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关于糖尿病那点事

关于糖尿病那点事

有很多糖尿病患者总是很烦恼为什么血糖总是降不下来?

其实没有降不下来的血糖,只是人们很难做到,就像大道理谁都懂,可就是做不到而已。

相信很多糖尿病患者都已经听过无数次医生的劝告,但总是做不到。

在这里我也就再啰嗦几句糖尿病。

首先我们来说一说糖尿病的类型:

  • 1 型糖尿病:多为先天性胰岛功能缺陷,或者弥患胰腺炎或者其他原因引起胰岛功能受损,以至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无法使血糖转化成糖原储存起来。
  • 2 型糖尿病:则表现为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细胞无法接受到胰岛素的信号来吸收血糖转化成糖原。

1 型糖尿病除非移植胰腺,不然无法逆转,只能依靠胰岛素降血糖。

2 型糖尿病在初发阶段及时采取干预手段,是有一定的几率可以逆转,恢复到正常人的水平。

看到这里,我想大家肯定很关心如何逆转,毕竟谁也不想每天依靠胰岛素或者药物来降血糖。

那接下来就说一说如何逆转 2 型糖尿病:

  1. 食物:平时注意少吃容易吸收,且含糖,含油量高的食物,如精面粉,稀饭,面条,米粉,油炸食品等。主食类除了干米饭以外,可以适当吃粗粮,如玉米,粗粮面,豆类,薯类等,这样的食物富含膳食纤维,不仅管饱,还有助于减缓血糖的吸收,更有益于胃肠蠕动,还能有效预防结直肠癌结肠息肉等。副食类则要尽量少吃含糖量高的食物,如西瓜,香蕉,葡萄,苹果,梨等,实在想吃也只能尝尝即止。无糖的蔬菜如黄瓜,番茄,菜叶等还有蛋白质类食品如豆腐,鸡蛋,无糖牛奶,肉类等几乎不引起血糖升高。
  2. 生活规律:一日三餐,定时定量,不能多吃,不能少吃。多吃了,胰腺需要分泌更多的胰岛素来吸收转化,对胰腺来说是一种负担。少吃了,胃肠道空虚会让人感到饥饿,让人忍不住从另一餐里吃回来,变相的给了胰腺压力。那如何才是适当的量?通俗一点来说,就是吃了不饿也不撑,七分饱便合适。
  3. 锻炼减肥:人们总说糖尿病是富贵病,其实是有道理的。糖原在细胞内储存到一定的量之后,会将多余的糖原转化成脂肪,引起人体发胖。而在糖原充足,还来不及转化成脂肪的时候,人体细胞便自然会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因此适当锻炼,消耗体内过多的糖原,便有助于改善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4. 药物逆转:二甲双胍,是一种经典的降糖药物,其作用机制便是改善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也有助于减缓胃肠道对血糖的吸收,从而对减肥也有一定的帮助。但有肾病的人群服用二甲双胍时,需要评估肾功能,以免引起乳酸酸中毒,进一步加重对肾的损害。
  5. 胰岛素逆转:研究表明,2 型糖尿病的初发阶段使用胰岛素干预,能让人体胰腺得到休息,有助于人体胰腺功能的恢复。本人曾有幸经治并随访过一名 40 岁女性糖尿病患者,入院时血糖高达 25mmol/L,经胰岛素干预及上述措施 3 月以后,胰岛素的用量不断减少,到最后完全无需胰岛素,甚至连药物都无需使用。

但以上的措施只在糖尿病的初发阶段才有效,如果是已经患有糖尿病多年的患者,胰腺功能已经存在一定程度的破坏,便再难恢复到正常人的状态。

这时候想要降血糖,唯有依靠胰岛素,或者药物。

那这些又该如何使用,有什么区别呢?

