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吃糖也烂牙?妈妈可能犯了这些错

秒懂健康·首席健康管家
秒懂健康
首席健康管家

  不吃糖也 烂牙 ?引起 龋齿 的原因有这些

  很多家长把孩子的龋齿一味地跟糖联系在一起,为了预防龋齿,不让孩子吃糖。其实这种做法是不对的,龋病的发生不是单一因素决定的,引起龋齿的四个因素主要是细菌、食物、宿主及时间。

  细菌:致龋菌会产生一些有机酸,侵蚀牙齿。

  食物:进食时需要牙齿的咀嚼,有些食物被咀嚼后会残留在牙缝中,为致龋菌提供养分,如蔗糖。致龋菌吃了蔗糖后,会产生各种有机酸。

  宿主:牙窝沟越深,食物和细菌滞留的几率越大,越易引发龋齿。

  时间:龋齿并不是一天形成的,有一个漫长的过程。一般来说,形成龋洞大概需要1.5-2年。

  不吃糖就能预防龋齿吗?

  我们吃的食物中,含糖的不只有糖果,还包括碳酸饮料、曲奇饼干、蛋糕、谷物、玉米片、面包等,由此可见,单纯地不让孩子吃糖并不能预防龋齿,其他看似健康的食物也含有一定量的糖类。再者,食物引发龋齿还有另一个原因,就是要跟菌斑发生作用,产生一定量的酸才会致龋。所以避免吃黏性大的食物也是防龋的有效手段,这类食物如碳水化合物、饮料等。

  当然,对孩子来讲,过多的食用糖果也是无益于健康的,不单纯地只是预防龋齿。所以,爸妈要给孩子制定吃糖的原则,比如一个星期只可以吃几次,吃完还要刷牙。

  下一页:预防孩子龋齿,妈妈需要做到这几件事

  预防孩子龋齿,妈妈需要做到这几件事

  1.培养宝宝刷牙习惯

  牙齿清洁不到位也是龋齿的主要原因,很多妈妈觉得宝宝还小,不需要刷牙。其实,从长第一颗牙开始,就要培养宝宝刷牙的好习惯。

  正确刷牙方法:刚开始,妈妈要帮助宝宝刷牙,先让宝宝张开嘴,把牙刷放入宝宝嘴里,里里外外刷一遍。需要提醒的是,给宝宝刷牙时一定要竖着刷,这样才能更好的清洁牙齿。而且,宝宝的牙龈非常娇弱,所以一定要为宝宝选择专用的牙刷和牙膏,再配合轻柔的动作,才不会引起宝宝的排斥。

  2.定时看牙医

  每3-6个月看一次牙医,每6个月涂氟一次。还要选择性地进行窝沟封闭。每个人的大牙后面都有很多窝沟,这些窝沟凹凸不平,可以增大咀嚼面积,使食物更充分咀嚼,帮助进食。但是如果窝沟裂隙过深,食物过多积聚,难以清除就会形成龋齿。

  窝沟封闭是用专用材料涂在窝沟上,形成一层保护膜,防止细菌及代谢产物对牙体的侵蚀,以达到预防窝沟龋的目的。

#中龋
阅读数 1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有健康问题,立即提问
3元提问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牙体硬组织因细菌感染等因素出现进行性破坏牙齿有色素沉着,对刺激敏感,可有龋洞形成龋洞形成后需采用牙齿充填修复术及时治疗简介龋齿俗称蛀牙、虫牙,是牙体硬组织(包括牙釉质、牙骨质、牙本质)由于细菌感染、食物残留、牙齿形态结构等多因素影响,出现慢性、进行性破坏的牙病,是口腔科非常常见的疾病。乳牙、正在生长中的年轻恒牙或恒牙都有可能发生龋齿,因此龋齿可发生于各年龄段人群,其中儿童、老年人相对高发。一般经非手术治疗、牙齿充填修复治疗后,龋齿可得到有效治愈。若及时治疗,龋齿病变可能向牙体深部发展,引发牙髓病、根尖周病等[1]。症状表现:典型临床表现为牙齿色素沉着(出现白色、黄褐色或棕褐色斑块),对冷、热、酸、甜等物质敏感等,当龋齿进一步发展,还可出现牙体缺损,形成龋洞(即生活中常说的牙洞)。诊断依据:根据患者生活习惯(是否喜食甜食、是否科学刷牙等)、临床症状(如牙齿色素沉着、敏感性、龋洞等),结合口腔检查即可诊断。龋齿有哪些类型?1.根据龋齿病变的深浅程度,龋齿可分为:(1)浅龋:龋齿的初级阶段,病变程度较浅。(2)中龋:龋齿病变进一步发展,程度中等。(3)深龋:龋齿病变已深入牙齿内部,接近牙髓。2.根据龋齿病情的进展速度,龋齿可分为:(1)急性龋:又称湿性龋,牙齿破坏进展较快,病变组织质地湿软,多见于儿童或青年人。(2)慢性龋:又称干性龋,牙齿破坏进展较慢,病变组织质地较干。(3)继发龋:龋齿经充填治疗后,在治疗材料周围牙体组织上继发的龋齿[1]。是否具有传染性?是否常见?本病常见。龋齿是影响我国居民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人群患病可达34.5%~70.9%,各年龄段、各地域人群均可能发生龋齿,儿童、老年人相对高发[1]。是否可以治愈?可以治愈。龋齿患者经非手术治疗或充填修复治疗后,可以获得有效治愈。是否遗传?遗传因素对龋病的发生和发展只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而环境因素更为重要。是否医保范围?是
秒懂健康·首席健康管家林梅副主任医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0
0
0
查询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