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抗“糖心”!糖尿病患者如何预防动脉粥样硬化

秒懂健康·首席健康管家
秒懂健康
首席健康管家


  心血管疾病是我国国民死亡的首要病因,而动脉粥样硬化(AS),则为脑血管疾病,冠心病等缺血性血管疾病,提供了“基础”。为了呼吁国民关注血管健康,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每年5月18日,被定为“血管健康日”。

  普遍认为年龄、血脂异常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原因,而研究发现,糖尿病对于我们血管健康的损害也不小。


  “糖”不控好,“心”也累

  “糖心”,一直是糖尿病患者们最为忌惮的并发症之一。

  但其实,不只糖尿病,葡萄糖调节受损、糖耐量低减、以及空腹血糖调节受损,这些糖尿病前期的中间代谢状态,同样对我们的血管造成不小的损害。

  糖调节受损,那么胰岛B细胞的早期分泌功能将出现障碍,并且会发生胰岛素抵抗,这将导致冠心病的发生风险大大增加。葡萄糖耐量低减(IGT)具有导致冠脉病变的多种风险因素,包括胰岛素抵抗,腹型肥胖,高血压,高水平的“坏胆固醇”、甘油三酯等等。


下一页:糖尿病管理,别忘护心

  糖尿病管理,别忘护心

  1 生活方式干预

  生活方式干预,是控糖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其实,控糖之外,还需兼顾血管健康。

  戒烟,限酒,限盐,合理饮食,规律运动,正常作息,保持健康心理等,是生活方式干预的基本要求。

  糖友需要保持低糖低脂,热量适当的饮食。相关膳食指南推荐,在日常饮食中,优先选择全谷物、新鲜蔬果,肉类摄入应当选择瘦肉、油性鱼、去皮的家禽,海鲜、瘦红肉应适度;调料方面,应选择无脂类调味品,醋和芥末可优先选择。糖友的烹调方式,应以蒸煮为主,煎炒烘焙类菜肴不宜过多。

  2 稳血压

  高血压,是动脉硬化的“罪魁祸首”之一。而当它与高血糖共存时,“威力”也将更为显著。

  因此,糖尿病治疗,自然也少不了血压控制。糖友需根据自身情况,考虑心肾作用、疗效等,选择适合自己的药物。


  3 调血脂

  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最直接因素,是血脂异常。而过多的脂肪堆积,也会导致肥胖,加重糖尿病进展。

  对“心”对“糖”,都非常不好。

  4 抗凝治疗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还存在一个特殊情况——高凝血状态,而这使得我们的血管更易发生“意外”。

  5 体重控制

  长得胖,不仅心理愁,“心”也难受。

  肥胖、超重,会增加胰岛素抵抗,而胰岛素抵抗,本身就是“促”动脉硬化的条件之一。

#糖尿病#心外膜斑
阅读数 5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有健康问题,立即提问
3元提问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喝水多、吃饭多、尿多但体重减轻常引发肾脏、视网膜、神经病变及酮症酸中毒目前法治愈,确诊后需终身服药简介糖尿病是一种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以高血糖为特点的代谢性疾病。正常情况下,胰腺释放胰岛素,帮助身体储存和利用食物中的糖和脂肪。当胰腺分泌胰岛素减少,或身体对胰岛素反应敏感性降低时,就会导致糖尿病。症状表现:典型症状是三多一少,即喝水多、吃饭多、尿多但体重减轻。诊断依据:依据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以及随机静脉血浆葡萄糖≥11.1mmol/L、空腹静脉血浆葡萄糖≥7.0mmol/L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测2小时血浆葡萄糖≥11.1mmol/L确诊。糖尿病有哪些类型?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特殊类型糖尿病(除以上三种类型外,其他糖尿病的总称)是否具有传染性?是否常见?本病常见。我国成年人患病率为11.2%。是否可以治愈?目前法治愈,确诊后需要终身服药;但可以通过药物治疗维持患者血糖保证患者生活质量。血糖情况控制好,可能出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神经病变等多种并发症。是否遗传?是是否医保范围?是
秒懂健康·首席健康管家邹大进主任医师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