神科疾病合并传染性肝炎时,可到精神病医院住院治疗,需要指出的是,精神科治疗药物与传染性肝炎在治疗上存在着很大的矛盾,因为所有精神科治疗药物都是通过肝脏解毒的,而在肝炎使肝功能下降或衰竭的基础上,药物会进一步加重肝脏的负担,从而使肝功能进一步的恶化,而不治疗精神病人得兴奋症状,同样会促使肝功能的衰竭,治疗时需权衡利弊。一般来说,在精神科用药前需检查肝功能情况,用药时应尽量选择对肝功能影响较小的药物,避免造成肝功能进一步下降恶化,用药过程中应定期复查,一旦发现肝功受损,则应根据受损情况决定是否停药、减小药物剂量以及给予相应的对症处理措施。
三、合并循环系统疾病
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中,体位性低血压较常见。这一不良反应多发生在治疗初期,主要表现为突然改变体位如起床过快、蹲位直立时,出现头晕、眼花、心率加快、面色苍白、血压下降,可引起晕厥、摔伤、心脑血管意外等。一旦发生上述情况,轻者立即将病人放平,取平卧或头低位即可恢复;严重或反复低血压者应立即使用有效对升压药物,并要考虑减药或者更换影响血压较小的药物,同时要告诫病人起床宜缓慢,改变体位时若感觉头晕应尽快躺下。
抗精神病药物常常可引起各种心电图的改变
往往发生在治疗剂量时,剂量过大时可使其加剧。大部分为无症状的、良性的,通过对症处理、减药或停药后,大多数病人可以恢复,但在大剂量用药时,心电图有持续性明显异常,应警惕个别病例可因心肌复极时间延长,心脏传导功能障碍,导致心源性猝死。总之,在精神科药物临床应用中,用药前应详细询问既往有无心脏病史及相关症状体征,用药前应做心电图检查,权衡利弊选用药物,治疗过程中应加强心电图的监测,密切观察,必要时减药或停药。如需要继续治疗,宜更换对心脏毒性较小的药物。
此外,某些抗精神病药物还能加重心力衰竭
反之心脏病可以使精神科疾病的治疗受到很大的限制,因此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应该根据心功能的情况而定。病人住院后的治疗方案应有有经验的医师制定。
四、代谢综合症
代谢综合征(MS)是一组代谢紊乱性疾病的总称。2005 年 4 月国际糖尿病联盟(IDE)公布 MS 共识定义:在具备中心性肥胖基础之上,同时具有下列 4 中因素中任意两项:①甘油三酯(TG)升高;②高密度脂蛋白(HDL )降低;③血压升高;④空腹血糖升高。临床常常表现为体重增加、血糖升高、血脂异常。因此,在应用抗精神病药物前要进行风险评估,需要详细询问病人及家族中有无肥胖、高血压及心血管病史,测量体重、血压、空腹血糖、血脂,治疗中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要告知病人和监护人,按照风险因素评估选择药物,用药期间注意监测和干预,对确诊 2 型糖尿病、显著血脂异常的病人,应请专科医师会诊协助处理。
五、合并脑萎缩
其中最主要的致病因素是脑血管长期慢性缺血而造成的。脑萎缩起病较为缓慢,呈进行性加重,多数病人的发病日期难以明确肯定。从脑萎缩的临床表现来分析,大致又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大脑机能衰退,二是痴呆等智能减退。大脑机能的衰退表现为头晕、头痛、失眠、记忆力差、手足发麻、情绪抑郁等;智能减退表现为认知及社会适应能力的障碍,如记忆力、理解力、判断力、计算能力的减退,以至发生痴呆。
六、合并糖尿病
与一般人群相比,高血糖症和糖尿病在精神病患者中更为常见,医生为他们用药要格外谨慎。这是出席第三届亚太地区精神药理学研讨会专家们的忠告。据了解,美国成年人Ⅱ型糖尿病患病率为 3%,而精神病患者的患病率为前者的 2~3 倍。我国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对 504 位精神病患者调查显示,有 15.1%的患者伴发糖尿病。学者们认为,精神病患者伴发糖尿病与抗精神病药物有密切关系。抗精神病药物能引起葡萄糖调节功能异常并诱发糖尿病,导致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医师选用药物时尽量选用对代谢影响小的药物,定期监测血糖。
七、合并失眠
精神病的病因多不清楚,多在青壮年起病,病程迁延缓慢进展,急性期多有幻觉(幻听、幻视、幻嗅)和妄想(被害妄想、夸大妄想)支离破碎的思维,自我障碍、情感障碍和人格障碍等。慢性期可出现情感迟钝,行为退缩,意欲减退等。失眠症状多在急性期发生,随病情恶化即加重。患者失眠根源,可能是由于极度不安、恐惧感、疑惑和强迫观念等造成。失眠表现以入睡障碍为主,伴有中度易醒,早醒,使总睡眠时间缩短。
有些急性期的精神病患者,由于强烈幻觉、妄想、恐惧和不安,处于过度兴奋状态,以致很难入睡,几乎到凌晨才能睡着,一直到午后方醒。形成一种昼夜颠倒的病状。从脑电图上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睡眠表现为 SWS 和 REM 减少,睡眠呈片断状。专家的最新研究发现,人体长期睡眠不足或处于紧张状态,会使神经-内分泌的应激调控系统被激活并逐渐衰竭而发生调节紊乱。
总之,精神科症患者和健康人一样,可以罹患各种疾病,精神科患者如患阑尾炎等外科疾病时,需到外科进行手术,必要时派精神科护士协助护理;如患口腔、耳鼻咽喉等疾病时,需进行专科会诊,由相关科治疗。总的原则是看病人以哪种病为主,如果是以精神科疾病为主,合并的疾病很轻,就住在精神科病房;反之,如果合并躯体疾病较严重,则应住在所患疾病的病房治疗,可请精神科医生会诊,提出必要的精神科治疗方案,必要时派精神科护理人员前去护理。

有疑问?在线咨询专业医生
获得专业医疗建议,无需等待预约
文章 什么是躯体形式障碍以及如何治疗

金莲玉
副主任医师
宁波市鄞州区第二医院
文章 强迫症案例分享

金莲玉
副主任医师
宁波市鄞州区第二医院
文章 怎样诊断青少年抑郁症?

金莲玉
副主任医师
宁波市鄞州区第二医院
文章 惊恐发作(急性焦虑障碍)

金莲玉
副主任医师
宁波市鄞州区第二医院
文章 惊恐发作病历分享

金莲玉
副主任医师
宁波市鄞州区第二医院
文章 对于躯体形式障碍这一疾病的认识

金莲玉
副主任医师
宁波市鄞州区第二医院
文章 睡眠障碍怎么办?

金莲玉
副主任医师
宁波市鄞州区第二医院
文章 强迫障碍

金莲玉
副主任医师
宁波市鄞州区第二医院
文章 如何辨别抑郁症和焦虑症

金莲玉
副主任医师
宁波市鄞州区第二医院
文章 老年痴呆

金莲玉
副主任医师
宁波市鄞州区第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