首先我们来说一说胰岛素:

市面上常见的胰岛素品牌有门冬胰岛素,赖辅胰岛素,甘舒霖,长秀霖,优泌林,诺和平等。

按作用时间长短分为长效,中效,短效,医师一般会配合使用来控制血糖。

如三短一长方案,便是使用一次长效胰岛素维持 24 小时的基础血糖,三次短效胰岛素控制三餐后的血糖,这种方案是最全面,最稳定的控制方案。

然而这种方式需要每天注射胰岛素 4 次,比较繁琐,人们也很难做到,于是便有了预混方案。

预混方案即中效胰岛素与短效胰岛素的混合制剂,有 50/50,40/60,30/70 几种类型,50/50 即 50%的短效,50%的中效,40/60 即 40%的短效,60%的中效,同理 30/70 即 30%的短效,70%的中效。

以短效控制三餐后的血糖,中效维持平时的基础血糖,这种方案优点便是可以每日仅注射 2-3 次,但缺点便是容易出现低血糖。同时如果预混方案选择不对,以至于短效胰岛素的量偏小,可能对餐后血糖的控制欠佳。

而若是使用胰岛素,就必须严格执行一日三餐,定时定量,多吃了,血糖降不下来,少吃了容易引发低血糖反应,若是平时还加餐,吃夜宵什么的,就很容易打乱已制定的降糖方案。

因此,有患者常说打了胰岛素都没用,其实不是没用,只是患者不注意饮食,把降糖方案打乱了。

如果真的无法做到规律饮食,那么无论哪一个医生,都没有办法给出合适的胰岛素降血糖方案。

而如果需要药物控制血糖,又必须是在胰岛素功能尚可的情况,才能有效降糖。但如果长期的胰腺高负荷,总有一天胰腺会崩溃,再也无法摆脱胰岛素。

一般的降糖药物有以下几种:

  1. 促进胰岛素分泌药:如瑞格列奈,格列美脲,格列齐特,西格列汀,这些药物通过促进胰腺分泌更多的胰岛素,来刺激细胞转化血糖。这种药物无异于在透支胰腺的生命力,因此有很多的糖尿病人本来用药物控制尚可,却终有一天出现血糖无论用什么药都无法降下来的情况,其实这便是胰腺功能下降的表现。
  2. 改善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这种药物只有一种,便是经典的降糖药物二甲双胍,具体如上述。
  3. 减缓血糖吸收药物:如阿卡波糖,利拉鲁肽,这类药物容易引起消化不良腹胀
  4. 促进血糖排出的药物:如达格列净,这一类药物是通过将血糖从尿液里排出来达到降血糖的目的,但这也带来了泌尿系统感染的风险。

很多人为了图方便,选择使用药物控制,也不注意生活习惯,胡吃海喝,于是终有一天,再也无法离开胰岛素。

也许每个人都有各种各样的理由,或者各种各样的压力。

有的人说,生命是自己的,没有必要透支身体去换那一时的欢愉。有的人说,不入天堂,便下地狱。有的人说,珍惜当下,才能有勇气面对未来,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作为一名医生,我是真的希望大家对自己的身体好一点,虽然这样做,可能会砸了医生的饭碗,让医生饿死,但那又怎样。

人们没有病了,医生才能解脱,也就再也没有苦逼的医学生,和穷苦的小医生,还有卑微的主治医生。

学医的苦是真的苦,希望大家都没病,我们当医生的就再也没有必要吃苦了。

写到这里,不知道大家看懂没有,欢迎关注留言评论,点赞转发,谢谢大家。

 

京东健康出品,未经授权,不得二次转载。授权及合作事宜请联系jdh-hezuo@jd.com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有疑问?在线咨询专业医生

