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除幽门螺杆菌,必须了解的10个问题!
导读
幽门螺杆菌(简称Hp)是一种黏附于胃黏膜及细胞间隙,是唯一能在胃里生活的细菌。
1983年由澳大利亚科学家马歇尔和沃伦发现,二人因此获得2005年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
2017年5月19日发布的《第五次幽门螺杆菌诊治共识》显示,我国幽门螺杆菌感染者高达7.68亿,成人感染率约50%,儿童感染率约30%。
及时检查和根除幽门螺杆菌,目前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在预防胃癌方面,这是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
很多临床学家建议,无论有无症状的成年人,只要没有抗衡因素,都要根除它,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降低胃癌发生的风险。
那么,既然你决定要根除掉这个讨厌鬼,一些细节,就必须要了解——
一、如何检查?
目前最为简便准确的检查方式就是碳13或碳14呼气试验。
很简单,空腹去医院,口服一粒胶囊,静坐一会,然后吹气,半小时就能出结果。
如果阳性,不要管数值多少,就说明感染了。因为全国各地医院使用的设备不一样,标准自然也不一样,所以,你只要看是否是阳性就可以了。
这里需要注意:
做这个呼气试验前,必须空腹或者餐后3小时以上;一周内不服用拉唑类(如兰索拉唑)、替丁类(如雷尼替丁)以及含铋剂(如丽珠得乐)等药物;一月之内未使用过抗生素(如阿莫西林等),否则可能会引起假阴性。
二、一旦一人阳性,建议全家一起治疗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极易传染的细菌,其传播渠道主要是口-口传播,一家人很可能通过餐具、洗漱用具、亲密行为等相互传播;因此,一旦一人阳性,其余家庭成员也有可能已经感染。
所以,一旦你确认感染,最好让家里的所有成年人(14岁以上,75岁以下)都做一下检查,阴性者要在你们治疗期间,做好必要的隔离措施,比如餐具单独使用。
儿童,不建议治疗和检查,原因在于:
儿童和青少年感染者很少会发生严重疾病。在儿童期感染的幽门螺杆菌,还有可能有利于感染者生命后期免疫系统的发育。
儿童服药依从性和耐受性较差;治疗药物有限,药物不良反应相对较成人严重,对肠道菌群影响更大,而且有一定的自我清除率。
三、服药有讲究
我们目前主要采用四联疗法来根除幽门螺杆菌。所谓四联,就是四种药物联用,两种抗生素+一种铋剂+一种抑酸剂。
服药有讲究:
第一要吃够疗程,一般建议14天,不能低于10天,也不建议多于14天。
第二要分清饭前饭后,一般抗生素在饭后一小时;其余两样在饭前半小时。
第三不能漏服。有的人吃一顿忘一顿,这样肯定不行。
很多人杀菌失败,都与这些有关系。不仅如此,杀菌失败还容易让细菌产生耐药性,继而更难杀死。
注意不良反应:
任何药物都会有显性或隐性的不良反应。
抗幽门螺杆菌的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一般是胃肠道反应,比如上腹胀、大便色黑、小便色深黄、口苦、恶心、不想吃饭、口舌不适、腹泻等等,属于正常反应,一般不需要停药,等停药后自然消失。
一旦出现皮疹、瘙痒、剧烈呕吐、心慌、出汗、气短等,要立即停药,并和医生取得联系!
四、治疗期间戒酒,停用不必要的药物
根除治疗期间,一定不要喝酒,饮酒可能会引起相关抗生素的双硫仑反应,甚至危及生命,
对于药物的药效发挥来说,喝酒也可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根除治疗期间,一定要避免饮酒。
推荐清淡饮食,勿进食辛辣刺激的食物,以免刺激胃黏膜,导致胃黏膜保护剂的失效或加大其他药物对于胃黏膜的刺激性,清淡饮食,保持饮食卫生。
建议戒烟,适度运动,保持心情平和,避免压力过大。
如非必要,尽量不要服用刺激胃部的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物等。
五、可不可以同时服用益生菌?
