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服用抗抑郁药物或影响孩子语言发展能力

秒懂健康·首席健康管家
秒懂健康
首席健康管家

孕期服用抗抑郁药物或影响孩子语言发展能力

  10月8日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刊(PNAS)的一项新研究表明,怀孕时服用一种常见的抗抑郁药物会对孩子早期语言能力发展产生影响。

  研究发现,孕期使用选择性5 -羟色胺再吸收抑制剂(SSRIs类药物)治疗抑郁症的女性,她们的孩子对于其母语呈现的影像和声音的专注能力会加速。

  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心理学教授珍妮特·威客,同时也是这项研究的主要作者强调,这样的“提速”并不见得有利于孩子语言学习过程的发展。

  “在我们的文化中,我们倾向于认为能超速发展的东西是好东西,但对于婴幼儿语言能力发展来说,这条规则并不适用。”威客说。

  该研究还发现,孕期患抑郁症如果不使用药物治疗可能会延长孩子语言发展早期阶段。

  5-羟色胺是一种被认为有助于情绪上感到幸福和快乐,并且可以调节情绪,食欲和睡眠的激素。SSRIs可以提高5 - 羟色胺含量,临床上也常用于治疗焦虑和饮食失调。

  SSRIs类包括常用抗抑郁药:如百忧解(氟西汀),依地普仑(Lexapro),帕罗西汀和郁乐复(舍曲林)。

  新研究中将孕妇分为三组:患抑郁症并接受SSRIs类药物为一组;患抑郁症但不接受药物治疗的为第二组;不患抑郁症的则为第三组。第二组的孕妇不服药,但接受一定程度的非药物疗法。

  孩子出生后,研究人员在他们6个月和10个月龄时,通过测量和记录他们对母语和非母语声音和视频图像反应出的的心跳率和眼球运动变化,而观察他们语言能力发展的情况。

  结果显示,孩子回应不同语言的反应数据,在母亲孕期有没有服用SSRIs类药物的孩子中有显著差异。但这项研究并不能确定这种对语言发展的影响是否是长期的。

  不仅是这项新研究,还有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孕期服用抗抑郁药物可能影响胎儿发育,如三月发表在《普通精神病学档案》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显示,服用SSRI类药物的孕妇生下的孩子头部较小。这对于患病的孕妇和医务工作者来说都是一个进退两难的消息。

  专家表示,对女性来说,在孕期是否接受SSRIs类药物治疗抑郁症将会是一个复杂的决定,女性有必要评估自己抑郁症程度,是否应该采用行为治疗,而不是一定要使用药物治疗。

  “人体是很复杂的,尤其是当你怀孕后,它本质上改变了身体处理药物的整个过程,而且还会影响到一个成长中的胎儿,所以你必须权衡风险和利益。”昆尼皮亚克大学药理学家维多利亚·理查兹说。

  理查兹还说,正在服用SSRIs类药物女性的不论是否怀孕都不应该在没有经过医生处方的情况下擅自停药,因为这类药物如果突然停药会有很严重的影响。

  虽然研究发现抗抑郁药在孕期使用和婴儿的语言发展之间有关联,但它并没有证明其因果关系。(本文编译自DRUGS)

  【延伸阅读】

  抗炎药或能治疗严重抑郁症

  每日一片阿司匹林 老年抑郁降低四成

  大学生抑郁自杀倾向或是滥用处方药惹的祸

  抗抑郁药物欣百达或可缓解化疗疼痛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平媒合作请联系jianggang#mail.39.net(请用@替换#)。

#抑郁症#孕期
阅读数 4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有健康问题,立即提问
3元提问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发病隐蔽,易发觉的悲观情绪悲观、生活工作消极、自杀企图或行为可治愈,易复发,自杀率高简介抑郁症以显著而持久的情绪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的心理疾病,表现为工作、学习、生活兴趣,可有自杀企图或行为,可治愈,易复发。症状表现:典型症状是三低,即情绪低落、思维迟缓、任何活动觉得兴趣。诊断依据:国内主要采用ICD-10。包括首次发作的抑郁症和复发的抑郁症,包括双相抑郁,排除精神活性物质和其他器质性疾病所致精神障碍。核心症状:有心境低落;兴趣和愉快感丧失;精力济或疲劳感。附加症状:①集中注意和注意的能力降低;②自信心足;③自罪观念和价值感(即使在轻度发作中也有);④认为前途暗淡悲观;⑤自伤或自杀的观念或行为;⑥睡眠障碍;⑦食欲改变,病程持续至少2周。轻、中度抑郁包括核心症状2条,附加症状2~4条。重度抑郁包括核心症状3条,附加症状5条。抑郁症有哪些类型?轻度抑郁症中度抑郁症重度抑郁症是否具有传染性?是否常见?本病常见,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2019年中国精神卫生调查研究报告,我国抑郁障碍的终身患病率为6.85%,其中抑郁症终身患病率为3.4%。是否可以治愈?可以治愈。抗抑郁药物治疗对抑郁及伴随的紧张焦虑,身体适等症状都有效。是否遗传?是是否医保范围?是
秒懂健康·首席健康管家黄金莎副主任医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0
0
0