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彝药惊艳亮相药交会 特色疗法及效果引关注
5月16-18日,第77届全国药品交易会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隆重开幕,作为中国医药行业规模最大、影响最大的行业盛会,短短两天之内,近20万人参观展览。而作为少数民族医药的代表,云南彝族医药龙头企业——云南龙发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携旗下30余款经典彝药亮相药交会,受到参展观众热捧。
39健康网编辑在展台现场看到,生力胶囊、紫灯胶囊、秋泻灵合剂、乌金活血止痛胶囊、复方大红袍止血胶囊等众多现代彝药琳琅满目,不时有参展观众停留咨询,并洽谈合作事宜。
龙发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裁徐志斌
千年彝医药惊艳药交会
“彝族有着自己独特的语言、文字、文学经典及立法,尤其是彝族医药,传承千年绵延不绝,衍生出大量经典名方,”龙发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裁徐志斌在接受39健康网编辑采访时表示,“彝族医药大多采用野生天然药材,品质优良,经过现代化改造之后,在保留原有彝族医药特色的基础上,品质和疗效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实现了民族医药的现代化。”
徐志斌总裁以此次的重点展品——陈香露白露片为例,该药以陈皮、石菖蒲、大黄、甘草等多味草药制成,健胃和中、理气止痛,用于胃溃疡、糜烂性胃炎等各种肠胃疾病,在云南当地广受欢迎,每年仅在云南地区销量即可达到300余万瓶,几乎家家必备。
徐志斌总裁透露:近年来,依托丰富的天然药物资源,云南医药生物产业经济总量连续保持高速增长,并涌现出一大批优质企业。作为业界翘楚的龙发制药,以“健康地球,健康人类”为企业使命,传承博大的中医药文化,依托云南丰富动植物资源和集团强大的科研优势和营销优势,将继续致力于民族彝医药的保护和开发。
目前,龙发制药是国家民委认定的民族药生产企业,也是彝药品种最多的药企,在传承民族彝医药的道路上,已发展成为集药材种植、药物研发、中间提取、药品制造、市场营销、售后服务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并于2017年4月27日在新三板成功挂牌上市(股票代码:871290),成为中国彝药第一股,正式开启中国彝药的资本经营之路。
献言献策 助力彝医药腾飞
2017年,云南省卫计委正式启动了彝医本科教育教材编写工作。《彝医学》教材的编写,将通过系统整理我国彝医药的理论体系,编写我国第一套学科较为系统的彝医药本科教材,将为我国高等中医药院校的彝医学人才培养提供必备条件。这一重大利好,既体现国家对于发展民族医药的大力支持,也体现出了当前民族医药发展中待解的燃眉之急。
徐志斌总裁透露,目前,由于内陆消费者认知不足、资本、研发实力及营销能力欠缺等原因,彝族医药开发仍有较大发展空间,大量经典名方散落在民间彝医和研究者手中,尚未产生实际经济效益,市场上现有的彝药批文也仅有100余个,大量经典名方亟待挖掘保护。
他建议,要将彝医药发扬光大,必须走市场之路,加大对于野生药材的驯化工作,加强产品研发及营销能力,将优秀的彝医药品种推向更为广阔的内陆地区;同时,大力挖掘散落民间的经典名方,培养、储备彝医药人才;加强彝医药理论体系建设,形成民族特色医药体系,增强市场竞争力。
“民族医药尤其是少数民族医药,是各族人民几千年来诊疗经验的积累,受到当地民众多年来的大力支持,国家应当在药品质量评价标准、医药准入等方面继续加大扶持力度,进一步鼓励做大、做强彝族医药事业。”徐志斌建议,“对于民族医药,采用与西药和中药相同的质量评价体系、疗效认定方法、临床试验方案,并不合适,应制定相对应的规范与管理需求,特色管理,相信在国家一系列利好政策的支持下,彝医药将取得更为辉煌的市场表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