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氯化碳中毒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四氯化碳中毒在生活中常常发生,主要是因为呼吸道吸入所引起的,四氯化碳的蒸汽和液体,经过皮肤或者是消化系统吸收,有轻度的麻醉作用,而且对中枢神经系统或者是肝肾有着严重的损害作用,那么,四氯化碳中毒与哪些疾病相混淆呢?现在我们去了解一下。患者在出现四氯化碳中毒时,常常会有恶心和呕吐,肝肿大,肝区疼痛,头痛,肝腹水,肝,腹泻,急性肾衰竭,神志模糊等症状。

1、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因为患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谁也会有昏迷和神志模糊不清的症状,与四氯化碳中毒的症状及其相似,所以首先要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疾病相鉴别。另外,流行性乙型脑炎也会出现这样的症状,所以是需要极其注意的。
2、与病毒性肝炎容易混淆。四氯化碳中毒时会出现肝区的肿大和疼痛,还会出现有肝肾的损害,这种症状与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炎、肾病等症状相似,所以非常容易混淆,这时候一定要做出详细的鉴别和诊断,以免出现误诊的情况。
在出现四氯化碳中毒时,一定要注意脱离中毒的环境,而且要给予氧气的呼吸,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洗胃和输液。还需要做对症治疗,如果有出现呼吸麻痹现象时,应该要给予呼吸兴奋剂,必要的时候可以采取人工呼吸的方法。患者如果出现尿少症状时,应该有控制水分的进入量,必要时可以做腹膜透析。如果出现了肾功能衰竭的情况,可以做血液透析或者腹膜的透析治疗。
在治疗四氯化碳中毒的同时饮食方面也需要多加注意,可以多吃一些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也可以吃一些促进排便的食物和增加组织免疫力的食物。另外,发物或者是有霉变的食物都是不能够吃的,辛辣的食物也不可以吃,饮食方面做好预防,对缓解四氯化碳中毒也有很大的帮助。
#四氯化碳中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阅读数 4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典型症状有突发高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等主要经咳嗽、打喷嚏借飞沫由呼吸道直接传播预后取决于早诊早治,及时治疗大多预后良好简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是由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的急性化脓性脑膜炎。主要症状是突发高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皮肤黏膜瘀点、瘀斑,脑膜刺激征等,严重者常可危及生命。部分患者暴发起病,可迅速致死。预后取决于早期诊断和治疗[1]。症状表现[1]: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典型症状主要是突发高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皮肤黏膜瘀点、瘀斑,严重者可有败血症、休克等,常可危及生命。诊断依据[1]:依据流脑流行病学史(冬春季节发病,1周内有流脑患者密切接触史,或当地有本病发生或流行;既往未接种过流脑菌苗),结合典型症状及脑脊液检查结果符合化脓性脑膜炎的表现以及细菌学或流脑特异性血清免疫学检查阳性可确诊本病。疾病类型[1]: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按照病情可分为以下4型:普通型:大多数患者(90%)均为此类型。暴发型:起病急骤、患者易有较快的病情变化,此类型患者病死率高。儿童多见。轻型:症状主要表现为低热、轻微头痛及咽痛等,可见少数出血点。慢性型:常见,患者以成人为主。常表现为间歇性发热、成批皮疹、瘀点。病程可持续数周甚至数月。是否具有传染性[1]?国家乙类传染病,具有传染性。通过什么方式传染[1]?传染源:带菌者和流脑患者是本病的传染源。传播方式:病原菌主要经咳嗽、打喷嚏借飞沫由呼吸道直接传播。密切接触如同睡、怀抱、接吻、哺乳等可导致2岁以下婴幼儿的发病。怎么预防[1]?管理传染源:早期发现患者就地隔离治疗。密切观察接触者,应医学观察7天。切断传播途径:搞好环境卫生,保持室内通风。流行期间应避免参加大型集会或集体活动,要携带婴儿到公共场所,外出应戴口罩。保护易感人群:包括接种疫苗和药物预防(磺胺甲嗯唑、头孢曲松、氧氟沙星)。是否常见[2]?常见。随着疫苗的研制和普及,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在我国呈低流行态势。2007年发病率为0.09/10万;2010年发病率为0.024/10万,2012年降至0.015/10万。是否可以治愈[1]?可以治愈。本病的治疗以抗菌治疗为主。普通型如及时诊断,合理治疗则预后良好,多能治愈且预后良好。暴发型病死率较高,预后较差。是否遗传[1]?否。是否在医保范围内?是。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