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烈日如何预防中暑?中暑怎么办

秒懂健康·首席健康管家
秒懂健康
首席健康管家

  重体力劳动者,如建筑工人、农民等;长期处于高温环境下者,如夏季烈日下指挥交通的交警,工厂锅炉工人等;居住条件差,待在不通风处者;老年人、儿童、孕产妇及某些慢性疾病患者。

  哪些人容易中暑

  重体力劳动者,如建筑工人、农民等;长期处于高温环境下者,如夏季烈日下指挥交通的交警,工厂锅炉工人等;居住条件差,待在不通风处者;老年人、儿童、孕产妇及某些慢性疾病患者。

  以下人群容易出现中暑,要特别当心:

  (1)考场外等待孩子的家长们。

  (2)夏天驾车带孩子出门的父母,下车时把孩子留在熄火的车内。

  (3)各大高校开学前的新生参加军训。

  发现有人中暑该如何处理

  首先应将中暑者迅速转移至阴凉通风处,让其平卧,松开或脱下衣服。

  使用电风扇、空调,并按摩中暑者四肢及躯干,促进循环散热。

  将冰袋置于中暑者额头、脖子两侧(两侧颈动脉处)及两侧腹股沟区;凉水擦洗全身,有条件的可以在凉水中加入少量酒精以促进蒸发散热。

  体温降至38℃后,可适当放缓或停止降温。

  若中暑者神智尚可,可给予适量冰淡盐水及清凉饮料以补充水分和盐。

  已发生昏迷、抽搐等症状的重度中暑者,应立即送往附近的医院进行抢救。运送过程中注意为中暑者遮阳,并使用冰袋等降温措施。

  若中暑者出现心跳呼吸停止,应立即行心肺复苏。若现场无人能做心肺复苏,应大声向周围呼救,并及时拨打急救电话。

  做好准备防中暑

  要关注天气情况,尽量减少在高温天气进行户外活动的时间,尤其是发布高温警报的天气更应尽量避免外出。

  每天的10时~16时是一天之中气温相对较高的时段,若需要在这一时段外出,应做好防暑准备,如打遮阳伞,涂防晒霜等,并尽量避免直接暴晒在烈日下活动。

  家中以及身边常备防暑药物,如清凉油、风油精、人丹、藿香正气水等。

  平时多喝水,尤其是在炎热的环境下以及运动、重体力劳动时更应及时喝淡盐水补充水分和盐。

  善饮食,多吃水果蔬菜及绿豆汤、酸梅汤等自制消暑饮品。

  老年人、儿童、孕产妇等中暑的高危人群应合理计划在高温天气下的学习、工作安排。

  工厂、建筑工地等单位负责人应做好在高温天气下的工作安排,给员工充足的休息,避免在高温环境下长时间工作。

#中暑病
阅读数 1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长期处于高温高湿环境而引起的疾病以口渴、乏力、出汗、头晕、恶心等为主要症状经降温、综合对症治疗后可治愈简介中暑,是指在高温高湿、通风良环境中,患者因体温调节障碍、汗腺功能衰竭、水和电解质代谢紊乱,而出现一系列临床表现的热损伤性疾病。以口渴、乏力、出汗、头晕、恶心等为主要症状,可导致机体神经和循环系统出现障碍,重者可致死亡。闷热潮湿的夏季,是中暑高发时节。一旦发现中暑,须立即采取降温等紧急措施,并送至医院对症处理,防止发生严重后果。经综合治疗后,中暑大多可痊愈。症状表现:典型临床表现为口渴、乏力、出汗、头晕、恶心等,具体症状表现与病情轻重程度相关。诊断依据:根据患者发病前所处环境/行为(如高温潮湿环境下作业或运动等)和临床表现(口渴、乏力、出汗、头晕、恶心等),并结合核心体温测量(多测量直肠体温)即可诊断。中暑有哪些类型?根据病情轻重程度,中暑可分为:先兆中暑:长时间暴露于高温高湿环境引起,中暑症状较轻。轻症中暑:先兆中暑持续加重所致。重症中暑:轻症中暑进一步加重,多出现器官受损。根据发病机制和临床症状,又可分为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这三种类型可依次发生,也可能交叉重叠存在[1]。是否具有传染性?是否常见?本病常见。中暑好发于炎热夏季,在我国亚热带、热带地区更为常见。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中暑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也在逐渐上升。是否可以治愈?可以治愈。一旦发现中暑情况,应将患者从高温潮湿的环境,转移至阴凉干燥且通风的环境,并就医给予降温、综合对症治疗,可以及时治愈中暑。是否遗传?否是否医保范围?是
秒懂健康·首席健康管家怀伟副主任医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