也可在根除过程中或结束后,酌情服用益生菌1-2周。因为大剂量抗生素的使用可能会对人体正常菌落造成破坏,服用益生菌有益于恢复正常平衡;
同时,益生菌也有辅助杀灭幽门螺杆菌的作用。
六、治疗后什么时候复查?
治疗结束后,至少间隔一个月才能复查。还是建议碳14或者碳13呼气试验。
七、万一失败怎么办?
目前的四联疗法也不是100%能够杀菌成功,只有约90%的成功率,所以总有那么一部分倒霉蛋儿根除失败。
如果这次Hp根除失败,不能立即再次重新吃药,需要间隔至少3个月,以便让细菌恢复对药物的敏感性。
有研究表明,间隔越长,第二次的根除效果越好,因此建议距第一次间隔6个月为好。
这里需要注意:
你一定要记住你上次杀菌吃的什么抗生素,因为有些抗生素因为耐药,不能重复使用。
有条件的不妨做一下药敏实验,可以选择最为敏感的抗生素组合,确保杀菌成功。
八、根除后复发率高吗?
不高,根除成功后再次感染的几率很低。据可靠数据,5年内再次感染的几率低于5%。
其实很多所谓复发的,其实是上次根本没有彻底杀死。
九、需要年年复查吗?
如果没有消化道疾病,不是胃癌的高危人群,也不需要年年复查。
如果条件许可,可以2年做一次呼气试验。
十、根除成功后,需要注意什么?
毕竟根除后还有可能再次感染,所以仍要注意个人卫生。因此,我建议:
孩子是易感人群,杜绝用嘴给孩子喂饭的习惯。孩子餐具要专用。
对于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患者,在家庭中尽量的有一套属于自己的餐具,不和其他家庭成员混用。
定期的对餐具进行消毒处理,主要以高温煮沸消毒为主,时间约在半小时为宜。
在外出就餐,选择以一次性的餐具为主,不给其他人随意的夹菜。
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好习惯,有助于避免幽门螺杆菌的侵入。
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因为幽门螺杆菌也可以在口腔内生存,定期更换牙刷,洗牙。
不吃生食,若必须要吃,要充分洗净。
向本文作者提问

岑荣英副主任医师自营医生
广东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
好评99%|接诊量182|响应时长46分钟
擅长:肠胃不适、胃炎、消化不良、消化性溃疡、慢性结肠炎、胰腺炎、消化道肿瘤的早期诊断以及肝胆道疾病的诊治
¥60起
问医生
#概述#消化内科#一般治疗#幽门螺杆菌检查#幽门螺杆菌感染
阅读数 37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有上腹疼痛、腹胀、恶心、呕吐、反酸等症状主要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口-口,粪-口传播通过规范药物治疗,基本可以治愈简介幽门螺杆菌(简称Hp)感染是指幽门螺杆菌从口腔进入人体后,植入胃上皮,机体难以自发清除,从而导致持久或终身感染。幽门螺杆菌感染部位主要在胃及十二指肠球部,与胃炎、胃癌、消化性溃疡等都有密切的关系。幽门螺杆菌(简称Hp)感染者主要表现为上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嗳气、反酸等消化良症状,通过四联疗法(包括铋剂+PPI+两种抗生素)进行药物治疗,多预后良好。症状表现: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可症状,或表现为上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嗳气、反酸等消化良症状。诊断依据:幽门螺杆菌抗体测定阳性、呼气试验阳性、幽门螺杆菌培养阳性、组织学检测阳性,符合任一种情况,均可确诊为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哪些类型?幽门螺杆菌感染分型是否具有传染性?本病具有传染性。通过什么方式传染?怎么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主要通过口-口,胃-口,粪-口传播,亦可通过内镜传播。通过饭前、便后勤洗手,分餐制、公筷制等方式可以预防。是否常见?本病常见。全世界有50%的人感染幽门螺杆菌,我国感染率更是高达40%~90%[1]。是否可以治愈?可以治愈。幽门螺杆菌感染者通过足量、足疗程的药物治疗,一般能治愈,部分患者会出现反复感染的现象。是否遗传?会是否医保范围?是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0
0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