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耳聋需早期干预

秒懂健康·首席健康管家
秒懂健康
首席健康管家

  儿童的听觉言语发育的规律

  儿童的听觉言语发育是连续逐渐发展的,但不同年龄段也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儿童的听力和言语发育可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0-3月龄,刚出生的婴儿对声音并不十分敏感,对大约50-60dB的声音,可有睁眼、握拳等表现,对大声会有惊跳反射。大约三个月大的时候,正常听力的孩子就开始能够转向声源了。

  4-7月龄,对身边的轻声(35-40dB)开始做出持续的反应,如听到母亲的声音安静下来,对不同的语调能做出不同反应。开始能喃喃发出单音节,7个月的时候能发出“爸爸”“妈妈”等简单词语,但此时并不代表孩子在真正地叫爸爸妈妈而只是简单的呀呀学语。

  8-12月龄,声源定位能力明显提高,可以控制自己的反应,能辨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词语。

  1-2岁,能听懂简单的指令,自控和调节语言的能力增强,能将常用词语进行组合,能说出几个词和自己的名字。

  2-5岁,能遵循简单指令。进入早期造句阶段。说儿歌、数数,唱歌,开始识字。

孩子 男 听筒 耳朵 声音_13899949_xxl

  在临床工作中经常发现很多家长由于缺乏对儿童听觉言语发育的认识,往往采取不正确的措施。比如发现刚生下来的孩子对声音没有反应,开始立即打针吃药;或者到孩子三岁还不会说话,却认为是“贵人语迟”,疏于就医。所以了解儿童听觉发育的客观规律有助于家长做正确的决策。

  耳聋 对儿童的影响

  由于婴幼儿及儿童时期是听觉及言语发育的最佳时期,此期间发生的耳聋若不及时发现和治疗将对患儿以后的言语治疗发育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也就是所谓的十聋九哑,最后的结果就是脱离主流社会,个人生活质量差,给家庭和社会造成负担。

  儿童耳聋的常见类型

  调查资料显示新生儿的耳聋发生率约千分之三至千分之四,0-6岁中度聋和轻度聋约占其中的千分之五,多由中耳炎引起。重度以上儿童耳聋大部分是内耳毛细胞异常造成的感音神经性耳聋。耳聋按照病变部位可分为传导性聋、感音神经性聋以及混合性聋。

  儿童耳聋的干预原则:早期干预

  婴幼儿耳聋要遵循三早原则,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那么早期干预,对聋儿带来什么好处呢?

  聋儿的早期干预,可以充分利用其言语发育关键期的学语优势,形成接近甚至等同于正常儿童的言语能力。同时,早期干预对聋儿的早期教育也很关键,在早期教育关键期内,只有听力补偿好了,能够接收到良好的声音刺激,获得听觉康复的同时,也获得认知能力提高,社会性,个性情感,艺术表现等全方位发展。早期的干预,使得聋儿拥有与他人,与社会交往的机会和权利,早日回归主流。

  早期干预的措施

  目前常见的干预措施有气导助听器,骨导助听器或骨导听力植入(骨桥),声桥,人工耳蜗,声电联合刺激(EAS)以及频率调制系统(FM)。对于小耳畸形,耳道闭锁,中耳炎等造成的传导性耳聋,通常采取骨导助听器或骨桥、声桥来干预。对于80dB以上的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那么需要采用人工耳蜗来干预。对于高频陡降的感音神经性聋,建议使用EAS来干预。对于康复学校等机构,上课时候更多的使用FM系统,来提升噪声环境下的言语识别率。

  建立双侧听觉的重要性

  对于双侧耳聋的儿童来说,是否选择双侧干预?单侧耳聋是否需要干预?

  双侧听觉符合正常的听觉生理,产生立体听觉。双侧听觉可以改善言语识别率,特别是在噪音环境下,双侧听觉可以改善听阈。双侧听觉对于声音的定位和定向能力至关重要,声源定位关乎孩子的安全和言语理解能力。双侧听觉有利于平衡。所以,不管是助听器+助听器,助听器+人工耳蜗,人工耳蜗+人工耳蜗,双侧聆听的效果一定是大于单侧效果的。

#耳聋#中耳炎
阅读数 6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听觉传导通路发生病变引起的听力下降临床还可伴有耳鸣、耳闷、眩晕等症状部分可治愈,预后因人而异简介人体耳部结构分为外耳、中耳、内耳,因为某些原因,如遗传、感染、药物、疾病、环境等,导致声音从外耳传导至内耳的听觉通路发生病变,引起同程度的听力损害,这种听力损害一般被统称为耳聋,程度较轻时称重听,显著影响社交能力的称为聋。全球大约7%~10%的人口正在承受着明显的听力障碍,主要表现除了听力下降外,通常还伴有耳鸣、耳闷、眩晕、听觉过敏等临床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上一般联合药物、手术、高压氧舱等多种治疗方法进行干预,部分类型的耳聋可恢复,部分却会造成永久性听力损伤,预后因人而异,越早治疗,效果越好[1]。症状表现典型临床症状为同程度的听力下降,伴有耳鸣、耳闷、眩晕、听觉过敏等症状。诊断依据医生根据患者的病史、症状和体征,结合耳科专项检查、听力学检查(音叉检查、纯音测听、声导抗检查)进行初步诊断,再通过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糖、血脂、凝血功能等)、影像学检查(颞骨CT、内耳MRI)、病原学检查(支原体、梅毒、疱疹病毒、流感病毒、艾滋病毒等)等排除其他疾病,进一步确诊。耳聋有哪些类型?1.根据病变部位与性质,分为:(1)器质性耳聋:①传导性聋;②感音神经性聋;③混合性聋。(2)功能性耳聋:①精神性聋;②伪聋。2.按照发病时间,分为:(1)先天性聋;(2)后天性聋。3.按照发病急缓,分为:(1)突发性聋;(2)进行性聋。4.按照发病原因,分为:(1)原发性耳聋;(2)继发性而聋。是否具有传染性?是否常见?本病常见,全球大约7%~10%的人口正在承受着明显的听力障碍,我国聋哑人群2780万人,其中7岁以下高达80万人,并以每年3万聋儿的速度递增[1]。是否可以治愈?可以治愈传导性聋通过手术治疗可以治愈;感音神经性聋主要以药物、高压氧舱等治疗为主,预后因人而异,目前尚能使患者完全恢复听力的方法。最终治疗效果佳者,待听力稳定后,可根据听力损伤程度,选用助听器或人工耳蜗等听觉辅助装置;精神性聋去除诱因,进行心理治疗后多可治愈,效果较好。是否遗传?是,耳聋具有高度的遗传性,在所有耳聋患者中,因遗传所致的耳聋约占50%[2]。是否医保范围?是
秒懂健康·首席健康管家魏凡钦副主任医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