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症的中西医治法有什么区别吗?
眩晕症,是一种中老年人常见的病,有许多种原因,治法也不相同,中西医各有各的长处与不足。
所以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下眩晕症的中西医治法。
西医治法
先从西医说起,眩晕症首先要排除的是大脑器质性损害,如脑梗死,脑出血,脑内肿瘤。这些都需要及早发现并予以治疗,所以首先建议完善颅脑 CT 检查,可以明确有无出血及肿瘤,然后完善颅脑核磁共振及血管成像检查,排除脑梗死。
脑出血,需要立即控制血压,缓解脑水肿,视出血严重程度决定是否手术,再用改善脑细胞代谢的药物如脑蛋白水解物等。
脑梗死,就需要看年龄及身体条件是否支持立即溶栓,促进血管复通,如果不支持,就需要建立侧枝循环,也就是打通其他的血管供血,如曲克芦丁,依达拉奉等。
脑内肿瘤就需要明确是不是原发灶,需要进一步做全身检查,找到原发灶,取病理活检,根据活检类型进行对应的放化疗。
如果排除以上可能,就要辨别其他原因引起头晕,如血管源性眩晕,耳源性眩晕,神经源性眩晕,心源性眩晕,颈椎病,贫血,药物性。
1.血管源性眩晕是指脑动脉硬化及高血压。
脑动脉硬化是指血管慢性退化,多由于年龄因素,以至于血管弹性差,加上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因素,引起动脉壁脂质堆积造成血管狭窄,以至于血液流速受限,形成压力,而人体便会晕胀难受。
就如狭窄的水管里水压巨大,如果水管退化破裂,就会迅速爆出大量的水柱甚至进一步撕开裂口,这便是脑出血的原理。而脑梗死,则是血管完全堵死,也有可能会进一步引发脑出血。
而高血压病,通俗一点来说就是血流对血管的压力,与动脉硬化息息相关。
所以如果是血管源性眩晕,治疗方案便是控制血压、血糖,调节血脂,预防血栓,也有特效药物如氟桂利嗪,能有效改善动脉硬化所致的眩晕。
2.耳源性眩晕如中耳炎,耳石症,耵聍,胆脂瘤。
中耳炎有急性中耳炎,慢性中耳炎的区别,相同之处在于中耳积液或者积脓,引起的耳源性听力异常。不同之处是急性一般是细菌感染,引起中耳积脓,慢性的一般是分泌异常,或者急性中耳炎没有规律治疗迁延不愈,或者中耳与鼻咽部连接的咽鼓管堵塞,造成中耳积液。
急性的或者因不规范治疗造成慢性感染的,就需要规范使用抗生素;分泌性的中耳炎就需要调节人体的激素状态;咽鼓管堵塞就需要完善鼻咽喉镜以及咽鼓管吹气实验,同时需要进行耳膜穿刺抽取积液缓解眩晕症状。
耳石症则是内耳传导听力的某些骨质脱落,刺激内耳的淋巴管,引起眩晕。这便需要用到手法复位,并改善内耳淋巴循环。
至于耵聍便是俗称的耳屎,而胆脂瘤便是胆固醇一类的脂质堆积聚在一起。二者通常引起耳道堵塞,并耳部胀痛,以至于头晕头痛明显,需要完善耳内镜掏取耵聍,以及胆脂瘤。
3.神经源性眩晕,一般称为梅尼埃病,也是与听力有关,需要与耳源性眩晕鉴别。
一般需要进行听力传导检查,听力传导有两种,一种气导,一种骨导,如果存在耳道堵塞,听神经无异常,那么气导便会受到影响,骨导基本正常。如果听神经异常,则气导,骨导都会收到影响,而这种听神经异常便称为梅尼埃病。
目前西医学界对梅尼埃病尚未有充足的研究,目前只给出了药物甲磺酸倍他司汀,对梅尼埃病所致的眩晕有较好的疗效。
4.心源性眩晕,常常出现一过性视物发黑。
主要是心脏血流紊乱,先天性心脏病卵圆孔未闭,以及心率失常,如房颤,早搏等,需要进行心电图,心脏 B 超等检查,如果有器质性病变,则需要手术治疗。如果是心率失常就需要明确哪种病变引起的,再依据身体情况决定是否用药物控制心率,或者手术。
5.颈椎病所致眩晕,主要是颈椎结构异常,如椎管狭窄等。
一般需要完善颈椎核磁共振,明确病因,视情况决定是否手术,或者穿戴颈椎矫形器。
6.贫血,与心源性眩晕原理类似,血红蛋白含量低,无法保证大脑供氧。
而正常人久蹲后突然起立出现眩晕也是因为血流紊乱,大脑供氧不足引起的。
7.药物性眩晕,如降压药吲达帕胺,氢氯噻嗪,以及某些镇静药物等。
一般停药后可自行缓解。
8.其他尚未明确的病因。
总而言之,眩晕症的原因有很多,需要临床医师仔细辨别,而西医的长处便是能以各种检查明确病因,但它的病因复杂,需要抽丝剥茧,无法保证是否出现过度医疗,对医师来说,心理负担大,对患者来说,经济负担大。
中医治法
而中医的治法,便需要辩证论治,一般分为几种症型,如肝阳上亢,肝风内动,血热妄行,气血亏虚,心血亏虚,肾气亏虚,湿热困体等等。
1.肝阳上亢,肝风内动
其中医理论大致相同,肝属木,其性质是阳,主升发,开窍于目。如肝阳亢盛,便会上炎头目,见目赤红肿,神昏目眩。而肝风内动,则可能有抽搐,癫痫等症状,相应的有一句古话说肝火大动,形容人的暴怒,也是肝阳亢进的表现。
阳亢则阴虚,而肾属水,性质为阴,这个时候便需要平息肝阳,补肾阴,于是便有了方剂如天麻钩藤饮,镇肝熄风汤等。
肝阳上亢在西医里,一般有高血压的表现,且肥胖之人多见。
2.血热妄行
在中医里属于热症,多表现为出血,如鼻出血,脑出血,咯血等,这就需要用到凉血清热解毒的方剂,如安宫牛黄丸,犀角地黄汤合五味消毒饮。
3.气血亏虚,心血亏虚
见于年老体虚,乏力纳差,营养不良之人,于是用到补益气血的方剂如归脾丸,酸枣仁汤,柏子养心丸,血府逐瘀汤等。
4.肾气亏虚
则见于过度劳累,伤神熬夜,损耗精气,表现为神疲乏力,耳鸣,颈椎病,腰椎病,双膝酸软等。便用到安神补脑片,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等。
5.痰湿困体
见于夏伤暑湿,湿气滞留体内,以至于头痛昏重,或者体型肥胖,痰湿体质,便用到驱湿的方剂,如霍香正气液,半夏白术天麻汤等。
总的来说,中医若辩证准确,且没有西医检查出来的那些特别的急病症,如脑出血,脑肿瘤,急慢性感染性中耳炎,心脏病等,对眩晕症的疗效较好,有些西医束手无策的地方,中医也能有很好的疗效。
而没有西医那种全面的检查,也是中医的局限所在。但若是中医辩证不对,不仅不能有效治疗疾病,反而有可能引起病情加重,或者引起新的病症。
因此,本文所述观点仅作为科普,不构成医疗建议,如有需要治疗相关疾病,建议就医问诊,切勿自行对号入座。
详情可点赞关注评论,本人会一一回复。
谢谢大家观看,欢迎点赞评论,关注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