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有个洞是癌症吗癌症的症状表现

秒懂健康·首席健康管家
秒懂健康
首席健康管家

作者:胡凤山

大家都知道肺是我们人体的重要器官,起到了呼吸的作用,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所以通过肺的呼吸作用,才能够不断的吸进新鲜空气,排出浊气,维持生命的活动,但是如果肺出现了问题,那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情,下面大家就来详细了解下,肺有个洞是癌症吗癌症的症状表现。

肺癌是非常复杂的一种疾病,不能仅仅通过肺有个洞就来诊断患上肺癌了。因为肺结核也会出现肺空洞的表现,所以如果出现肺有个洞的问题,患者最好去医院进行详细的检查,通过纤支镜和痰培养试验来检查,如果是肺癌引起的,就需要通过手术切除治疗,术后还要进行放疗。人的肺部有洞的话,不代表是人的身上真的有洞,这种情况指的是医学上面的有洞,也就是说人的肺部有阴影,引起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并不一定是由于肺癌引起的,所以大家不要太过于担心。

提到肺癌,相信大家都比较了解,因为什么疾病和癌挂钩,说明这个疾病就非常的严重。肺癌也是如此,它是一种大家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的恶性肿瘤,对人身体的危害是非常大的。所以说一定对这种疾病引起重视,如果肺癌患者在进行肺部扫描的时候,确实有可能会出现肺部有洞的现象,这里的肺部有洞指的是肺部有阴影,至于是不是由于癌症引起的,需要去医院进行进一步的刺穿检查才可以确认。

肺癌不能单以肺部有洞为癌症的诊断依据。其实肺癌的症状还有很多。咳嗽往往是肺癌初期的症状。如是持续性的干咳,无痰或少痰,这样的咳嗽要引起警惕因为肿瘤就会引起支气管阻塞的时候咳嗽会加重,同时还有一部分的患者在咳嗽时会出现咳血的情况,偶尔还会出现大咳血的症状。除此之外,肺癌患者还会有胸痛,发热,声音嘶哑等症状。肿瘤的肺外表现还可包括四肢的关节疼痛,体重下降等。

以上就是对肺有个洞是癌症吗癌症的症状表现这些问题的解答。因为癌症是一种非常可怕的疾病,大家害怕癌症的心理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不要因为害怕而拒绝去检查和治疗,因为什么疾病都是及时检查及时治疗才能彻底治愈。

#肺癌
阅读数 46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有健康问题,立即提问
3元提问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症状有咳嗽、痰血/咯血、发热、喘鸣、胸痛治疗效果与病情进展有关,早发现治疗效果好本病需终身随访,监测病情变化进行治疗简介肺癌或称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是起源于支气管黏膜或腺体(肺部结构,支气管、细支气管和肺泡)的恶性肿瘤,是最常见的肺部原发性恶性肿瘤。肺癌可分为非小细胞肺癌和小细胞肺癌两大类,其中非小细胞肺癌约占80%~85%,其余为小细胞肺癌。非小细胞肺癌主要包括两个亚型,腺癌和鳞癌[1,2]。症状表现[1,2]:本病症状明显,以咳嗽、咯痰/咯血、发热为主要表现。诊断依据[1,2]:本病确诊以肺活检(经皮肺活体组织检查)结果为准。有条件者应在确诊同时检测肿瘤组织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融合基因和原癌基因1酪氨酸激酶(ROS1)融合基因等,非小细胞肺癌(NSCLC)也可考虑检测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表达水平,以便医生根据检查结果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疾病类型[1,2]:1.非小细胞肺癌(NSCLC):腺癌、鳞癌、大细胞癌、腺鳞癌等。(1)非小细胞肺癌分为Ⅰ、Ⅱ、Ⅲ、Ⅳ期。Ⅰ期:早期,肿瘤位于肺组织中,尚未发生转移。Ⅱ期:中期,癌细胞已经转移到了肺门附近的淋巴结。Ⅲ期:中晚期,指癌细胞已经进一步转移纵隔或肺外淋巴结。Ⅳ期:晚期,肿瘤出现胸膜转移、胸腔积液或全身多处转移,如肝、脑、骨等。2.小细胞肺癌(SCLC)。是否具有传染性[1,2]?。是否常见[3,4]?本病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极高且上升较快。2018年全球统计数据显示,肺癌在恶性肿瘤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位居首位[3]。在我国,肺癌是30年来发生率增长最快的恶性肿瘤。据我国2015年统计数据显示,肺癌分别为男性和女性人群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一和第二位,而死亡率均居首位[4]。是否可以治愈[1,2]?部分早期患者可通过外科手术等方式获得临床治愈(各种临床症状在经过规范的治疗后,得到了控制或者已经消失)。其他患者也可通过手术治疗、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进行治疗,最大程度地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生存率、控制肿瘤进展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肺癌患者的预后由患者综合情况决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疾病发现时肿瘤的TNM分期。我国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Ⅰ期5年生存率约为70%,Ⅱ期约50%,Ⅲ期约15%,Ⅳ期为5%左右。对于我国的小细胞肺癌患者,上述数据分别为45%、25%、8%、3%。是否遗传[1,2]?肺癌在对环境致癌物易感的人群和(或)个体中可能存在遗传性。是否医保范围?是。
秒懂健康·首席健康管家林江涛主任医师中日友好医院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