获得专业医疗建议,无需等待预约

1.5亿+
累计服务患者
99%
患者满意度
30秒
平均响应时间
相关文章

文章 焦虑症与2型糖尿病病人的焦虑

焦虑症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症,主要表现为持续的焦虑、恐惧、紧张和不安,伴随着头晕、胸闷、心慌、尿频、出汗等躯体症状。该病分为广泛性焦虑和惊恐障碍两种类型,其中广泛性焦虑表现为持续的紧张不安和过分警觉,而惊恐障碍则表现为短时间内突然出现的强烈恐惧和身体不适。焦虑症的病因复杂,可能与遗传、生物学因素以及心理因素有关。某些人群,如一级亲属患有焦虑症、孕产妇、老年人以及遭遇应激事件的人群,更容易患上焦虑症。对于焦虑症的治疗,通常采用心理治疗与药物治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方法。 心理治疗包括支持性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和放松疗法等,而药物治疗则包括苯二氮䓬类、抗抑郁剂等药物。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注意按时服药,进行必要的康复训练,并多参加社交活动以获取精神支持。此外,预防焦虑症也非常重要,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应对焦虑的方法,并及时就医。对于2型糖尿病病人来说,焦虑症状也是一个常见的问题。这类病人可能由于疾病带来的压力和经济负担而感到焦虑。因此,除了进行常规的糖尿病管理外,还需要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干预。通过综合治疗,大多数焦虑症患者能够恢复或改善,但少数患者预后可能欠佳

老年健康守护者

108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尿频不治疗能自愈吗?

尿频不治疗能自愈吗? 尿频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但不限于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疾病等。对于某些轻微的尿频,如因饮水过多导致的暂时性尿频,可能无需治疗即可自愈。然而,对于由疾病引起的尿频,如尿路感染、糖尿病、前列腺炎等,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加重病情,甚至引发并发症。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尿频原因及其治疗方法: 1. 尿路感染:通过抗生素治疗可以有效缓解症状。 2. 糖尿病:通过控制血糖水平可以改善尿频症状。 3. 前列腺炎:通过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可以缓解症状。 4.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通过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可以改善症状。 总之,尿频是否能够自愈取决于其原因。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

医疗科普小站

102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尿酸高不治疗会怎样?

尿酸高不治疗会怎样? 尿酸高是身体在向我们发出信号,告诉我们身体出现了问题!尿酸高可能意味着我们摄入的嘌呤过多,或者身体代谢嘌呤的能力出现了问题。这可能会导致痛风、肾脏疾病等健康问题。所以,尿酸高不治疗可能会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 尿酸高不治疗可能会引发以下危害: 1. 痛风:尿酸高是痛风的主要诱因,如果不及时治疗,痛风症状会逐渐加重,甚至可能导致关节畸形。 2. 肾脏疾病:高尿酸血症会导致肾脏损害,严重时可能发展为肾功能衰竭。 3. 心血管疾病:高尿酸血症与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会增加患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的风险。 4. 糖尿病:高尿酸血症与糖尿病也有一定的关联,会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 因此,尿酸高不治疗可能会引发多种健康问题,建议及时就医,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医者荣耀

108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牛蒡茶不治疗会怎样?

牛蒡茶具有多种功效,如调节血糖血脂、降血压、胆固醇,健脾胃,补肾壮阳等。 牛蒡茶能活血化淤,预防和抑制心血管疾病,抗衰老。 牛蒡茶虽好,但仍建议在饮用前咨询医师,以免出现不必要的意外。

生物医疗创新站

105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吃中药不忌口能自愈吗?

吃中药时最好不要吃韭菜饺子,因为韭菜是发物,可能会导致病情加重。虽然韭菜有补肾壮阳的作用,但如果正在服用清内热的药物,韭菜与药性相反,可能会影响药效。 在服用中药期间,还有一些其他食物需要忌口,如辣椒、生冷油腻食物、浓茶、萝卜和海鲜。这些食物可能会影响药效或刺激肠胃,不利于病情恢复。 中药见效较慢,但副作用较小,因此在服用中药时,饮食上需多加注意,以确保药效不受影响。

健康饮食指南

96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手心长鸡眼不治疗能自愈吗?

手心长鸡眼如果不治疗,一般不会自愈。鸡眼是由于皮肤长期受到摩擦和压迫形成的,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导致疼痛加剧、感染甚至影响日常生活。 鸡眼的治疗方法包括使用鸡眼膏、水杨酸软膏等药物缓解症状,或者通过激光去除术、冷冻治疗等方式进行治疗。对于足部畸形引起的鸡眼,可以通过矫正鞋垫或定制支具来减轻足部压力。 糖尿病等疾病也可能导致鸡眼的发生,因此对于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水平是非常重要的。

医学奇迹见证者

95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胰岛素上升不治疗会怎样?

