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应该做什么检查呢?

秒懂健康·首席健康管家
秒懂健康
首席健康管家

作者:胡凤山

胃癌(gastric carcinoma)是起源于胃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在我国各种恶性肿瘤中发病率居首位,胃癌发病有明显的地域性差别,在我国的西北与东部沿海地区胃癌发病率比南方地区明显为高。好发年龄在50岁以上,男女发病率之比为2:1、由于饮食结构的改变、工作压力增大以及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等原因,使得胃癌呈现年轻化倾向。胃癌可发生于胃的任何部位,其中半数以上发生于胃窦部,胃大弯、胃小弯及前后壁均可受累。那么胃癌应该做什么检查呢?

1、普通电子胃镜:EG内镜下表现隐匿,特征不明显,主要是黏膜粗糙感、触之易出血、斑片状充血及黏膜糜烂等。典型的胃癌在镜下表现为结节、肿块、高低不平的癌性溃疡等。

2、超声内镜:应用高频率 (20MHz)的小探头能更清晰地显示病灶浸润的深度和范围。EUS还可用于判断有无区域淋巴结转移。多数认为圆形,低回声或内部回声不均匀,以及与肿瘤部位回声相同者多为转移淋巴结,而炎性淋巴结多为高回声、椭圆形,周边模糊。EUS还可对胃癌准确分期,从而指导治疗;亦可用于术后随访发现残余癌或复发癌。

3、色素内镜:色素内镜是指在内镜常规检查的基础上,辅助使用色素制剂及染料,以增加病变与正常组织对比度,使病灶的形态、范围更为清晰,从而提高胃癌的目视发现能力,引导活检及治疗,提高病变检出率。

4、放大内镜:放大内镜可将内镜下的物像放大数十至上百倍,清晰显示消化道黏膜的腺管开口、 微细血管等细微结构变化,在放大内镜下,胃肠道早癌显示为黏膜上皮下毛细血管和集合静脉消失,并出现大小、外形和分布不规则的肿瘤微血管。

5、红外线电子内镜优点是红外光可穿透组织,利用带有780~840 nm的远红外线光源的电子内镜,可看到黏膜细小血管的形态,可用于区别黏膜癌、黏膜下癌和进展期癌;还可清晰显示胃黏膜下血管情况。

#胃交搭跨越的恶性肿瘤
阅读数 5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有健康问题,立即提问
3元提问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与幽门螺杆菌感染、遗传等因素相关的恶性肿瘤典型症状是体重减轻和上腹痛,早期多症状手术切除是胃癌的主要治疗手段,早期预后较好简介胃癌是一种来源于胃黏膜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多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慢性萎缩性胃炎、出现癌前变化(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等)、遗传等因素相关,典型症状为体重减轻、上腹痛,可伴有贫血、食欲缺乏、厌食、乏力等。胃癌的治疗与其病情进展时期有关,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时,可采取内镜治疗;进展期胃癌在全身转移时,可行手术治疗;肿瘤切除后,应尽可能清除残胃的幽门螺杆菌感染。胃癌的预后与其分期有很大关系。症状表现:胃癌的典型症状是体重减轻和上腹痛,可伴有贫血、食欲缺乏、厌食、乏力等症状。诊断依据:胃镜检查发现癌变病灶,结合黏膜活检发现癌细胞是目前胃癌最可靠的诊断手段。胃癌有哪些类型?1.根据组织病理学及分化程度,WHO近年将胃癌分为:腺癌腺鳞癌髓样癌印戒细胞癌鳞状细胞癌未分化癌小细胞癌2.根据胃癌进展时间可分为:(1)早期胃癌隆起型(息肉型,Ⅰ型)表浅型(平坦型,II型)深凹陷型(溃疡型,III型)(2)中晚期胃癌Ⅰ型(息肉样癌)II型(溃疡型癌)III型(溃疡浸润型癌)IV型(弥漫浸润型癌)是否具有传染性?否是否常见?胃癌是常见病。50岁~70岁为高发年龄段。是否可以治愈?可可以治愈与诊断时病情所处的时期有关,早期胃癌的治愈率较高,手术治疗是最主要的治疗方式。迄今为止,由于大部分胃癌在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5年生存率约7%~34%。是否遗传?是。10%的胃癌患者有家族史,其发病率高于普通人群2~3倍。是否医保范围?是
秒懂健康·首席健康管家杨宏副主任医师北京肿瘤医院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