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找医生

魏晓平

精神心理疾病的网诊网购成为现实需求

精神心理疾病的网诊网购成为现实需求

 

随着现代人生活和工作节奏的增快、工作压力增加等原因,心理问题和精神疾病正在影响着更多人的健康和生命。改善人们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已被确定为当今最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中国城镇居民心理健康白皮书,通过《PEM心理健康管理系统》采集2012年2月至2017年5月的健康体检人群数据显示,总体上仅有10.3%的人处于心理健康状态,16.1%的人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倾向,大部分人(73.6%)处于亚健康状态,虽无明显的心理问题,但已出现不适症状。不同年龄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比较发现,30~39岁人群的心理健康状况最差。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也是影响青少年和大学生健康的重要因素;此外,常见的慢性疾病糖尿病、肿瘤和肥胖等疾病也会伴发心理问题。心理问题和精神疾病不仅影响我们的生 活,更引起家庭和政府双重的巨大经济压力,特别是我国医疗资源相对匮乏,与其他专业医生相比,实体机构心理治疗师和精神疾病专业医师更为短缺,平均每8.3万人才有一名精神科医师,心理疾病诊疗压力极大。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要“促进心理健康、加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和规范化管理”,并把预防为主,以人为本作为首个基本原则。心理健康问题或障碍的咨询和指导,特别是针对心理亚健康人群干预前移和预防为主,是治疗前移和预防为主的医疗策略在心理健康领域的重要体现。心理问题的早期介入和疏导会减少严重心理障碍和精神疾病的发生,但每次面对面服务的人数极其有限,实体机构已远远不能满足心理辅导和咨询的巨大需求,需要探索更有效的服务方式。
心理精神疾病在现今我国人民还不能正确认识,存在心理精神问题的人还顾虑重重,怕人知道,病耻感明显,通过网络医院/诊所就可实现首诊、复诊、心理测查、购药、康复指导、心理治疗等,即减轻了就诊者压力,又能很好地保护了患者隐私,还方便了患者,避免了舟車勞頓,也提高了心理精神疾病的就诊率、规律服药率。更适合疫情期间的诊疗。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请联系jdh-hezuo@jd.com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相关文章

文章 精神分裂症维持治疗很重要

一个偶尔话题使我回想起二十年前自已经治的一个 14 岁的上初二的小姑娘,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且其生母也是精神分裂症。住院期间小姑娘用药效果还行,不足一月就出院了。出院后由于家里姐弟对其服药的干涉致使小姑娘断续服药,病情就波动,不稳定,时有幻觉妄想等。姐弟干涉其服药,主要是因患者服药后睡很多,干家务少。家长来院反映情况后我抽时间去其家召开家庭会两次,讲了服药的重要性,用药的副作用及精神分裂症可防可治的知识。随后全家人都支持患者服药,关爱帮助患者,患者病情此后一直稳定(此前患者因断续服药再住我院一次)。 患者现已 34 岁,病情稳定,社会功能可,始终保持与大夫我的联系;适龄结婚,育有一儿一女(现均体健),最大的有 10 岁,家庭关系和谐;现患者坚持每晚服氯氮平片 50mg。 报告此病例,是想让精神病折磨的患者树立信心,坚持服药,战胜病魔,回归社会,和社会大众一起分享改革开放的红利。

魏晓平

副主任医师

宝鸡市第一社会福利院

1150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患了抑郁症后该怎么办?

青少年抑郁症自杀的新闻报道时时见著报端,常常会使人们思虑"现在的孩子怎么了?是我国教育体制有了问题吗?"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莫是一衷。 不管怎样,抑郁症在我国的发病率逐年提高,大约为5%~7%,有的讲已达10%。抑郁症已严重到婦孺皆知,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话题,我们国家已于2019年颁发了《国民健康促进法》,反映了国家已经重视了此项工作。 抑郁情绪人人都会有,可否人人都会成为抑郁症到不一定,它与每个人的个性、学识、抗压能力、处理应激的方式、亲友的关爱、生活方式、兴趣爱好等都有关系。 抑郁情绪的出现一般都有些诱因,都有个发展过程(由轻到重)。有了抑郁情绪注重调节,一般也不会发展成抑郁症。 抑郁征有哪些表现? 话少,不想动,不想到人多的地方去,喜欢安静,夜眠差,白日精神萎靡,无精打彩,记忆力差,烦躁,注意力不集中,工作学习效率低等;严重时出现情绪低落,消悲悲观,想与世隔绝,有自杀意念或行为等。 自感情绪抑郁或得了抑郁症应该怎么办? 抑郁症被称为心灵的感冒,就说明它的普遍性。谁患感冒不会有人笑话,抑郁症也应该是,但现今社会仍有绝大数抑仰症患者煒疾忌醫,自感自已抑郁了就不愿去看医生,致使轻度成重度,甚至造成恶性结果。 抑郁症可防可治。自感自已有了抑郁情绪即时调整或看专科医生,一般会很快好转。基本要求是带着不舒或痛苦上班学习,保证规率地生活。调整方式较多,如户外运动,KTⅤ互动,朋友聊天,回想自已成功的事件,做自已喜欢做的事等。以上还不能调整或改善,就去找专科大夫,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经颅磁治疗,音乐治疗等。不管怎样,早发现、早治疗都是原则。

魏晓平

副主任医师

宝鸡市第一社会福利院

1148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抑郁症与自杀

9 月 10 日是教师节,也是“世界预防自杀日”。 据世卫组织(WHO)统计,每年全球超 80 万人死于自杀,每 40 秒就有 1 人死亡。自杀多是因丧失处理生活压力的能力,陷入危机时发生的一种冲动行为,自杀行为也早已确定为公共安全重点。 抑郁症是一类很常见的精神疾病,各种原因都可能引起,主要表现是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高兴不起来),少语少动,纳(饭量)差眠差,精力不济;严重者会出现早醒,不良情绪呈现出晨重晚轻的特点,甚至消极悲观、厌世等;会对个体的工作、生活、人际交往等带来极大的不良影响。 根据 WHO 的数据,全球有大约 3.5 亿人与抑郁症为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压力的不断增大,抑郁症的发病率还在不断增加。 WHO 预计在 2030 年抑郁症将位列全球疾病负担之首。抑郁症如此高发,且对人们的影响如此之大,应引起社会各界和每个家庭的关注。抑郁症自杀率高,识别率就诊率较低,人们还对此病有病耻感。有了抑郁情绪及时找专业人员疏导和治疗,别讳疾忌医,酿成大错。

魏晓平

副主任医师

宝鸡市第一社会福利院

1145 人阅读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