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理想就医模式!非公医疗助力推进医协体同医联体融合发展

秒懂健康·首席健康管家
秒懂健康
首席健康管家

  大医院人满为患,小医院门可罗雀,这是目前我国各地现实状况。

  如何改变这种状况,让大医院专攻疑难杂症、小医院解决常见病、多发病,二者各司其职,使得医疗资源充分利用,百姓看病方便顺畅?

  从2016年8月份开始,国家开始了“健康中国”建设,对分级诊疗提出了更明确的目标:90%的病不出县。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建设县域医联体被当作一个主要的抓手,成为了各地必须落实的工作。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截止至2018年底,全国范围内共组建城市医疗集团1860个,县域医疗共同体3129个,跨区域专科联盟2428个,面向边远贫困地区的远程医疗协作网5682个,1720家社会办医疗机构加入医联体。

  然而,数据看似美好,但揭开华丽外衣,不难发现,在光鲜亮丽的背后隐藏着的却是阴影斑驳。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将近80%的社会办医疗机构还没有融入到医联体中,除此之外,针对基层转诊也是难以实行,总之,政府一直在推的医联体,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美好。”2019年9月1日,由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以下简称“协会”)主办的“全国医协体建设发展论坛”在上海隆重举行,会上,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郝德明对39健康网直言,医联体发展至今主要是以公立医院为主,其他医疗机构总是被排斥在外,绝大部分患者无法实现理想中的分诊模式。

  这句话仿佛给医联体定了个调:分级诊疗,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如何打破当前形势已经迫在眉睫。

  医联体瓶颈凸显

  实际上,公立医院与非公医疗机构本身就是两个不同的利益共同体,在利益面前,双方自然当仁不让。

  从医联体这一政策可以看出,目前,医联体的指挥权在公立医院手上,而医疗服务市场规模可见,公立医院与非公医疗都想争抢到最大的蛋糕显然不现实。

  而在近年来,公立医院也在不断跑马圈地,也在给医院的各个科室主任定指标,原本以“公”为本的公立医院,如今也被扣上了“私”的帽子。

  例如,许多科室主任正在被强行以KPI的模式规定手术量,“某些科室今年需要开1000个手术,明年要1200个手术。”郝德明会长介绍,前段时间,河南省中医医院郑州分院也发出通知,要求医院包括后勤管理人员在内的所有员工,每人要给医院去抓五个患者到医院来住病房,如果少一个患者要扣奖金200块。

  “这是典型的公立医院的做法。”郝德明会长说。

  当然,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各地方也相继推出改革措施。

  例如在北京,公立医院被要求实行采购领域的两票制、零差价,挤压中间供应商以及医务人员回扣的水分;实行门诊预约制,通过预约减缓门诊大厅人满为患的现象,减少三甲医院门口倒号的票贩子和医务人员的勾结的症结;首诊在基层,北京部分社区的居民被规定不能开摩托车直接来协和医院北京来挂号,必须要转诊才能去三甲医院,这一手段致力减少三甲医院门诊患者;院长负责制,助力推动公立医院回归公立性……

  但是,在这些政策的推动下,也使得三甲医院业绩出现下滑,他们不得不寻找应对措施,不得不定出业务指标。

  “所以,以公立医院牵头的医联体不愿意让非公医疗进入。在公立医院代表看来,非公医疗是市场化的产物,能生存就生存,不能生存就关门。”郝德明会长表示 ,医联体是促进医疗资源下沉和分级诊疗体系建立的有效组织手段,但在地方的卫计委的执行中已经走偏方向,已然变成地方公立医疗机构跑马圈地的工具。

  非公医疗抱团取暖

  非公医疗机构进不了医联体也就意味着患者无法转诊到这些医院,非公医疗机构患者就会相应减少。今年减少患者,明年的医保额定费用就会减少,连滚三年,原本技术、口碑、服务等综合实力还算理想的医院只能关门。

  为此,非公医疗机构只能抱团取暖,寻找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于是,医协体成为一大选择。所谓医协体由中心医院、协作医院、基层医疗机构、康复机构及第三方服务机构组成。支持一个医疗机构的不同科室与多个专科医协体建立合作关系,以跨区域专科联盟和远程医疗协作网协同运作方式,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技术支撑,为发展不平衡的医院提供能力建设服务。

  “医协体是继医联体的发展和丰富,从建立始就是紧密合作模式,汇集各种资源,聚焦服务社会办医,通过同医联体的融合发展,共同促进医疗资源下沉和分级诊疗体系建设。”郝德明称。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依据国家医联体和“互联网+医疗健康”政策,在社会办医疗机构行业达成共识的基础上,全力组织共同推进并全国社会办医疗机构跨区域开展专科医疗协作,建立了多学科医疗协作体,并依托互联网技术建立了云平台。

  “云平台试运营来,截止目前,入驻云平台的各类机构达993家,其中医疗机构962家、第三方服务机构31家,入驻机构中副高以上医生1,171名。云平台手机端也在逐步链接,突破了场所地域限制,更加便利地为患者提供及时服务。”医协体云平台营运中心执行主任赵晓冬介绍,医协云上线以来,得到众多社会办医疗机构、医护人员的支持和欢迎,也得到全国各地患者的关注,历史累计浏览次数为215.9万,访问网站独立IP数为29万。

  可以预见,医协体的建设与推进,以跨区域专科联盟和远程医疗协作网协同运作方式,未来,可以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技术支撑,为发展不平衡的医院提供能力建设服务,进一步改善患者就医过程中的种种难题。

阅读数 6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有健康问题,立即提问
3元提问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