衰弱综合征可干预能治疗
老年人,尤其是高龄老人,其身体上常常会出现各种症状,而这些症状并非单一原因,而是多种因素所致。现代老年病学称其为老年综合征。老年科医生的职责之一就是对老年人进行综合评估,防治各种老年综合征,诸如尿失禁、跌倒、晕厥、疼痛、认知功能障碍、步态不稳、褥疮等。
近年来,国外越来越重视的综合征之一就是老年人衰弱综合征。衰弱是指老年人在神经、肌肉、代谢及免疫系统方面的生理储备能力的衰退,从而使老年人对抗应激的能力下降。其实,老人也许没有失能和多种疾病,而仅表现为衰弱,但是其发生不良事件的风险却显著增加了。
在临床上,衰弱综合征应具有以下5条中的3条或以上:1.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没有主动节食、锻炼或外科手术)。2.疲劳感。3.无力。4.行走速度下降。5.躯体活动能力降低。这种定义法是把衰弱综合征作为临床事件(如残疾、跌倒损伤及死亡)的前驱状态,可帮助诊断老年人衰弱综合征,便于采取措施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
(衰弱使疾病风险增加)
相同情况下,衰弱老人的致残率和死亡率均高于非衰弱老人;住院的衰弱老人发生不良事件(跌倒、院内感染、住院日延长、死亡)的风险明显升高。通俗一点讲,衰弱的老人好比纸糊的船,外面看起来似乎没有什么问题,但经受各种应激(如感染、手术、急性病)的能力很差,小小的风吹草动就可能会推倒第一张多米诺骨牌,引发一系列不良事件。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衰弱?目前认为有两种机制:第一种与老年人体内的低滴度系统性炎症密切相关。例如很多老年人在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后的若干年内发生衰弱,提示病毒感染虽已控制,但激活了体内的慢性低滴度炎症;而第二种机制是老化的结果。
哪些情况需要引起家人的重视? 如果您身边的老人出现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在没有主动节食、接受手术或发现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异常的情况下),伴明显乏力、活动能力下降,尤其是发现老人情绪低落、兴趣减退时,应当警惕。一方面,应当做一些常规的检查,进一步排查器质性疾病(如肿瘤);另一方面,要筛查是否存在衰弱及抑郁情绪。
那么,衰弱是否可干预? 回答是肯定的。识别导致衰弱的可逆性因素(如抑郁、营养不良),通过老年综合评估、进行多学科团队干预(包括制定营养和运动方案、治疗抑郁和睡眠障碍、合理补充维生素D3等),衰弱能得到不同程度的纠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