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的病因
失眠的病因有所谓的“三因素模式”,即是易感因素、诱发因素和维持因素。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点来谈会比较清晰。
1、体质问题:体质是指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质,也就是我们常提到的血虚体质、气郁体质、痰湿体质等,这种特质决定了我们容易得什么病,这个病治疗的效果怎样。除了先天禀赋我们决定不了,后天的因素我们是可以调整的,中药为什么治疗失眠有效很大一部分原因我认为就是针对体质进行调理。
2、不良的应对策略:失眠的病人为了应付初期发生的失眠,往往会为了获得更多的睡眠而采取了自认为“正确”的应对策略,这些会导致失眠的存在并伴随而来对失眠的焦虑、恐惧、抑郁等心理变化,若这时候干预不及时,就会让短暂性失眠成为慢性失眠。
失眠病人不良的应对策略包括了提前上床准备睡眠、睡不着也长时间躺在床上、白天争取多睡以弥补夜间的睡眠不足等。因此,我们需要针对这些不良的应对策略进行管理。
3、对失眠的过于焦虑恐惧心理:失眠的病人常过分夸大失眠的短期影响和长期影响,尤其是对自己白天功能和身体健康,认为失眠是让自己白天精神不佳、工作效率下降等的唯一罪魁祸首,并进而认为只要能睡好觉,一切问题就会解决,终日将精神集中在如何“保证今天晚上睡好觉”上来。随着病人对睡眠的期望值提高,因而更加害怕失眠,愈加紧张害怕就愈加难以入眠,从而使病人进入“失眠一失眠恐惧一加重失眠”的恶性循环之中,长期难以得到治愈。这种模式提醒了我们要针对焦虑恐惧等情绪进行处理,可以尝试一些瑜伽或放松训练来缓解情绪,帮助睡眠。甚至还可以结合抗抑郁药、抗焦虑药来治疗,迅速控制症状,然后再在医生的指导下缓慢减药。
向本文作者提问

刘福权副主任医师自营医生
广安市精神病院精神科
好评100%|接诊量26010|响应时长16分钟
擅长:擅长抑郁、焦虑、失眠、双相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的诊治,对阿尔茨海默症(老年痴呆)、青少年孤独症、注意与缺陷障碍的的咨询和治疗有较丰富的颇有心得。
¥29.88起
问医生
#睡眠#概述#精神心理科#失眠#长期失眠#慢性失眠
阅读数 5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很难入睡和(或)保持睡眠状态,影响社会功能通常由压力、生活事件或良睡眠习惯造成轻症失眠经积极治疗一般可治愈简介失眠症是最常见的睡眠障碍,常表现为难以入睡或难以保持睡眠状态,或两者兼而有之,从而影响白天社会功能。失眠的人醒后仍会感到疲倦,失眠仅会影响精力和情绪,还会影响健康、工作表现和生活质量。通常短期(急性)失眠,多因压力过大或创伤性事件所致;而长期(慢性)失眠仅成为主要健康问题,也可能与其他疾病或药物有关。失眠的治疗有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两种方式。轻症失眠一般可治愈,主要通过改善睡眠习惯、解决与失眠有关的问题、认知行为疗法、药物疗法等;重症失眠治疗效果欠佳。症状表现:典型症状为夜间难以入睡、易醒、早醒、睡眠质量差等,由于睡眠质量差或缺乏,导致白天头昏、乏力、精神足、疲劳、注意力能集中等。诊断依据:凡连续三个月每周至少三晚出现睡眠质量差或睡眠足,且对患者的生活、工作、学习造成影响,即可确诊。失眠有哪些类型?根据失眠持续时间分为短暂性失眠、急性失眠、亚急性失眠和慢性失眠。是否具有传染性?是否常见?本病常见。18岁以上人群失眠症状总的患病率为32.2%,其中入睡困难为14.4%;间断性睡眠为22.9%;早醒为13.8%[1]。是否可以治愈?轻症失眠一般可治愈,主要通过物理治疗、改善生活方式、辅以药物治疗等;重症失眠治疗效果欠佳,一般通过药物治疗、改善生活及精神压力等缓解。是否遗传?否是否医保范围?是

大家还在看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1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