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心!抗过敏药也会致敏
春季天气干燥,万物复苏,是皮肤过敏最常见季节。不少市民选择自行用药,然而不少人并没有遵守相应的用药规范,造成病情加重,而不少抗过敏药也会加重过敏,以下三个用药原则需要加以注意。
当心!抗过敏药也会致敏
1.药量适中
不管使用哪种抗过敏药物,网友都应该谨记一点:用药的剂量要适中。这是因为抗过敏药都有副作用,不宜长期、大剂量服用某一种抗过敏药,否则不仅容易引起药物失效,严重者还会出现种种不良反应,甚至毒副作用。如果对自己的服药的剂量不是很清楚的,最后可以在开始旅途之前咨询一下专业医生,避免到时需要服用药物时不知如何掂量.
2.把握服用时间
在服用时间方面,很多轻度过敏病人,一般一天只需要服药一次,这时,是早上服用好,还是临睡前服药较好呢?专家认为,患者过敏症状发作时间不同,服用时间也不相同。过敏症状出现于白天的人,可于晨间服药,症状出现于晚间者,则在临睡前服用。扑尔敏容易引起嗜睡、头昏、头痛、反应迟钝等现象,因此最好在临睡前服用。
3.抗过敏药也可导致过敏
抗过敏药物也可导致过敏,其中以扑尔敏、苯海拉明最为常见。能够参与或导致过敏反应的化学介质种类繁多,而且过敏反应的过程极为复杂。当抗过敏药物只能阻断过敏反应中的某一环节或化学介质的释放,而不能阻断全过程时,过敏反应仍可发生。如果患者在服用抗过敏药后原有疾病不愈反而症状加剧时,应考虑到药物过敏,而不要误以为是药量不够所致,如果继续加大剂量,可能十分危险。所以当使用一种抗过敏药无效时,可以考虑换用另一种作用机制不同的抗过敏药。
39健康网推荐阅读:
【感冒药 “优点”是把双刃剑】
【春季对抗感冒如何正确用药】
#药物过敏
阅读数 7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药物过敏反应的发生与抗原抗体的相互作用有关主要表现为发热、皮疹、心跳加快等临床主要应用抗组胺药对症治疗简介药物过敏反应又称药物变态反应,是药物作为变应原,在体内引发特异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形成,使机体致敏,当药物变应原再次进入人体内与特异抗体相结合时引发变态反应。该反应是异常的免疫反应,多为急性起病。药物过敏反应的发生与抗原抗体的相互作用有关。临床表现为发热、皮疹、瘙痒、血管神经性水肿(外在可明显体现)等,严重者可发生过敏性休克而危及生命。主要是应用抗组胺药对症治疗。发生过敏性休克时,需立刻进行抢救。药物过敏法治愈,只能缓解过敏症状,如果确定了对某种药物过敏,则需避免此类药物的再次使用。症状表现:临床表现可有发热、皮疹、瘙痒、血管神经性水肿(可明显表现)、胸闷、气喘、呼吸困难、心悸、出冷汗、恶心、呕吐、紫癜等,严重者可损害肝脏、肾脏、大脑,发生过敏性休克表现(呼吸急促、面色苍白或发绀等)时可危及生命。诊断依据:根据患者服药后的表现(如使用相关药物后出现发热、皮疹、瘙痒、呼吸困难等表现)即可确诊该病。药物过敏有哪些类型?根据临床发生特点可分为以下几类:Ⅰ型药物过敏Ⅱ型药物过敏Ⅲ型药物过敏Ⅳ型药物过敏根据发病的时间可分为:速发型过敏反应迟发性过敏反应是否具有传染性?是否常见?本病常见。药物性过敏在药物良反应中可占到5%~10%[1]。是否可以治愈?可治愈。使用抗组胺药治疗可缓解相应症状,但药物过敏可治愈,一旦确定对某种药物存在过敏,则需要避免再次接触此类药物。是否遗传?是,可存在遗传性,Ⅰ型药物过敏可存在家族遗传特性。是否医保范围?是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