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个月宝宝便秘怎么办

秒懂健康·首席健康管家
秒懂健康
首席健康管家

  便秘虽不是什么大病,但危害却不小。便秘不仅会使有毒物质长时间滞留在体内,损害肝、肾,还可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导致肥胖、脂肪肝等疾患。最严重的是,长期便秘会影响孩子的智力发育。因此,家长对宝宝的便秘一定要加以重视。那么七个月宝宝便秘怎么办?

  然而,很多家长分不清宝宝是否真患有便秘。如何区分真假便秘,让临床营养师来为家长朋友们出谋划策。

  婴儿便秘,是一种常见症状,出现大便干硬,排便时间相隔较长。一般单纯性便秘多因结肠吸收水分电解质增多引起。婴幼儿患便秘的原因,除患有器质性病变(巨结肠、肠息肉等)外,大都由于饮食结构不合理,平时饮水少,或者没有养成按时排便的习惯所致。对患有先天性巨结肠肛裂痔疮等肛肠疾病的,应进行积极治疗。

  1. 真假便秘

  宝宝是否便秘,不能只凭排便频率为标准,而是要对宝宝大便的质和量进行总体观察,并且要看对宝宝的健康状况有无影响。每个宝宝的身体状况及饮食结构不同,因而每日正常排便次数也是有差别的。例如,完全食母乳的宝宝每日排便次数可能较多,用牛奶及其他代乳品喂养的宝宝则可能每日排便1次或2~3日1次,当然有时候几天才大便一次。只要性状及量均正常,宝宝又无其他不适,就是正常的。

  如果宝宝出现以下情况,那就要考虑宝宝是不是出现便秘了:

  (1)大便量少、干燥;

  (2)大便难于排出,排便时有宝宝有痛感,或表情痛苦;

  (3)宝宝腹部胀满、疼痛;

  (4)食欲减退。

  2. 预防便秘

  (1)合理搭配饮食

  对6个月以内小婴儿,提倡纯母乳喂养。对于纯母乳喂养的孩子,由于母乳中含有棕榈酸、低聚糖及较多的益生菌,较少发生便秘。但乳母要合理膳食,适量增加含膳食纤维丰富的食物,保证摄入足够的蔬菜、水果及适量的粗粮摄入,并注意少盐清淡饮食,减少太油、太甜、太甜的食物摄入,最好不吃辣及重调料口味的食物,母乳也要有一定的运动量,养成按时排便的习惯。

  6个月以后的宝宝逐渐增加含有膳食纤维的食物的摄取,包括蔬菜、水果,必要时使用益生菌来调理胃肠的功能,1岁以上的孩子还可以适量喝点小米等杂粮粥或酸奶。

  (2)保证饮水充足

  6个月以内的宝宝,一般情况不需要添加任何食物,包括水。配方奶喂养的宝宝,因配方奶中棕榈酸不容易被水解吸收,酪蛋白高,钙是母乳的3倍,导致大便干硬,容易发生便秘。则在两顿奶之间适量喂点白开水,奶量与水的比例为100:15,夏季可以适量增加,但不能影响奶量,也不能为了预防宝宝便秘而随便稀释奶液。6-12个月以上添加辅食,注意补充水分,约120ml/天。1岁以后逐渐增加水量的补充。

  (3)保证宝宝的运动量

  运动量不够有时也容易导致排便不畅。因此,要保证宝宝每日有一定的活动量。对于还不能独立行走、爬行的小宝宝,可在家长看护下让孩子爬爬。同时,可在保健医生或相关书籍的指导给宝宝做做简单的健身操,活动小手小脚,或适当揉揉他的小肚子,而不要长时间把宝宝独自放在摇篮里或静止性抱着。对于小婴儿,适量的哭也是一种运动。

  (4)给宝宝腹部按摩

  给宝宝腹部按摩,对宝宝的便秘治疗起到辅助作用。每天坚持睡觉前在宝宝的小肚肚上轻轻揉搓。手掌向下,平放在宝宝脐部,按顺时针方向轻轻推揉。这不仅可以加快宝宝肠道蠕动进而促进排便,并且有助于促进宝宝消化。

  (5)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

  不按时排便是导致许多孩子便秘的原因之一。 一般3个月以上的宝宝便可开始训练。清晨喂奶后由成人两手扶持,或坐盆或坐多功能便座,连续按时进行,一个月后便可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3. 便秘期宝宝吃什么能改善?

  患有便秘的乳母,首先要纠正便秘,通过调理饮食、适量运动、足量饮水、等途径来调理。如果混合喂养的婴儿发生便秘,可通过多进行母乳喂养来缓解便秘。幼儿可通过增加蔬菜、水果、杂粮的比例,保证充足的水,可减少肉类等高蛋白的过多摄入,不要过量补钙,3岁以前不要吃纯牛奶,适量摄入含有益生菌的食物。排便前,可以试着喝点温开水来促进胃肠道的蠕动。同时,注意室外活动。

  更多精彩内容请用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39疾病百科官方微信获取,关注有惊喜哦!

疾病百科新二维码
#便秘#脂肪肝#肠息肉
阅读数 80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乏力、右上腹轻度适、肝区隐痛或上腹胀痛及时治疗可引发肝炎、肝硬化等严重肝病经过积极治疗可以治愈,预后良好简介脂肪肝,又叫做脂肪性肝病,是一种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以肝细胞脂肪化为特点的肝病。当脂肪重量超过肝脏重量的5%,就可以被诊断为脂肪肝。其中,脂肪量占5%~10%为轻度脂肪肝,脂肪量10%~25%为中度脂肪肝,超过25%为即为重度脂肪肝。脂肪肝又可分为酒精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肝两大类。症状表现:脂肪肝通常有明显症状,患者偶尔会有右上腹适或胀痛、乏力、厌油腻等症状,但是多为一过性,通常在饮酒后、短期内吃的太油腻时出现。诊断依据:结合易患因素、饮酒史、既往病史、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等综合判断,即可对脂肪肝进行诊断。脂肪肝有哪些类型?非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脂肪肝是否具有传染性?是否常见?本病常见。我国的脂肪肝患病率为27%。是否可以治愈?可以治愈;非酒精性脂肪肝通过生活方式调整等方式积极治疗可治愈;酒精性脂肪肝,戒酒之后大部分会自动痊愈。是否遗传?否是否医保范围?是
秒懂健康·首席健康管家苏琳副主任医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