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脑血管病人或会患上痴呆症

秒懂健康·首席健康管家
秒懂健康
首席健康管家

  近年来,随着上海医疗水平的提高,许多脑中风或者脑出血的病人由于得到及时而有效的救治,生命得到了挽救,却不可避免地留下了一些后遗症———如瘫痪、语言表达能力的下降、吞咽功能障碍或智能的减退等。

   根据研究统计,大约有10%的脑血管疾病的病人,日后可能会患上痴呆症。医学上我们称为“血管性痴呆”  血管性痴呆是引起痴呆症的第二病因,不同的血管病理变化都可能会引起血管性痴呆症状。血管性痴呆的实质是由于种种血管因素,最终造成的脑组织供血不足,脑细胞坏死,脑组织软化,在头颅的CT或磁共振上可以发现许多梗塞灶、软化灶。

  血管性痴呆在出现典型的痴呆症状之前,主要表现是脑功能退化,简单地说,就是头晕、头痛耳鸣的身体症状;或者是注意力减弱、记忆力减退、工作效率降低的智能损害;以及抑郁、焦虑、和人格改变的精神情绪异常等,以后逐渐发展为健忘,这其中值得注意的是,这时病人新近发生的事情记不住,但是过去的事情反而能够清楚回忆!给人的感觉是做事丢三落四,所以不要忽视这种变化!

   病人在出现痴呆症状的同时,也可以有脑神经功能的障碍如:不同程度的瘫痪、看东西视野改变、感觉异常、说话不流利或吞咽呛咳。这些表现往往逐步发展,症状时轻时重,某一时段中病情可以相对稳定,但一段时间后有加重,反复循环,最终发展至有严重的认知功能缺失,生活不能自理,甚至不认识亲人儿女,大小便不能控制,需要家属照料。

  对于血管性痴呆的治疗还没有特效药,目前公认的是及早发现、及早治疗是最有效的途径,特别是在患者出现上文中提到的身体症状、智能损害和精神情绪异常的征兆时,及早治疗,可防止血管性痴呆状的出现和加重。有着重要的预防和治疗意义。

   目前国内外都将治疗老年性痴呆的药物如双益平、安理申等用于治疗血管性痴呆也有一定的疗效,除药物治疗外,老年人积极参加社会活动,与子女生活在一起,不脱离家庭,不脱离社会。均对痴呆的预防起到药物所不能起的作用,可延缓痴呆的发生、发展。除此以外,心理治疗、语言训练、肢体功能训练等综合康复对血管性痴呆的预后都是有益的。

宋永建

   指导专家: 宋永建,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 瑞金医院卢湾分院 神经内科主任。现为中华医学会上海神经内科分会会员、中国康复医学会上海分会会员、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科专业委员会会员、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脑心同治专业委员会会员、上海市医疗事故鉴定专家组成员、上海市医患纠纷人民调解专家组成员、黄浦区第一届政协常委。

  专家门诊:每周五上

#痴呆#脑血管病?#其他血管性痴呆
阅读数 4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有健康问题,立即提问
3元提问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认知功能下降,情感、人格、行为改变需要社会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大部分痴呆病因未,难以治愈简介痴呆是一类以认知功能减退为核心的综合征,可累及一个或多个认知领域,如学习和记忆、言语、执行功能、注意力、知觉运动功能和社会认知功能,上述功能缺陷必须与以往功能水平相比下降,并且对日常功能和独立性造成影响。阿尔兹海默病是老年人中最常见的痴呆类型,占50-70%,多数痴呆的发病机制明,部分明确的痴呆病因包括脑梗死、中毒、脑外伤等。痴呆主要发生于老年期,年龄越大患病率越高,常以逐渐加重的智力减退、认知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可伴有同程度的人格改变、情绪变化及社会行为退化,但有意识障碍;人格改变常表现为原来外向好动的人变的自闭,愿与人交流,或原来善言辞的人变的多话,可能会前言搭后语等;情绪变化表现为原本温柔的人变得很暴躁;社会行为退化表现为职业能力有所下降,能胜任目前的工作,回避复杂的工作和任务,影响个人工作和生活能力,重者日常生活能自理等。痴呆的治疗主要包括社会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若有原发病,应针对原发病进行及时治疗。痴呆总的认知功能衰退过程是可逆的,进展速度一。若能早期准确诊断出原发病并及时治疗,可减缓认知减退过程,少部分患者好转。症状表现:典型症状是认知功能缺损、社会生活功能减退、行为和精神异常。诊断依据:痴呆是一类综合征,其诊断分为三个步骤:(1)首先判断是否为痴呆:必须意识清楚,出现认知功能减退或进行性记忆障碍症状,同时有思维、定向、计算、学习、理解、判断、语言其中一种或多种能力出现障碍的病史,联合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E)或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检查结果提示得分低于正常值并排除其他原发疾病后可进行诊断(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E)测验总分为30分,文盲组≤17分为痴呆,小学文化组≤20分为痴呆,初中及以上文化组≤22分为痴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总分30分,<26分为认知功能减退)。(2)其次,明确痴呆的病因,可通过头颅CT等辅助检查手段查找病因。(3)明确痴呆的严重程度,根据日常能力受损情况,采用量表评分将痴呆分为轻、中、重度。痴呆有哪些类型?痴呆的分类方法繁多,主要包括是否为变性病、病变部位、疾病进展速度等。按照病变部位可分为以下几种:皮质性痴呆:疾病侵犯了大脑皮质所致的痴呆。特别是额叶、顶叶、颞叶和枕叶,多由负责逻辑思维分析、综合及计算功能、语言等方面的皮质层神经元变性和萎缩引起认知障碍,如阿尔茨海默病和额颞叶痴呆等。(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起病隐匿、进行性发展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记忆障碍、失用、失认、以及人格和行为改变等全面性痴呆表现为特征;额颞叶痴呆是指中老年患者缓慢出现人格改变、言语障碍及行为异常的痴呆综合征,多由额颞叶萎缩引起,主要表现为人格和情感改变,易激惹、固执、抑郁等,后逐渐出现行为异常,如举止当、冲动行为等。)。皮质下痴呆:疾病累及大脑皮质下的结构如基底节、丘脑和脑干等引起的痴呆如血管性痴呆、帕金森病痴呆(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人由神经系统黑质和纹状体变性引起的疾病,主要表现为震颤、肌强直及运动减少,约15-30%的患者在疾病晚期发生认知障碍乃至痴呆);皮质和皮质下混合性痴呆:同时存在皮质和皮质下成分病变引起的多发梗死性痴呆、感染、中毒和代谢性脑病;其他痴呆综合征:由其他原因引起的或原因明的痴呆,包括脑外伤后、硬膜下血肿痴呆等。是否具有传染性?是否常见?本病较为常见,根据2000年至2009年的调查资料,在60岁以上的老年群体中。各类痴呆总体患病率为4.2%,近年来有上升趋势。据2010年调查,我国痴呆总人数为919万。[2]是否可以治愈?可治愈,痴呆的认知功能衰退的过程是可逆的,进展速度一。若能早期准确诊断出引起痴呆的病因并及时治疗,可减缓认知减退过程,少见部分好转。是否遗传?否是否医保范围?否
秒懂健康·首席健康管家徐俊主任医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