胰岛素上升不治疗,可能导致血糖控制不佳,进而引发一系列并发症。 首先,胰岛素上升可能导致血糖值不稳定,容易引起高胰岛素血症,诱发高血压、肥胖、冠心病等。 其次,胰岛素过高的话,患者体内的血糖值可能会变得不均衡,低血糖值的可能性很高。 因此,当出现胰岛素上升的情况时,应及时就医,进行血糖检测和相应的治疗。

健康饮食指南

103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吃小龙虾不治疗会胖吗?

吃小龙虾一般不会胖,但过量食用或选择不健康的烹饪方式可能导致体重增加。 1. 适量食用:小龙虾中含有蛋白质和胆固醇,过量食用可能导致热量摄入过多。 2. 搭配均衡:搭配蔬菜、水果等,保证营养均衡。 3. 烹饪方式:选择清蒸、水煮等健康烹饪方式。 4. 特殊人群: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人群应少吃或不吃。 总之,适量、均衡、健康食用小龙虾,对健康无大碍。

智慧医疗先锋者

113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秋冬季节冠心病不治疗能自愈吗?

秋冬季节预防冠心病,关键在于均衡饮食、控制体重和保持良好心态。 1. 均衡营养,科学饮食:多吃优质蛋白食物,如瘦肉、新鲜鱼肉,坚持低胆固醇、低脂肪、低盐低糖饮食,多吃水果、蔬菜。 2. 每天测体重,注意减肥:控制体重,远离肥胖,减少疾病风险。 3. 保持平和的心境:学会调节情绪,减少心理压力,避免过度紧张、激动等。 秋冬季节预防冠心病,还需注意多饮水、积极锻炼,增强体质。

康复之路

112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减重手术能治疗2型糖尿病吗?

减重手术并非治疗糖尿病的万能钥匙,但它是许多2型糖尿病患者摆脱药物依赖、改善血糖控制的有效方法。 2型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其治疗主要包括饮食控制、运动、生活方式干预以及药物治疗。然而,这些方法对于一些患者来说效果有限,且无法完全阻止并发症的发生。 减重代谢手术通过改变患者的体重和代谢状况,有效改善了血糖控制,降低了并发症的风险。临床数据显示,减重代谢手术对2型糖尿病的完全缓解率超过80%,总体有效性达到95%以上。 因此,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减重手术是一个值得考虑的治疗选择。

生命之光传递者

108 人阅读
查看详情
相关问诊

身高161厘米,体重128斤的2型糖尿病患者询问是否适合使用某种药物控制血糖及减肥。

就诊科室:药剂科

总交流次数:32

医生建议: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药物治疗应基于个体化原则,考虑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及是否存在心血管疾病等因素。使用药物前,需排除过敏及禁忌症,遵医嘱用药。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规律运动和定期监测血糖,对于控制病情同样重要。

查看详情

空腹血糖11,正在使用胰岛素治疗,想了解是否可以使用其他药物辅助治疗。

就诊科室:药剂科

总交流次数:22

医生建议: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11 mmol/L表明血糖控制不佳,建议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二甲双胍与恩格列净复方制剂,这有助于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血糖水平。同时,饮食控制适量运动也是控制血糖的重要手段,避免高糖、高脂肪食物,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有任何不适,应及时就医。

查看详情

患者患有2型糖尿病,想了解治疗药物是否能有效降低血糖,并询问进口药物换成国产药物的效果及注意事项。

就诊科室:药剂科

总交流次数:15

医生建议:2型糖尿病患者在选择药物治疗时,应关注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国产药物与进口药物在疗效上相似,换药时无需调整剂量。日常生活中,应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规律运动,定期监测血糖水平,并遵医嘱用药。如出现不适,应立即就医。定期复查,根据医生建议调整治疗方案,对于控制2型糖尿病至关重要。

查看详情
快速问医生
隐私保障 · 不满意可随时结束咨询 · 全程无推销
去咨询
plus免费
健康小工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