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玩“举高高” 3岁女儿被风扇削成颅骨粉碎性骨折
今天界妈看到一个新闻,被吓“死”了:
新闻中的父亲为了逗孩子开心,和孩子玩“举高高”,不料锋利的吊扇叶片一下子从3岁女儿的头上削过,鲜血顷刻喷出,孩子很快就没了声。

所幸,经过2个多小时的抢救,医生清除了患儿颅内的出血,再运用医学生物胶将碎裂的头骨一块块修复,拼接完整后嵌合回头部。孩子保住了性命,目前正在进一步治疗。
不知道小女孩长大后还会不会记得这件可怕的事,但这应该会成为这个父亲的噩梦了。
在逗孩子时,一定要适度啊!有时候我们觉得孩子玩得很开心,其实背后的危险也悄然而至,而危险的逗娃方式又岂止“举高高”?
1 摇晃哄睡
宝宝一直哭,不睡觉,怎么办?
来,“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很多老人家喜欢用摇晃的方式哄孩子。
快住手!这很有可能引发摇晃婴儿综合征,让宝宝致残甚至致死。
摇晃婴儿综合征常见于1岁以内婴儿,大部分发生在6个月以内。婴儿年龄越小越容易受到摇晃震荡的损伤。
因为在正常情况下婴儿头部的体积和重量,占全身的比例远比成人大得多,婴儿头长占身长的20%,而成人约为10%。同时幼儿脑部水分含量高,颅底较为平坦,大脑不易固定。加之婴儿颈部的肌肉柔软娇嫩,对头部支撑力软弱,更承受不住较大幅度的摇晃和高抛的震荡。
如果剧烈地摇晃婴儿,或是像开头新闻那样“举高高”将孩子一次次地抛起来又接住,或是快速地旋转婴儿,都可能对他们造成巨大伤害!
注意:在6个月大之前,只要抱着宝宝,家长都应以手掌支撑住宝宝的颈部。如果用摇篮摇晃宝宝时,也只能轻轻地前后、左右摇晃,不可旋转、上下摇晃,或突然改变方向。
2 拉胳膊转圈、荡秋千
2~5岁宝宝,肘关节处环状韧带松弛,如果家长经常纵向拉孩子胳膊绕圈圈、或是“荡秋千”,就可能造成桡骨头半脱位(radial head subluxation, RHS)。
桡骨头半脱位也称为“保姆肘”、“牵拉肘”和“环状韧带移位”,是幼儿所独有的常见肘部损伤。
损伤机制通常为肘关节处于伸展位时,旋前的前臂受到轴向牵拉。桡骨远端突然受到牵拉时,一部分环状韧带滑到桡骨头上,并滑入桡肱关节,被卡在关节中。环状韧带移位导致患者出现症状。
因此,也可能发生在家长抓住孩子的手臂以防儿童跌倒或挣脱,或是猛拉着孩子的胳膊往前走,或是拉着孩子的手或手腕抱起他们。
到5岁时,由于环状韧带已变得厚且牢固,就不太可能撕裂或移位了。
脱位后,孩子可能因疼痛哭闹不止,膀子也不愿上抬。建议尽快前往医院就诊,由骨科医生帮助复位。
注意:抱孩子时,不要用手或胳膊抱,要从腋下抱起孩子;不要拉扯、摇晃孩子的手或手臂。
参考资料:
1.“举高高”致电扇切了女儿头骨.广州日报.2019-08-01
2.幼儿暴亡!这要命的哄娃招式你可能天天在做.湖南省儿童医院(微信公众号).
3.桡骨头半脱位(保姆肘).uptodate
4.Nursemaid's Elbow.From:https://www.webmd.com/children/nursemaid-elbow#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