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口疮症状有哪些
鹅口疮是儿童口腔的一种常见疾病,多见于婴幼儿,由婴儿身体衰弱或营养不良引起,又称为白念菌病、雪口病。鹅口疮症状有哪些,相信很多人都知道,但又不完全了解,下面编辑为大家介绍一下鹅口疮的症状。
鹅口疮症状有哪些
鹅口疮好发于口唇部、颊、舌、软腭的黏膜,黏膜会出现乳白色起斑膜,形似奶块,周围没有炎症。瓣膜下方有红色创面,面积大小不等。
在发病初期,患者不会感到疼痛,但随着病情的发展,进食时会出现明显痛感,尤其是幼儿,进食时会因疼痛而烦躁不当,食欲不振。较为严重的患者还会轻度发热,发热时黏膜有炎症,炎症可蔓延到咽部、牙龈及扁桃体,从而诱发其他疾病,出现吞咽困难、呼吸困难的症状。
鹅口疮如何预防
婴幼儿患鹅口疮会让母亲非常忧心,因此母亲不仅要知道鹅口疮症状有哪些,而且知道鹅口疮如何预防。
1.切断传染途径,产妇如果有阴道霉菌病,要及早采取有效措施治疗,避免婴幼儿出生时接触母体分泌物而感染霉菌。
2.日常要经常清洗婴幼儿进食的餐具,尤其是进食前,清洗餐具最好用热水。
3.母亲喂奶前要先清洗乳罩和乳头,清洗乳罩和乳头要用温水,日常还要注意个人卫生,抱婴幼儿时先洗手。
4.婴幼儿的被褥要勤洗,婴幼儿的洗漱用具要定期消毒,婴幼儿的玩具要适当清洗。
5.婴儿室应注意隔离和哺乳的消毒,防止疾病传播。
6.婴幼儿应适当动动手脚做运动,增强抗病能力。
7.婴幼儿在幼儿园用餐时,餐具不能混用且餐具要消毒。
如果大家还有什么关于鹅口疮症状有哪些的相关疑问,欢迎咨询39健康网相关专栏的医生或者各专业医院的医生,医生会 据您的具体情况告知您答案。
更多精彩内容请用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39疾病百科官方微信获取,关注有惊喜哦!

#鹅口疮#营养不良
阅读数 3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由真菌感染引起的一种儿童口腔常见病主要表现为口腔黏膜的白色斑膜,同时可伴有局部痛感严重时可影响患儿正常的吞咽、呼吸功能简介新生儿鹅口疮又称雪口病、白念菌病,主要是由白色念珠菌而引起的一种口腔常见疾病。其病因主要与新生儿胃肠道菌群发育完善、口腔内菌群尚未稳定有关,当口腔卫生环境差、长期使用抗生素或激素时,容易导致白色念珠菌的滋生,从而导致白色分泌物产生而逐渐发展为鹅口疮。本病主要可表现为口腔黏膜表面覆盖白色乳块样小点或小片状物,同时可伴有相关部位的痛感。由于患部形似奶块,需要与滞留奶块进行鉴别。目前主要采用药物干预进行治疗,大多预后良好。家长平时应注意保持新生儿的口腔卫生,减少感染的机会。症状表现:本病主要表现为口腔黏膜出现白色斑点状,形似奶块,易被擦去,如果强行擦拭,可导致下方出现红色创面。部分患儿可能会伴有局部疼痛、轻度发热、烦躁安、哭闹、进食困难等表现。诊断依据:将口腔黏膜白斑送实验室检测,显微镜下看到白色念珠菌丝及孢子即可诊断。是否具有传染性?是否常见?本病常见,其发病率为2%~82%[1]。是否可以治愈?可以治愈,临床上一般采用碳酸氢钠溶液对患处黏膜清洗消毒,进行治疗。是否遗传?否是否医保范围?是,门诊治疗报销。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