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应该做什么检查呢?
作者:胡凤山
胃癌(gastric carcinoma)是起源于胃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在我国各种恶性肿瘤中发病率居首位,胃癌发病有明显的地域性差别,在我国的西北与东部沿海地区胃癌发病率比南方地区明显为高。好发年龄在50岁以上,男女发病率之比为2:1、由于饮食结构的改变、工作压力增大以及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等原因,使得胃癌呈现年轻化倾向。胃癌可发生于胃的任何部位,其中半数以上发生于胃窦部,胃大弯、胃小弯及前后壁均可受累。那么胃癌应该做什么检查呢?

1、普通电子胃镜:EG内镜下表现隐匿,特征不明显,主要是黏膜粗糙感、触之易出血、斑片状充血及黏膜糜烂等。典型的胃癌在镜下表现为结节、肿块、高低不平的癌性溃疡等。
2、超声内镜:应用高频率 (20MHz)的小探头能更清晰地显示病灶浸润的深度和范围。EUS还可用于判断有无区域淋巴结转移。多数认为圆形,低回声或内部回声不均匀,以及与肿瘤部位回声相同者多为转移淋巴结,而炎性淋巴结多为高回声、椭圆形,周边模糊。EUS还可对胃癌准确分期,从而指导治疗;亦可用于术后随访发现残余癌或复发癌。
3、色素内镜:色素内镜是指在内镜常规检查的基础上,辅助使用色素制剂及染料,以增加病变与正常组织对比度,使病灶的形态、范围更为清晰,从而提高胃癌的目视发现能力,引导活检及治疗,提高病变检出率。
4、放大内镜:放大内镜可将内镜下的物像放大数十至上百倍,清晰显示消化道黏膜的腺管开口、 微细血管等细微结构变化,在放大内镜下,胃肠道早癌显示为黏膜上皮下毛细血管和集合静脉消失,并出现大小、外形和分布不规则的肿瘤微血管。
5、红外线电子内镜优点是红外光可穿透组织,利用带有780~840 nm的远红外线光源的电子内镜,可看到黏膜细小血管的形态,可用于区别黏膜癌、黏膜下癌和进展期癌;还可清晰显示胃黏膜下血管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