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健康状况恶化,确认辞职

秒懂健康·首席健康管家
秒懂健康
首席健康管家

  8月28日下午5点(北京时间4点)在首相官邸举行的内阁会议上,安倍已表示打算辞去首相一职以解决健康问题, 安倍已告知执政的自民党官员他打算辞职。自民党官员和安倍晋三在党总部举行了紧急会议,讨论首相决定。

  此前据NHK报道称,由于健康恶化,为了避免阻碍国家事务,安倍计划辞职。路透社其后引述知情人士报道,安倍决定辞职。安倍晋三于2007年9月因溃疡性大肠炎而辞去首相任职,但执政自民党高层此前强调,虽然安倍病情似乎恶化,但目前已处于康复阶段,不可能辞职。先前日本媒体爆料安倍晋三在上班时突然吐血,有的则报道称安倍在上班途中晕眩呕吐,呕吐物中还带有血丝。

  安倍晋三于8月24日前往东京庆应大学医院,是继8月17日之后再次前往该医院。首相官邸表示,安倍是遵循医生要求一周后再到医院。日本《读卖新闻》引述消息人士称,安倍再到医院是领取体检报告。日本电视台(Nippon TV)就引述政府及执政党消息指,安倍前往医院是为治疗慢性疾病,溃疡性结肠炎可能已经恶化了,并且他在医院接受了治疗。

  安倍自17岁起就患上溃疡性大肠炎,一直未彻底完全痊愈,相关病史长达48年。

  溃疡性大肠炎的类型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肠病,是由于大肠炎症(肿胀)引起的慢性疾病。(典型)症状包括腹痛、腹泻和疲倦。可引起结肠和直肠内膜溃疡。症状包括腹泻,腹部绞痛,体重减轻和疲劳,患者发生结肠癌的长期风险高于无溃疡性结肠炎人群。年发病率约为10人到20人/10万人。

  溃疡性结肠炎发病原因尚不清楚,一般认为与遗传和免疫系统功能异常均起作用,其中免疫系统攻击消化道细胞溃疡性结肠炎发病高峰期分别是20至30岁,以及60至70岁。饮食不规律和压力会加重病情。并发症可能包括结肠癌风险增加,血管凝块和结肠穿孔等。溃疡性结肠炎通常不会影响大肠壁全层,几乎从来不会累及小肠。受累的大肠部位出现浅表溃疡。与克罗恩病不同,溃疡性结肠炎不会引起瘘管脓肿

  溃疡性结肠炎目前是无法治愈的。大多数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症状)可以得到缓解,而一线或二线治疗对其余患者无反应(无效)。目前有很大比例的人受不良影响困扰。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目标是控制炎症,减少症状并补充损失的任何液体和营养物。具体治疗取决于患者症状的严重程度。尽管中度至重度患者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但这不是长期治疗,因为副作用可能包括骨质流失,高血压和体重增加。标准药物:包括5-氨基水杨酸(5-ASA)Asacol标准治疗方法。安倍晋三说,他于2009年开始服用,当时该药物已在获得日本批准。

  安倍晋三在2013年的演讲中说:“如果这种药物Asacol花了更多时间在日本市场上上市,那么我很可能不会成为今天的样子。”这种药物(也称为美沙拉敏)的副作用可能包括恶心,头痛或呕吐。很少会加重溃疡性结肠炎的症状。其他治疗方法包括需要仔细监督的免疫抑制剂药物,通常仅在患者对其他治疗方法无反应时才使用。

  最严厉的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结肠。

#溃疡性慢性回肠结肠炎
阅读数 15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空肠和回肠肠腔内多个部位出现溃疡症状为慢性腹泻、脂肪泻、腹痛、消瘦、发热等以对症治疗为主,预后相对较差简介慢性溃疡性非肉芽肿性空肠回肠炎是一种比较少见的肠道疾病,其特点是空肠和回肠肠管内多个部位出现溃疡,本病的具体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尚明确。患者的典型症状为慢性腹泻,部分患者在儿童期就出现腹泻史,除此之外还可出现腹痛、腹胀、发热、消瘦等症状。目前尚特效药物可以治疗本病,多以对症治疗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病变范围集中的患者可进行手术治疗。本病进展快,预后相对较差,若未及时治疗,可引起肠出血、肠穿孔等并发症,最终导致患者死亡。症状表现典型症状为慢性腹泻,还可出现消瘦、腹痛、腹胀、发热等症状。诊断依据本病需结合病史(腹泻史)、临床症状(长期腹泻、脂肪泻(大便颜色淡,量多,呈油脂状或泡沫状,有恶臭)、腹胀、腹痛等)、体格检查(体型消瘦、腹部压痛等)、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白蛋白、血钙等指标偏低;大便脂肪增加、隐血阳性(大便内有血,提示有消化道出血如肠道出血)等)及影像学检查(X线钡剂造影发现肠管狭窄或扩张等,胶囊内镜和小肠镜发现多处溃疡)等检查结果综合诊断。是否具有传染性?否是否常见?本病少见,具体发病率目前尚统计学数据[1]。是否可以治愈?较难治愈,本病尚有效治疗手段,多以对症治疗(缓解腹泻、补液、补充白蛋白等)为主,缓解临床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是否遗传?否是否医保范围?是
秒懂健康·首席健康管家唐保东副主任医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